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 Top Banner 0716-0723 桌機版

瑞士鐘錶業「縮短工時」政策期限將屆?數千從業人員前途未卜

瑞士鐘錶產業正值低潮,繼2020年疫情、2021至2022年市場強勢反彈後,2023年中起需求顯著降溫,不少品牌與零件供應商紛紛減產,連帶讓人力配置陷入兩難。為避免大規模裁員,瑞士政府於2024年啟動「縮短工時」補償計畫,透過失業保險金,補貼員工因工時減少而流失的薪資,並協助企業撐過寒冬。


▲Source:Swissinfo

根據該制度設計,員工可領取縮減工時部分的八成薪資,由國家支付,其餘兩成則由雇主承擔,這筆補助成了過去一年內數十家鐘錶業企業的生存關鍵,包括零件龍頭、設備商甚至知名品牌集團都在申請名單上。

瑞士汝拉州商會早於2024年中指出,光該區就有40家公司、超過2,000名員工申請參與計畫,其中像是製錶工具商Recomatic便有約20%的員工處於短工時狀態,擁有550名員工的錶殼商Louis Lang也曾表示,原打算於2024年9月暫停產線,卻不打算裁員,連ULYSSE NARDIN與GIRARD-PERREGAUX母公司Sowind集團也透露,已有50名員工申請補助。


▲瑞士「縮短工時」政策透過補貼薪資,協助企業穩定人力、避免裁員,讓製錶專業技術得以保留,同時為市場恢復爭取時間。Source:Keuka Studios

進入2025年,市場下修的趨勢不僅延續,部分月份甚至出現明顯惡化,進一步突顯「縮短工時」政策的必要性。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HS)數據,2025年5月瑞士手錶整體出口額驟降9.5%,僅約21億瑞郎,雖然全年前五個月出口總額仍維持1.1%的微幅增長,但FHS罕見地對外示警:「別被數字迷惑,實際銷售並不樂觀。」這波下滑尤其與4月美國市場因應可能加徵關稅而提前大量下單、導致對美出口暴增149%的「報復性採購」形成鮮明對比,被業界形容為典型的「鞭打效應」——短期需求暴衝後的急速反彈更讓產業措手不及。

然而,目前業界最憂心的,是「縮短工時」政策即將於2025年8月終止,一旦政府補助撤回,企業將難以負擔全薪結構,只能選擇進一步精簡人力,直接影響數千名鐘錶技術人才的飯碗。不過,一則來自外媒《Watchpro》報導留言區的消息,似乎又為鐘錶圈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有網友透露:「縮短工時政策已於2025年5月獲得延長,將持續至2026年7月。」若此言屬實,等於再度為產業與員工爭取到一整年調整與重整的時間。


▲此政策若真的於2025年8月終止,企業恐被迫裁員,導致專業技術人才流失,長遠將削弱製錶業競爭力,對產業構成深遠衝擊。Source:Le Quotidien Jurassien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政策風波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瑞士鐘錶業在疫情後報復性投資過快、擴產過度所帶來的反噬,從高峰跌回現實,產能過剩成了目前最大的難題,即便政府介入調節,終究還是提醒業界未來需更加審慎規劃成長步伐,避免一波紅利過後留下一地雞毛。

總的來說,瑞士「縮短工時」政策的實施,彰顯了瑞士政府在特殊時期對其核心產業的承諾,無論最終期限為何,這場由疫情後市場「報復性消費」過熱,繼而導致「產能過剩」,最終引發工時縮短的風波,都提醒著瑞士鐘錶業在追求成長的同時,也需更謹慎地評估市場動態,以避免過度擴張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業界、員工與政府之間的「共體時艱」將是度過當前挑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