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Oyster Perpetual系列,是勞力士再次展現「簡約不等於無趣」的最佳例證,他們用三種全新霧面粉彩漆面色調,包括薰衣草紫、沙米色與開心果綠為系列注入一抹低飽和卻充滿情緒張力的視覺效果,從面盤處理到錶殼打磨,每一處細節都延續了勞力士追求平衡與和諧的哲學。
但比起色彩本身,更讓錶迷陷入糾結的,是28、36與41mm三種尺寸的選擇,尤其在36與41mm之間的比較,牽涉的已不只是手腕大小,而是一連串關於佩戴感、風格取向與身份定位的衍生難題。
▲2025年勞力士以柔和粉彩霧面色調刷新Oyster Perpetual風貌,並優化41mm錶殼比例與帶扣設計,搭配頂級機芯與精密認證,融合現代感與工藝技術。Source:Fratello Watches
低飽和配色的高段位操作
Oyster Perpetual本就以豐富色彩見長,先前從糖果色到「Tiffany藍」,都曾掀起熱潮,今年勞力士的選色明顯轉向更具成熟氛圍的路線:薰衣草紫柔和中帶點個性、沙米色溫潤內斂、開心果綠則是冷調中透出些許俏皮,這些色彩選擇不會過分高調,卻足以成為日常穿搭的亮點。新漆面搭配上磨光與霧面交錯的處理技法,使得面盤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而非平面單調的彩色漆面,這是高級漆藝中的迷人細節。
▲36與41mm不僅尺寸有別,錶耳線條、錶冠大小與錶面開口亦顯差異,分針長度更成為視覺辨識重點,整體比例營造出截然不同的風格語言。Source:Fratello Watches
穩定的內在雙核心
小尺寸(28mm)搭載的是2232機芯,而36與41mm版本則用上更進階的3230機芯,兩者雖同為無日期設計,卻分別體現了勞力士對於不同尺寸機芯精準度與耐用性的量身配置。進一步看,2232機芯內建Syloxi矽游絲,抗磁性佳又穩定;3230機芯則有著更強的Chronergy擒縱結構與藍色Parachrom游絲,動力儲存達70小時;換句話說,無論你選哪個尺寸,機芯都是超越COSC標準的「綠印」頂級天文台等級,穩定性與耐用性並無疑問。
▲漆面OP採六層處理,展現薰衣草紫、沙米色與開心果綠等低飽和色彩,呈現細膩霧面質感,色調配置依錶徑有所區隔,延續系列的現代設計精神。Source:Fratello Watches
36和41mm其實差的不只是帳面上的5mm
錶徑選擇向來是錶迷討論中的熱區,但Oyster Perpetual 36與41mm的差異,遠不止尺寸而已。實際量測中,OP36的面盤開口為30mm,OP41則達33.4mm,這使得41mm版本視覺上更具存在感;再加上錶耳長度、錶冠尺寸和整體比例調整,41mm給人的感覺不是「大一點」,而是「更現代」。至於36mm款,雖然結構略顯厚實,但這種「紮實感」反倒讓它成為不少人心中更有古典韻味的選擇,若是從GADA(Go Anywhere, Do Anything)的角度來看,它顯得更具多功能性,不論是正裝、休閒還是運動穿搭,都不會突兀。尤其「中性藍」版本(Med Blue)更被視為OP36的熱門色,它介於灰藍與墨藍之間,沉穩卻不無趣,日常百搭不失格調,堪稱是OP全系列中最推薦的實用顏色。
▲佩戴上兩者差異不大,需細看分辨;OP36更顯穩重經典,OP41則具現代感,有些行情甚至認為36mm更有永恆價值與實用性,適合各式穿搭情境。Source:Fratello Watches
尺寸命名與實際佩戴的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官方命名為36與41mm,但實際上錶圈對角線長度(垂直測量)僅為35.1與39.1mm,再加上OP系列面盤設計簡約、無日期窗,邊框感較弱,使得錶款實際上手時都會比標示尺寸來得「大一點」,這也是為何不少人原本以為OP36會太小,但試戴後反而覺得剛剛好。
選擇之前,先問「能買到嗎?」
當然,以上這些討論在現實面前或許都顯得「奢侈」。不少錶友表示,之前想買到OP36或OP41,排隊等待三年都還沒輪到自己,即使你是品牌老客戶,買過Daytona或Submariner,也未必能順利入手這些「無功能卻超人氣」的基本款。這樣的供需失衡,也讓「尺寸選擇」變得有些諷刺,因為許多時候根本沒有選擇,只有等待,甚至有人懷念過去停產的39mm版本(實測39.08mm),認為那才是完美比例,不大不小、恰到好處。
▲Med Blue面盤深受喜愛,融合典雅與日常風格,亮度適中、辨識度高,為OP36錶款中最熱門的配色之一,成為許多錶迷心中理想之選。Source:Fratello Watches
尺寸標準的再思考
無論是36還是41,從這次討論下來可以發現:尺寸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手腕大小只是物理條件,風格品味、穿搭習慣甚至性格偏好,才是最終的決策依據。傳統的「男生要大錶、女生要小錶」觀念早已不合時宜,尺寸選擇應該回歸到幾個簡單問題:這只錶,你戴起來舒不舒服?你喜不喜歡?
2025年Oyster Perpetual系列,憑藉全新配色與細緻錶殼結構,無疑再次刷新了人們對「簡約」手錶的想像。36與41mm之爭看似技術問題,實則反映了鐘錶世界對風格與個性的不斷追問。然而,這場討論的現實基礎卻建立在依舊稀缺的市場環境上,錶迷的選擇困難,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選擇太多,而是因為選擇根本不存在,若真有機會遇上心儀款式,那或許真是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