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再進化的代價 CARTIER Cal. 1904 MC

身為 Richemont Group 的老大,CARTIER 在製錶上掌握了大量的資源,是以他們產品的技術密度一直都在水準之上;無奈這幾年錶界技術本位主義當道,因此從 2008 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卡地亞刻意地在充大他們專業製錶的形象。Cal. 1904 MC 就是一例。


老實說,以前筆者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在這個單元討論 CARTIER 卡地亞的機芯。還記得當年筆者剛入行的時候有一個學姊介紹我認識品牌,提到卡地亞的時候她說,一般珠寶品牌作的錶都不怎麼樣,不過卡地亞是個例外。 如今回想起來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還是很中肯, 然而細細玩味卻會發現裡頭饒富深意。其實同樣的形容套在蕭邦或是伯爵上也說得通,但是這句話對它們的意義絕對和卡地亞不同。

說到卡地亞的錶做得好我們可以從好幾個角度切入, 不過說穿了其實都會指向同一個結論:卡地亞是 Richemont Group 的龍頭。身為 Richemont Group 的老大,對內它有積家、伯爵等等好幾個研發 中心,對外有 CPCP 巴黎工作坊和大名鼎鼎的 Carole Forestier-Kasapi 負責高階機芯,是以卡地亞從來不缺華麗的複雜功能,即使是簡單的三針錶,只要是中價位以上的產品技術密度也都水準之上。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像卡地亞這樣的牌子做到這個地步就夠了,品牌的名氣夠大、又拿得出不輸人的產品,無奈精品界的行銷如逆水行舟,再加上這幾年錶界技術本位主義當道,因此從 2008 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卡地亞刻意地在充大他們專業製錶的形象。首先是買下了 ROGER DUBUIS,大量吸收他們技術資源,再來為了取得日內瓦印記不惜在日內瓦設廠(這樣講或許有失偏激,設新廠對卡地亞來 說自有其必要,但是選擇在此一地點,日內瓦印記勢必是考量的因素之一)。

2010 年配合全新 Calibre 的系列,卡地亞推出了第一枚自製機芯Cal. 1904 MC——但老實說,不論是「第一枚」還 是「自製」都仍有爭議。Cal. 1904 MC 是以 2005 年積家為卡地亞製作的 Cal. 8000 MC 改制的;雖 然說是改制,但其實修改的幅度很有限,幾乎 可以視為同一枚機芯。不過根據 Carole Forestier- Kasapi 的說法,Cal. 1904 MC 和 Cal. 8000 MC 的差 異隱藏在一些光從外觀和規格上看不出來的地 方,這點我們容後再敘。

令人感慨的是,連卡 地亞這等品牌都得這樣叫賣製錶專業了,是不 是意味著錶界——不論是品牌還是消費者—— 對自製的迷思已經到了一種扭曲的境界?我們 評價一枚機芯好壞的標準只剩下它是不是自己作的了嗎?

 

 

▲  Cal. 1904 MC/自動上鍊/時、分、小秒、日期顯示/直徑 25.6mm/厚度 4.0mm/27石/震頻 28,800vph/棘爪式雙向自動上


積家協力的Cal. 8000 MC
2005 年卡地亞委託積家幫他們製作了 Cal. 8000 MC,發表之初搭載在同時推出的 Pasha Jambo 上。根據 Carole Forestier-Kasapi 表 示,Cal. 8000 MC 雖然委託積家代工,但卻是由卡地亞自行開發, 再將他們的需求交給積家去設計、製造,最後再由卡地亞完成組裝。話雖如此,「開發」和「設計」之間的界線其實很模糊,筆者亞認為卡地亞提出的需求應該很籠統,像是尺寸要接近 2892、要能加裝複雜功能之類「政策性」的目標。

藉1904重整8000的製程
Cal. 1904 MC 所設定的目的是做為一枚基礎機芯——這其實跟 Cal. 8000 MC 沒什麼二樣。筆者認為卡地亞應該是想藉 1904 重整 8000 的製程;除了前端的開發、設計和最後的組裝,1904 連零件都是由卡地亞自行生產的(不過它是在 La Chaux-de-Fonds 製造的, 所以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有日內瓦印記)。而之前 8000 部份零件有 良率問題,趁這次機會也一併解決,並且還整合了開發和保修部門,讓使用上的問題能在第一時間反應到前端。

穩定的高速雙發條盒
卡地亞官方表示 Cal. 1904 MC 從基板開始所有零件都是重新設計的,從數據上來看 1904 的厚度比 Cal. 8000 MC 多了 1mm,動力 則少了 4 小時(52 → 48)。1904 同樣採用雙發條盒,除此之外, 發條盒的轉速較一般為高,這點讓擺輪的擺角即使在動力低下時 也不會 Down 得太兇,實際數據上滿鍊時 1904 的擺角為 300 度, 48 小時後仍有 280 度以上,這等穩定性對它作為一枚基礎機芯的改制、加裝模組來說非常有意義。

棘爪式雙向自動上鍊系統
Cal. 1904 MC 採用了所謂的棘爪式雙向自動上鍊系統,說穿了其實跟 SEIKO 的 Magic Lever 魔術槓桿如出一轍。類似的設計在這幾 年的新機芯上十分常見,光是同屬 Richemont Group 的就有 IWC 的 89360 和沛納海的 P. 9000 系,儼然成了業界的標準規格。1904 在 外觀上跟 Cal. 8000 MC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擒縱器的微調,1904 將偏心螺絲原本 V 字形的微調改成了卡地亞 Logo 上的 C 字;當然這 對實際微調沒什麼影響,不過的確是比較有自製機芯的架式了。

男人味十足的造型
其實如果要比較 Cal. 1904 MC 和 Calibre 錶款的重要性,筆者認為這個充滿了戰略意義的新系列恐怕還略勝它搭載的機芯一籌; 即使光看錶款本身,像這樣「筋肉系」的設計也是卡地亞旗下產品線中僅見,Santos 100 也有所不及,面盤格局選擇了稍嫌秀氣的小三針,不過整體卻意外地不顯突兀,反倒是筆者對面盤上半部採用羅馬數字時標、下半部卻採用棒狀時標還比較有意見。

 

 

 

 

 

 

▲ 類似Magic Lever的設計在這幾年的新機芯上十分常見,儼然成了業界的標準規格。

 

 

 

 

 

▲ 相對於「筋肉系」的造型,面盤格局反而選擇了稍嫌秀氣的小三針,不過整體卻意外地不顯突兀。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68》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