美國39%關稅震撼彈 瑞士製錶業面臨「鎖國」危機與生死線倒數

2025年夏天,一紙來自美國華府的行政命令,像重錘般狠擊瑞士製錶產業。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之名,將對瑞士進口手錶課徵的稅率一口氣拉高至39%,遠超過此前31%、更早的10%。這項措施不僅改變瑞士鐘錶在美國的市場策略,更讓整個產業開始重新審視「美國市場」的價值與風險。


▲Source:CNBC

關稅變動背後的政治邏輯

這波調整源自川普總統的行政命令14257號,其核心目的在於糾正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問題,根據美方說法,對瑞士的貨物貿易逆差在2024年已逼近400億美元,比前一年暴增近六成。為此,美國決定對包括手錶在內的瑞士進口商品祭出高額從價稅,稅率以商品售價為基礎計算,這使得瑞士在美國對等關稅名單中,與敘利亞、緬甸和寮國並列,成為受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瑞士高達39%的新關稅形同市場封鎖,對中階品牌造成沉重壓力,可能迫使其退出美國市場,僅剩頂級品牌有能力吸收成本。Source:novoswiss

瑞士手錶的現實處境:高價市場遇上高牆

對勞力士或百達翡麗這類供不應求、炒價居高不下的品牌來說,這項關稅短期內或許不會動搖需求根基,然而對佔市場大宗的中高階品牌而言,39%的關稅勢必將改寫美國消費者的購錶習慣。例如ORIS聯合CEO Rolf Studer就直言,這個關稅等同於「變相禁止進口」,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原本就受灰色市場、二級市場價格壓力所苦,如今再加上關稅成本,許多品牌很難同時兼顧利潤與競爭力。


▲之前為了要提前因應新關稅上路,品牌曾急調庫存至美國,導致短期供應激增,產生4月關稅上調時的「空運搶錶」現象。Source:FashionNetwork

誰來承擔這39%?品牌、通路還是消費者?

在關稅正式生效前,不少品牌選擇「搶運」庫存,以空運方式大舉出貨至美國,這雖然短期可緩解壓力,但庫存消耗完畢後,品牌必須面對現實:漲價還是賠本?問題在於,品牌通常不願讓全球市場出現價格落差,若美國售價高出其他地區一大截,將進一步刺激旅遊購錶與代購行為,形成「出口轉內銷」的灰色循環;換句話說,就算品牌不想漲價,零售商與分銷商也得想辦法從自己的利潤中分攤這筆新成本。


▲瑞士這波新關稅宣佈數小時內,Watches of Switzerland股價重挫9%,突顯市場對奢華鐘錶銷售前景的悲觀看法。Source:Bloomberg

投資人與就業市場同步震盪

這波政策衝擊不只發生在手錶品牌,著名鐘錶經銷商Watches of Switzerland Group在美國公佈加稅當天股價便暴跌9%,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於產業未來的不安。而在瑞士當地,更令人擔心的是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裁員,特別是對那些專門為出口市場設計、組裝、銷售的中小型製錶廠來說,這幾乎是生死存亡的考驗。

除了手錶,許多用於製錶的精密機械與工具也屬於關稅範疇之內,2024年瑞士對美國的機械出口額達36億美金,是其可可類產品出口的30倍,也就是說,這場關稅戰不只是單一商品問題,而可能牽動瑞士整個製造業生態。


▲Swatch Group執行長Nick Hayek強調39%關稅無法吸收,價格勢必上漲,並呼籲瑞士總統赴美協商,他堅持「瑞士製造」價值不可妥協,並已提前大量出貨建立庫存緩衝。Source:Watson

瑞士鐘錶巨頭Swatch的應對策略與警訊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貿易風暴,全球最大瑞士鐘錶製造商Swatch Group顯然已做好準備,但也難掩憂心。該集團執行長Nick Hayek明確表示,這項39%的美國關稅是公司「無法吸收」的負擔,「價格肯定會上漲」。事實上,早在4月美國宣佈首波10%關稅後,Swatch Group就已將美國市場售價調升5%,如今面對近四倍的稅率上調,第二波價格調整幾乎勢在必行。

在策略層面,Swatch Group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應變機制,首先是前置出貨與庫存布局。Hayek指出,集團在4月已大量空運庫存至美國,並計畫於8月7日關稅生效前再次補貨,為銷售端提供3至6個月的短期緩衝,根據瑞士官方出口數據,4月整體鐘錶出口量出現顯著跳升,這與Swatch的行動相互印證。其次是鼓勵美國消費者境外購買。Hayek透露,Swatch也正積極透過行銷與旅遊通路,吸引前往歐洲和亞洲旅遊的美國消費者直接購買產品,以避開關稅壓力。此外,公司內部也啟動評估機制,針對不同品牌和產品線進行價格微調,試圖在保住利潤與維持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Swatch Group已於4月調漲美國產品售價5%,面對39%新關稅,將再度上調美國售價以分擔成本,此舉將直接影響美國消費者購買價格。

然而,這些舉措畢竟只是權宜之計。Hayek強調,Swiss-made標誌是Swatch Group品牌DNA的核心之一,其規定至少60%價值須在瑞士完成生產,這項嚴格標準限制了企業將製造流程移轉至關稅豁免地區的可能性。對Hayek而言,放棄「瑞士製造」的原則是「難以想像」的,這也讓瑞士鐘錶業在全球貿易戰中變得格外脆弱。

外界普遍認為,此番美方祭出的關稅行動不僅具經濟意圖,更帶有明顯的政治訊號。瑞士鐘錶業作為高度象徵性的產業,成為美國關稅政策中最引人矚目的目標,也反映出當前國際貿易規則的不確定性,Hayek呼籲,瑞士政府應以最快速度出手應對,並公開建議總統Karin Keller-Sutter親赴美國進行談判,他直言,「川普說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針見血點出此次爭議的本質關鍵。


▲瑞士考慮以軍購、黃金儲備或金融利益為談判籌碼,換取美方讓步,盼能迎合川普重視「交易式成果」的思維。Source:Il Sole 24 ORE

瑞士政府的外交難題

面對這樣的困境,瑞士政府正努力尋求外交解方,瑞美自由貿易談判雖然長期停滯,但在8月7日關稅生效日前,雙方官員仍積極接觸,希望爭取到豁免。幾個可能的談判籌碼包括:

□國防開支承諾:即便瑞士非北約成員,但若承諾擴大對美軍購,也許能換取川普政府的讓步。

□黃金儲備運用:瑞士央行持有逾千噸黃金,或可透過戰略性儲存或交易,創造新的合作空間。

□金融讓利:作為金融重鎮,瑞士銀行業或可提供某種市場開放誘因,符合川普偏好「交易型」解決方案的調性。


▲高關稅將削弱美國市場吸引力,高端消費者或轉向海外購錶,動搖美國作為瑞士手錶最大出口市場的關鍵地位。

全球鐘錶市場或將因此轉向

美國作為瑞士手錶的最大出口市場之一,其市場走向對整體產業有極大影響,如果高額關稅持續存在,品牌可能會加速轉向亞洲、中東等關稅較低的市場布局,甚至重新思考美國是否仍具策略性優勢。

這場關稅風暴,不只是短期衝擊,更可能掀起鐘錶產業供應鏈、定價與區域戰略的深層重組。瑞士製錶業正面臨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轉型壓力測試,至於這場博弈的結果是轉危為機還是慘遭滑鐵盧,全看瑞士能否在外交與經濟上給出足夠有說服力的籌碼,可以確定的是,這一事件將在未來幾年內重塑全球奢侈品手錶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