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連續十三季的價格下滑後,二手鐘錶市場終於在2025年第二季度看見了「跌勢趨緩」的曙光。根據外媒《Robb Report》於7月發佈的分析,這一季二級市場的平均價格僅微幅下跌0.3%,是自2022年市場見頂以來最穩定的一季,雖然還談不上反彈,但對於過去三年陷入疲軟的市場來說,這已是一個頗具意義的里程碑。
▲Source:SwissWatchExpo
此外,根據「大摩」摩根士丹利與高級手錶市場調查研究機構WatchCharts共同發佈的數據也指出,市場似乎正試圖穩住腳步,就算當下手錶的價格尚未明顯回升,但變動幅度正逐步收斂,說明市場正在努力修復過度炒作後形成的泡沫現象。
高級手錶的「風向球」作用
在這個動盪時期,幾個龍頭品牌成了穩定市場的關鍵力量。首先是勞力士,這個市場指標品牌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僅小幅下修0.2%,幾乎與上季持平,顯示出強大的保值力與消費者信賴度,這不僅反映在熱門款如Submariner或Daytona的穩定需求,更證明了其整體品牌健康度。
▲大品牌強勢商品如百達翡麗Aquanaut在2025年第二季的二級市場價格不降反漲,展現其長久累積的人氣與市場信任度。Source:Watch Exchange
同樣表現亮眼的還有卡地亞,得益於Tank與Santos系列的強勁需求,其價格在本季逆勢上漲0.9%。百達翡麗則更進一步,在Aquanaut與Nautilus系列熱度延續的情況下,取得1.1%的漲幅,他們家無疑是高端市場的壓艙石;至於歐米茄雖出現輕微下修(約0.1%),但Speedmaster與Seamaster系列的穩定銷量顯示其在中高端市場仍佔有一席之地。
部分大品牌陷入挑戰與震盪
與上述品牌形成對比的是,有些同樣高知名度的品牌則在2025年第二季顯得吃力。例如宇舶下跌達4%,顯示其在收藏家與投資者眼中的吸引力略顯疲軟、愛彼也遭遇壓力,整體價格下跌1.3%。儘管爆款Royal Oak系列依然受到高度追捧,但Offshore與Code 11.59系列則未能維持住市場熱度。還有江詩丹頓與沛納海亦面臨超過2%的二手價格跌幅,說明在整體信心尚未恢復的情況下,多數品牌更容易受到波動影響。
▲在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壓力推動下,2025年5月開始高級手錶二級市場的買氣有所提升,突顯消費者「預支消費」的心理。Source:Fortune
關稅政策引爆「搶錶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價格趨勢外,本季度另一個現象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手錶銷量在5月底出現了突如其來的激增。這波高達160%的交易量暴衝,主要來自於美國市場對潛在關稅政策的預期反應。根據Chrono24創辦人Tim Stracke的分析,這一波搶購潮是一種典型的「預支消費」行為,在市場預期8月1日將實施新關稅之下,買家為了避開潛在成本上升,選擇提前下手。這股短期熱潮雖然拉高了交易數字,但長遠而言是否能轉化為市場回穩的推力,仍有待觀察。
▲目前高級手錶二級市場逐漸趨於穩定,但離復甦還有一定距離,接下來內外環境的牽引會如何帶動市場發展,是下半年值得注意的焦點。Source:Watch Obsession
穩定訊號下的多重變數
儘管二手市場在本季展現了階段性的穩定,但從長期來看,市場依舊處於調整與重構之中,價格雖然不再劇烈震盪,但尚未看到明顯回升的契機,而品牌影響力、產品策略與大環境因素將繼續交織影響市場走勢。更關鍵的是,關稅政策是否會成為壓垮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只是一場短暫的煙霧?無論結果如何,這些外部因素已成為市場走向的核心變數。
市場正在找回節奏,但遠未穩定
綜合來看,2025年第二季是鐘錶二級市場邁向新階段的轉折點。從價格下滑速度放緩,到核心品牌的穩定表現,再到關稅效應引發的搶購熱,種種訊號似乎說明市場正在試圖找回節奏。但要注意這並非復甦的保證,而是調整中的過渡。展望2025下半年,市場的真實走向將取決於宏觀經濟表現、政策走勢與消費者信心是否回溫,對買家來說,這是觀察入場時機的敏感期;對品牌與經銷商而言,則是重新梳理價值與定位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