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上鍊裝置(上)

機械錶以發條儲存動能,但發條盒空間有限,如何保持動能源源不絕,而又不用常常手動上鍊,自懷錶時代就已經是製錶師想要解決的問題,更何況透過自動上鍊還能隨時讓發條保持…

影響機芯快慢的重要機制 調速裝置-快慢針(下)

影響機芯快慢的重要機制 調速裝置-快慢針(下)

接下來我們所介紹的這幾項快慢針微調裝置,外型與傳統的快慢針已經有了較大的差異,但主要原理仍是相同的。首先介紹的偏心螺絲微調裝置,其概念仍是延續兩段式快慢針裝置,前端的快慢針可以調整約一小時內的時間快慢,而後端的偏心螺絲則可微調一、兩分鐘內的範圍,也是將長形的尾端快慢針以偏心螺絲取代之。而偏心螺絲看起來雖然圓形,但實際上卻是非正圓形的設計,因此在用螺絲刀轉動偏心螺絲時,會讓依靠偏心螺絲左右兩側的Y 字型或C 字型夾環上下偏移(與尾端快慢針的功能相同),因此可以微調快慢。 此項設計的優點是:不

原理分析與結構說明 擺輪與游絲(上)

原理分析與結構說明 擺輪與游絲(上)

早在十四、十五世紀,歐洲的機械鐘就已經利用冠狀輪擒縱裝置,搭配左右對稱的砝碼橫桿作為調節器,雖然距離精確計時仍算遙遠,但已經成為現在擺輪的前身雛型。由於垂直掛立或站立的砝碼橫桿,僅需些微的震動或是方位移動,就會造成極大的運轉誤差,因此直到1675 年,惠更斯發明螺旋狀的游絲,搭配圓形的擺輪,才使得後來的懷錶與腕錶有了發展的可能性。因為在不同方位與重力的影響下,只有游絲仍可提供相同的回彈力量,改變原本依靠的不穩定外作用力。而不論是使用砝碼橫桿或是擺輪與游絲,其原理都是藉由相同的Isochronou

調速裝置的調校方式(上)

以機械的規律運作來顯示走時是機械錶的特色,而「該規律是否速度恆定?」則是走時能否準確的關鍵因素,當游絲擺輪持續同樣的作動太久,依據機械運作的慣例,多少會產生偏移…

日曆錶的種類

一般而言,時、分顯示加上日期,就足夠讓使用者充分掌握時間的資訊,然而隨著工商業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時間資訊上的需求越來越細,因此發展出可顯示日期、星期與月份的三曆…

日曆顯示裝置

早期的日曆顯示為指針式,時至今日,視窗型為主流,指針型次之,而且各自還衍生出如大日曆、逆跳指針日曆等的許多變化。不管設計如何不同,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樣:12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