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峰鐘錶2025開年不順銷售下滑 亞洲市場需求疲軟成主因

最近鐘錶產業的氣氛實在是有點冷,連龍頭企業之一的歷峰集團(Richemont)也感受到了壓力。根據他們公佈的最新財報,截至2025年3月底,整體銷售雖然還是成長了4%,來到213.99億歐元,但從利潤來看,就沒那麼樂觀了,因為持續經營業務的年度利潤掉了1%,剩下38億歐元。


▲Source:The Brand Hopper

支撐這份財報的最大功臣,是歷峰旗下的珠寶品牌部門,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卡地亞和梵克雅寶等,珠寶這一塊業務表現相當強勢,銷售額成長了8%,佔集團營收的7成以上,營運利潤率也有不錯的32%。反觀歷峰集團的鐘錶部門,就顯得有點失意了。這些專業製錶品牌(像是江詩丹頓、朗格、沛納海等)這一季銷售額下滑幅度13%,只剩32.83億歐元,利潤甚至暴跌了69%,剩下1.75億歐元,營運利潤率也大幅縮水到只有佔集團的5.3%。

歷峰集團鐘錶部門出現衰退,問題的主因被認為和中國市場有關。這幾年原本很能撐場面的中國和香港市場2025年以來冷卻得很有感,亞洲(不含日本)整體銷售年減27%,而該區原本可是占據鐘錶部門一半以上營收的關鍵地區,就在需求縮水、成本又壓不下來的情況下,自然影響到整個部門的表現。


▲根據歷峰集團公佈的2025年第一季財報,他們在亞太地區業務下滑達13%,但靠著其他地區的正成長,使其整體銷售成長了4%。Source:Richemont Group

對此,歷峰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也不諱言產業正在面對困境,他還特別稱讚包括勞力士、百達翡麗和愛彼這些同業願意「減產保價」的做法,避免市面上供過於求,把自己搞成「庫存山」。至於歷峰集團本身也採取了類似做法,他們承認已經針對中國市場調整了旗下品牌的供應量,甚至從部分中國經銷商手上回購庫存,還讓部分瑞士製錶廠的員工參與「縮短工時」計畫,簡言之就是讓員工放假以降低成本。


▲為了挺過目前高級手錶市場的低迷氛圍,歷峰集團一方面針對特定市場調整產品供應量,同時也有部分品牌採取縮短工時方案,以減少庫存過多的風險。

不過,在整體往下走的大環境中,還是有幾個品牌跑得比別人快,像是江詩丹頓、朗格這類高端品牌,還有卡地亞的手錶產品,表現都比市場平均好一些。從地區來看,雖然亞洲近期表現疲弱,但其他市場還算挺得住,例如美洲銷售成長了7%,日本表現尤其亮眼,在匯率調整後年增甚至達到30%。歐洲、中東與非洲也都有小幅成長,顯示歷峰集團的市場多元化策略多少發揮了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歷峰的銷售模式中,有7成來自自家開的專賣店,批發和授權經銷商則只佔24%。而在表現不佳的鐘錶部門中,目前經銷商仍占了4成,這也成了他們近年試圖轉型的關鍵之一。


▲歷峰集團旗下鐘錶部門品牌高層人士最近異動頻繁,例如集團前鐘錶部門負責人Emmanuel Perrin便轉往沛納海擔任CEO。Source:Financial Times

在內部人事上,歷峰也做出一連串高層調整,前鐘錶部門負責人Emmanuel Perrin轉任沛納海CEO,歷峰前CEO Jérôme Lambert回鍋接手積家,江詩丹頓原CEO Louis Ferla去接掌卡地亞,積家前CEO Catherine Rénier則轉到梵克雅寶,江詩丹頓的新任CEO則由Laurent Perves出任⋯⋯這一連串高層人事大風吹,明顯是為了讓品牌更靈活因應市場變化。

整體來看,雖然面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但歷峰集團還是維持了基本盤,也展現出快速應變的能力。接下來到年底,或許會是鐘錶產業整體「去泡沫、調結構」的重要階段,誰能熬得住,就愈有機會等到下一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