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产业正值低潮,继2020年疫情、2021至2022年市场强势反弹后,2023年中起需求显着降温,不少品牌与零件供应商纷纷减产,连带让人力配置陷入两难。为避免大规模裁员,瑞士政府于2024年启动「缩短工时」补偿计画,透过失业保险金,补贴员工因工时减少而流失的薪资,并协助企业撑过寒冬。
▲Source:Swissinfo
根据该制度设计,员工可领取缩减工时部分的八成薪资,由国家支付,其餘两成则由雇主承担,这笔补助成了过去一年内数十家钟表业企业的生存关键,包括零件龙头、设备商甚至知名品牌集团都在申请名单上。
瑞士汝拉州商会早于2024年中指出,光该区就有40家公司、超过2,000名员工申请参与计画,其中像是制表工具商Recomatic便有约20%的员工处于短工时状态,拥有550名员工的表壳商Louis Lang也曾表示,原打算于2024年9月暂停产线,却不打算裁员,连ULYSSE NARDIN与GIRARD-PERREGAUX母公司Sowind集团也透露,已有50名员工申请补助。
▲瑞士「缩短工时」政策透过补贴薪资,协助企业稳定人力、避免裁员,让制表专业技术得以保留,同时为市场恢复争取时间。Source:Keuka Studios
进入2025年,市场下修的趋势不仅延续,部分月份甚至出现明显恶化,进一步突显「缩短工时」政策的必要性。根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S)数据,2025年5月瑞士手表整体出口额骤降9.5%,仅约21亿瑞郎,虽然全年前五个月出口总额仍维持1.1%的微幅增长,但FHS罕见地对外示警:「别被数字迷惑,实际销售并不乐观。」这波下滑尤其与4月美国市场因应可能加徵关税而提前大量下单、导致对美出口暴增149%的「报复性採购」形成鲜明对比,被业界形容为典型的「鞭打效应」——短期需求暴冲后的急速反弹更让产业措手不及。
然而,目前业界最忧心的,是「缩短工时」政策即将于2025年8月终止,一旦政府补助撤回,企业将难以负担全薪结构,只能选择进一步精简人力,直接影响数千名钟表技术人才的饭碗。不过,一则来自外媒《Watchpro》报导留言区的消息,似乎又为钟表圈打了一剂强心针,因为有网友透露:「缩短工时政策已于2025年5月获得延长,将持续至2026年7月。」若此言属实,等于再度为产业与员工争取到一整年调整与重整的时间。
▲此政策若真的于2025年8月终止,企业恐被迫裁员,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长远将削弱制表业竞争力,对产业构成深远冲击。Source:Le Quotidien Jurassien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政策风波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瑞士钟表业在疫情后报复性投资过快、扩产过度所带来的反噬,从高峰跌回现实,产能过剩成了目前最大的难题,即便政府介入调节,终究还是提醒业界未来需更加审慎规划成长步伐,避免一波红利过后留下一地鸡毛。
总的来说,瑞士「缩短工时」政策的实施,彰显了瑞士政府在特殊时期对其核心产业的承诺,无论最终期限为何,这场由疫情后市场「报复性消费」过热,继而导致「产能过剩」,最终引发工时缩短的风波,都提醒着瑞士钟表业在追求成长的同时,也需更谨慎地评估市场动态,以避免过度扩张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业界、员工与政府之间的「共体时艰」将是度过当前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