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 Top Banner 0716-0723 桌機版

機械機芯

機械機芯的主要構成單元為發條盒、齒輪系、擒縱裝置與擺輪游絲,藉由發條釋放出的彈力,來推動齒輪系;並且由擒縱裝置與擺輪游絲作為調速裝置,將傳遞出來的能量仔細切分,…

日期顯示介紹

早期的日曆顯示為指針式,時至今日,視窗型為主流,指針型次之,而且各自還衍生出如大日曆、逆跳指針日曆等的許多變化。不管設計如何不同,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樣:12小時制…

機芯的重要零件-發條

機芯的重要零件-發條

發條是機芯的動力來源,從十五世紀就開始運用於計時工具之上,至今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其原理是藉由發條釋放出來的彈力來驅動輪系運轉,因此發條的品質優劣,關係著計時工具的穩定與否,同時也影響產品的耐久性。隨著歷史的演變,現在發條的材質、形狀、與提供能量這些方面,都有了卓越的改善,與當年的發條品質是不可同日而語。一般的發條長度約在20至40公分左右,厚度約0.05mm到0.2mm之間,當然這是指一般機芯的發條尺寸,多日鍊與大型懷錶就不適用於此。 早期的發條除了動力不足之外,還有著容易斷裂、容易生鏽

擒縱裝置介紹

自從機械錶發明以來,穩定的把動力提供給擺輪,產生均等且精確的時間,一直是製錶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其中擒縱裝置就是肩負起這項重責大任的要角。擒縱裝置接受秒輪傳遞過…

自動盤類型變化

自動盤類型變化

機械錶雖自18世紀便有製錶師研發出具有自動上鍊雛形的懷錶作品,但在懷錶世代由於錶款常置放於口袋的佩戴習慣所致,故並未演進為主流;直到20世紀初手錶漸漸取代懷錶,拜手錶經常隨手部活動呈動態之賜,使自動上鍊機制能免除需頻繁地手動操作、又可讓機芯動能維持高檔的優勢突顯出來。二○年代製錶師John Harwood所設計的Hammer Winding撞陀式上鍊設計可視為今日自動手錶的濫觴,其透過半動式轉盤的擺動來蓄積發條能量,讓錶款佩戴便利性大增,也開啟後續更多錶廠投入開發自動上鍊機芯的契機。1931年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