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賞錶]為精準而生 朗格Richard Lange芝麻鍊陀飛輪

A. LANGE & SÖHNE朗格2017年的年度大作是集合了多項複雜功能的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先不論它集合了多種複雜功能,光是芝麻鍊傳動裝置就夠讓人眼睛一亮,論資排輩這是品牌旗下第五款設有芝麻鍊的作品,至於在這款之前的上一代朗格芝麻鍊又是何方高手?沒錯,正是這次要介紹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這款芝麻鍊陀飛輪朗格最早是在2011年推出,當時除了鉑金版本,也一併推了玫瑰金版,其中鉑金版限量只有100只。後來在2014年的W&W展上,這款又推出了白金改版(採用藍鋼指針能與鉑金版的銀針一眼區隔),事實上朗格也曾推出過限量只有15只的蜂蜜金手雕"HANDWERKSKUNST"版,其中編號第八只的款式曾於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高達289,350歐元的身價成交,顯見這種少見設計在市場上自有其受藏家青睞的人氣基礎。

朗格的又一招牌
先前提到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和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是朗格的第五款和第四款芝麻鍊,那麼開山之作又是那時出現的呢?這要一路回溯到現代朗格1994年回歸錶壇後所發表的第一批腕錶陣容,當時除了有Lange 1、Saxonia等至今還是品牌門面的主要系列之外,其中還有1815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這款讓人咋舌的作品,因為在九○年代想到要把芝麻鍊移植進腕錶的設計,朗格堪稱是先驅,也就是從這款開始品牌奠定其往後推出芝麻鍊腕錶的基礎。如今錶壇漸漸有其他品牌推出芝麻鍊腕錶,但論代表性,朗格若謙稱自己是第二,大概也沒有錶廠敢說自己是第一。

源自早期整時器的面盤格局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外型設計上比起前三款的中軸指針相對「叛逆」些,它位於中央偏上分的是分針,小時盤位在4點方向,而8點方向陀飛輪軸心加裝的指針則可當成小秒判讀,三針分立的規範式指針格局較為深植人心的印象是連成一線的樣式,朗格在此參考的是18世紀薩克森名製錶師Johann Heinrich Seyffert所開發的計時裝置。這三個錶盤彼此重疊,而為了不要遮擋住陀飛輪的動態,所以朗格選擇鏤空,但問題來了,這樣不就有三個小時時標被犧牲了!思慮周密如朗格當然不會坐視這種小Bug,於是仔細賞玩這只錶,會發現它的8~10點刻度環其實是存在的,只是在需要用到的時候才會現身,品牌把這枚小盤設計成每六小時旋轉90°,因此8~10點刻度每日只會在時針走到6點~12點時才會露出,實在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芝麻鍊的作用
為了解決傳統發條盒在滿鍊與空鍊的極端狀態下,走時動力輸送偏強與偏弱的落差,因而早期的製錶師們開發出用寶塔輪和鍊條來穩定輸出固定大小扭矩的芝麻鍊裝置,當發條動力滿檔時,鍊條會牽動寶塔輪上方小直徑的齒輪;反之當動力快耗盡時,鍊帶則是牽動靠近寶塔輪底部的大直徑齒輪,一消一長之間剛好均衡了動力傳輸,使之能維持穩定的節奏,看起來似乎妙用無窮,但因為芝麻鍊裝置的組成實在太複雜,以錶款搭載的L072.1機芯來看,光芝麻鍊裝置就要用上636枚零件,其他包含走時輪系與陀飛輪在內的機芯零件數則是351枚,因此從這裡不難理解為什麼至今能做出芝麻鍊腕錶的品牌還是屈指可數,除了難做以及隨之而來的高定價使其在市場上的接受度較窄等也都是限制其發展的原因。

錶背滿滿的德式工藝
身上流著號稱「反著戴更美」的德國錶血統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錶背絕對是不可錯過的精華地帶,像是一眼望去就很有感的零件打磨、拋光,當然還有藍鋼螺絲與黃金套筒以及擺輪橋板上那刻意露兩手的精緻雕花等等,雖然錶款的3/4夾板可能為了要突顯芝麻鍊的存在感而被鏤空了大半,但相信若能夠目睹到這稀有設計,多數人還是樂見朗格在「德式製錶傳統」上有所取捨。這款的陀飛輪難得被品牌放在正面,除了視覺的美感之外,它本身也有一項值得一提的重點,就是它是一枚具備停秒功能的陀飛輪,當佩戴者拉起錶冠欲設定時間時,陀飛輪框架會被一枚V型掣停彈簧壓住而暫停運作,使得對時能更精確的鎖定在秒這個最小單位,目前錶壇推出同質性的陀飛輪作品除了朗格,還有萬寶龍與IWC等,數量不如想像中多,由此也可知道停秒陀飛輪的製作不易。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鉑金材質/L072.1手動上鍊機芯/偏心時、偏心分、小秒顯示/陀飛輪裝置/芝麻鍊傳動系統/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錶徑41.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