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一纸来自美国华府的行政命令,像重锤般狠击瑞士制表产业。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之名,将对瑞士进口手表课徵的税率一口气拉高至39%,远超过此前31%、更早的10%。这项措施不仅改变瑞士钟表在美国的市场策略,更让整个产业开始重新审视「美国市场」的价值与风险。
▲Source:CNBC
关税变动背后的政治逻辑
这波调整源自川普总统的行政命令14257号,其核心目的在于纠正美国长期贸易逆差问题,根据美方说法,对瑞士的货物贸易逆差在2024年已逼近400亿美元,比前一年暴增近六成。为此,美国决定对包括手表在内的瑞士进口商品祭出高额从价税,税率以商品售价为基础计算,这使得瑞士在美国对等关税名单中,与叙利亚、缅甸和寮国并列,成为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瑞士高达39%的新关税形同市场封锁,对中阶品牌造成沉重压力,可能迫使其退出美国市场,仅剩顶级品牌有能力吸收成本。Source:novoswiss
瑞士手表的现实处境:高价市场遇上高墙
对劳力士或百达翡丽这类供不应求、炒价居高不下的品牌来说,这项关税短期内或许不会动摇需求根基,然而对佔市场大宗的中高阶品牌而言,39%的关税势必将改写美国消费者的购表习惯。例如ORIS联合CEO Rolf Studer就直言,这个关税等同于「变相禁止进口」,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原本就受灰色市场、二级市场价格压力所苦,如今再加上关税成本,许多品牌很难同时兼顾利润与竞争力。
▲之前为了要提前因应新关税上路,品牌曾急调库存至美国,导致短期供应激增,产生4月关税上调时的「空运抢表」现象。Source:FashionNetwork
谁来承担这39%?品牌、通路还是消费者?
在关税正式生效前,不少品牌选择「抢运」库存,以空运方式大举出货至美国,这虽然短期可缓解压力,但库存消耗完毕后,品牌必须面对现实:涨价还是赔本?问题在于,品牌通常不愿让全球市场出现价格落差,若美国售价高出其他地区一大截,将进一步刺激旅游购表与代购行为,形成「出口转内销」的灰色循环;换句话说,就算品牌不想涨价,零售商与分销商也得想办法从自己的利润中分摊这笔新成本。
▲瑞士这波新关税宣布数小时内,Watches of Switzerland股价重挫9%,突显市场对奢华钟表销售前景的悲观看法。Source:Bloomberg
投资人与就业市场同步震盪
这波政策冲击不只发生在手表品牌,着名钟表经销商Watches of Switzerland Group在美国公布加税当天股价便暴跌9%,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产业未来的不安。而在瑞士当地,更令人担心的是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特别是对那些专门为出口市场设计、组装、销售的中小型制表厂来说,这几乎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除了手表,许多用于制表的精密机械与工具也属于关税范畴之内,2024年瑞士对美国的机械出口额达36亿美金,是其可可类产品出口的30倍,也就是说,这场关税战不只是单一商品问题,而可能牵动瑞士整个制造业生态。
▲Swatch Group执行长Nick Hayek强调39%关税无法吸收,价格势必上涨,并呼吁瑞士总统赴美协商,他坚持「瑞士制造」价值不可妥协,并已提前大量出货建立库存缓冲。Source:Watson
瑞士钟表巨头Swatch的应对策略与警讯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暴,全球最大瑞士钟表制造商Swatch Group显然已做好准备,但也难掩忧心。该集团执行长Nick Hayek明确表示,这项39%的美国关税是公司「无法吸收」的负担,「价格肯定会上涨」。事实上,早在4月美国宣布首波10%关税后,Swatch Group就已将美国市场售价调升5%,如今面对近四倍的税率上调,第二波价格调整几乎势在必行。
在策略层面,Swatch Group採取了多管齐下的应变机制,首先是前置出货与库存布局。Hayek指出,集团在4月已大量空运库存至美国,并计画于8月7日关税生效前再次补货,为销售端提供3至6个月的短期缓冲,根据瑞士官方出口数据,4月整体钟表出口量出现显着跳升,这与Swatch的行动相互印证。其次是鼓励美国消费者境外购买。Hayek透露,Swatch也正积极透过行销与旅游通路,吸引前往欧洲和亚洲旅游的美国消费者直接购买产品,以避开关税压力。此外,公司内部也启动评估机制,针对不同品牌和产品线进行价格微调,试图在保住利润与维持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Swatch Group已于4月调涨美国产品售价5%,面对39%新关税,将再度上调美国售价以分担成本,此举将直接影响美国消费者购买价格。
然而,这些举措毕竟只是权宜之计。Hayek强调,Swiss-made标志是Swatch Group品牌DNA的核心之一,其规定至少60%价值须在瑞士完成生产,这项严格标准限制了企业将制造流程移转至关税豁免地区的可能性。对Hayek而言,放弃「瑞士制造」的原则是「难以想像」的,这也让瑞士钟表业在全球贸易战中变得格外脆弱。
外界普遍认为,此番美方祭出的关税行动不仅具经济意图,更带有明显的政治讯号。瑞士钟表业作为高度象徵性的产业,成为美国关税政策中最引人瞩目的目标,也反映出当前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Hayek呼吁,瑞士政府应以最快速度出手应对,并公开建议总统Karin Keller-Sutter亲赴美国进行谈判,他直言,「川普说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一针见血点出此次争议的本质关键。
▲瑞士考虑以军购、黄金储备或金融利益为谈判筹码,换取美方让步,盼能迎合川普重视「交易式成果」的思维。Source:Il Sole 24 ORE
瑞士政府的外交难题
面对这样的困境,瑞士政府正努力寻求外交解方,瑞美自由贸易谈判虽然长期停滞,但在8月7日关税生效日前,双方官员仍积极接触,希望争取到豁免。几个可能的谈判筹码包括:
□国防开支承诺:即便瑞士非北约成员,但若承诺扩大对美军购,也许能换取川普政府的让步。
□黄金储备运用:瑞士央行持有逾千吨黄金,或可透过战略性储存或交易,创造新的合作空间。
□金融让利:作为金融重镇,瑞士银行业或可提供某种市场开放诱因,符合川普偏好「交易型」解决方案的调性。
▲高关税将削弱美国市场吸引力,高端消费者或转向海外购表,动摇美国作为瑞士手表最大出口市场的关键地位。
全球钟表市场或将因此转向
美国作为瑞士手表的最大出口市场之一,其市场走向对整体产业有极大影响,如果高额关税持续存在,品牌可能会加速转向亚洲、中东等关税较低的市场布局,甚至重新思考美国是否仍具策略性优势。
这场关税风暴,不只是短期冲击,更可能掀起钟表产业供应链、定价与区域战略的深层重组。瑞士制表业正面临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转型压力测试,至于这场博弈的结果是转危为机还是惨遭滑铁卢,全看瑞士能否在外交与经济上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筹码,可以确定的是,这一事件将在未来几年内重塑全球奢侈品手表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