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原廠認證中古錶新變革 「兩年期」新規定解析

勞力士最近釋出一項重要訊息,自2025年5月起,其原廠認證中古錶(Certified Pre-Owned,簡稱CPO)計畫將放寬門檻,原本錶主入手時間必須超過三年才行轉交勞力士CPO,現在改為兩年即可。這樣的變化,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或許只是多了些選擇,但對整個高端鐘錶市場來說,這代表了一場結構性的調整。


這項CPO制度最初於2022年底在歐洲鐘錶經銷商寶齊萊(Bucherer)展開試點,2023年起擴及美國與全球市場,勞力士CPO的核心目的,就是讓授權經銷商能販售經過官方認證的二手錶,並提供兩年保固,確保每只上架手錶具備真品身分與官方維修背景,這一舉措,補上了過去非官方二手交易常見的風險空白,無論是來路不明的真偽問題、還是無保固狀態下的維修困境,都能獲得改善。

根據高級手錶市場調查研究機構WatchCharts 2025年第二季統計,目前全球約有8,500只勞力士認證二手錶正在銷售中,遍及227個據點、116家經銷商,總銷售額來到約1.2億美元,這數據顯示CPO體系雖然上路才幾年,卻已成為新錶以外最有價值的市場分支之一。


▲勞力士CPO由官方認證二手錶真偽,並提供兩年保固,讓消費者在購買過往錶款時,享有更高的信任與保障。

這回原廠收購錶齡從三年降至兩年,實際上是一項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理由很簡單:在過去,兩到三年之間的勞力士二手錶往往落入非官方通路,現在經銷商有了機會將這些「年輕錶」收納進官方體系,不僅擴大了可供販售的CPO庫存,也強化品牌對整個二手流通環節的掌握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認證門檻放寬,但其他標準依舊嚴格,無論是真偽驗證、維修品管、外觀檢測還是服務保固,全都按照勞力士一貫高規格執行,這也讓CPO產品與一般二手錶產生明顯價差。


▲截至2025年第二季,勞力士CPO手錶上架量達8,500只,分布於116家經銷商、227個據點,銷售額突破1.2億美元。

同樣根據WatchCharts分析,CPO經銷商販售的勞力士平均溢價高出非CPO同款約30%,消費者等於是為「官方認證」、「真品保證」和「兩年保固」這三重保障,支付額外成本,但這個溢價不是固定值,還與地區與通路有關。例如歐洲寶齊萊的平均溢價來到42%,美國的1916 Company則壓低至16%,這也突顯出勞力士讓經銷商在CPO定價上保有完全自主權。

具體錶款價格也體現這種差異,像是一只2023年推出的GMT-Master II左冠綠黑圈(126720VTNR),在美國匹茲堡Henne Jewelers標價17,250美元;而在英國Pragnell,一只同樣是2023年出廠、搭配雙色黃金的Cosmograph Daytona(116503-0004)則要價24,212美元,溢價幅度約比非CPO市場高出9.4%。這些實例,不僅揭示出CPO手錶在價格上的彈性,也強調了品牌加持對市場信心的影響力。


▲自2025年5月起,CPO收購資格錶齡由三年下修為兩年,有助擴展合格錶款來源,強化品牌對二手市場的主導力。

目前在CPO計畫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授權經銷商,包括寶齊萊、Tourneau、Watches of Switzerland與1916 Company等,其中Watches of Switzerland不但歷史悠久,還是知名鐘錶媒體Hodinkee的母公司,其龐大的新錶與二手庫存,讓CPO制度能夠快速規模化、穩定成長。

總的來說,勞力士這次下修CPO門檻,無疑是針對市場需求所做的靈活應對,也是品牌在二手市場強化控盤的手段,對消費者而言,這代表未來能以更高信賴度、更多選擇來入手心儀錶款;對經銷商來說,則是擴展業績與庫存的新利器。CPO制度的深化,不僅讓二手市場更透明,也將進一步影響非官方通路的價格與流通節奏。

隨著更多頂級品牌開始關注二手市場的戰略價值,勞力士的這一步,無疑再次走在產業前端。對所有關心手錶產業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項值得長期追蹤的關鍵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