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 Top Banner 0716-0723 桌機版
機芯形態概分

機芯形態概分

自懷錶發明以來,因應內部零件如齒輪、發條盒等多依圓形軌跡循環作動的特性,使機芯與錶殼外型傳統上絕大部分皆圍繞圓形邏輯打造。然而當20 世紀腕錶逐漸興起後,或許由於錶款多數時間不再隱於錶主口袋中,因此激發製錶師們增添更多創意於時計造型,讓錶主能藉由其外貌款式的變化來獲得更高的搭配靈活性,例如一○∼二○年代,一些酒桶形或長方形機芯陸續出現, 因具備新鮮觀感而頗受市場喜愛,之後經歷三○年代Art Deco 風格的盛行更讓機芯的形態愈趨多元(甚至在當時由GRUEN 推出的Curvex 腕錶所搭載

小秒顯示設計類型

現今我們對於腕錶基本走時功能的概念往往建立在時、分、秒針同軸的大三針格局,但其實在更早期的懷錶時代,因為機芯格局中代表秒數運作的四番車原本就不處在中央軸心上,所…

晝夜顯示類型

晝夜顯示這項功能並非一開始就存在於製錶師的藍圖裡,其被開發成型的契機或許可與1881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有關,當時根據會議確立了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

計時碼錶進階功能

計時碼錶進階功能

本講座在第三十一回時,曾針對計時功能搭配特殊刻度延伸出不同用途的設計進行介紹,當時剖析的對象是以常見能計量單一人次或物體運動時間的計時機制為主(亦即操作計時功能時都需按照啟動- 停止- 歸零的規律循環進行),而此次鎖定的「進階」計時碼錶則是在機芯結構上擁有或多或少的調整或改變,與傳統印象的計時功能相較,其對於特定計時用途所具備的操作便利性往往更佳。在這類強化版的計時功能中,有些是源自懷錶時期就已出現的發明(如飛返與雙秒追針),此外還有部分更富新鮮感的計時功能則是在近代因為各類體育賽事的需求而產生

全日曆顯示裝置

全日曆功能手錶又稱為三曆錶,因為可完整地顯示出日期、星期以及月份;日曆、星期顯示功能分別於1945年及1956年問世,亦有加上二○年代出現於PP萬年曆上的月相功…

萬年曆顯示裝置

萬年曆功能由於構造複雜,透過四年曆系統運轉與其他的輔助輪系與推桿,就能規律地在每4年一閏來顯示2月29日。鐘錶的歷史自十五世紀末,製錶師便為了小巧化時鐘方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