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再寻常不过的返乡行程,意外演变成国际法律界的焦点。2024年3月,一名定居杜拜的印度公民Mahesh Malkani,在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遭遇到海关扣表,事件导火线是一只价值约56,000阿联酋迪拉姆(约合台币49万)的ROLEX Submariner 126610LV绿水鬼,原来他因选择「绿色通道」而被指控逃漏报关,手表随即被扣押。
▲Source:Ease India Trip
Malkani坚称,该表为自己长期佩戴的个人物品,并非用于买卖,然而,机场海关却依据「商业数量」条例,认定该劳力士属于商业性质进口物品,甚至要求他支付高额罚款与仓储费用,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在手表被扣押近一年后,印度海关于2025年1月30日发出正式命令,允许他支付18万卢比(约合台币15万)的赎回罚款、另加约5.5万台币罚金及仓储费后,将手表取回并办理再出口,然而Malkani拒绝接受这项「不合理的惩罚」,选择上诉至德里高等法院,挑战「一只手表等同商业货物」的定义。
该案由Pratibha M. Singh与Sahil Jain两位法官审理,于2025年9月17日作出判决,法院明确指出:「单一高价手表并不足以构成商业数量,也无证据显示该物品具商业用途。」此判决成为印度首宗针对高价奢侈品「个人使用」界线的重大法律案例。
▲有位杜拜旅客因佩戴劳力士在德里机场遭海关拦截,单只手表竟被指为「商业用途」而遭扣表(此为示意图)。Source:S.Song Watches
法院强调,国际旅客携带昂贵手表返国并非罕见行为,不能仅凭价格或品牌推断为商业进口,除非能证明旅客有明确交易意图,否则应视为个人用品。此一见解,直接纠正了部分海关长期以「高价即商业」的误判惯例。不过法院也指出Malkani确有未申报事实,因此仍须缴纳罚金及赎回费用,最终,法院将赎回期限延长至2025年10月31日,让他在补缴款项后能取回爱表;换言之,他赢得了定义战,但仍需为程序疏忽付出代价。
多位法律专家认为,此案的意义远超过一只劳力士,印度最高法院律师Sujay Kantawala博士指出:「这项裁决提醒执法人员应採取务实态度,并对『个人使用』与『商业数量』划清界线。」他同时提醒旅客,即使携带个人物品,只要价值超过免税额,就应申报,以免落入法律纠纷。
▲携带高价手表入境建议应主动申报,逾免税额未报将遭罚,遵守程序是避免纠纷关键。Source:X
根据印度现行规定,入境旅客携带物品的免税上限为约45,000卢比(约合台币17,000),任何超过该限额的物品理论上都必须走「红色通道」并主动申报,对许多习惯佩戴高端时计的旅客而言,这一细节往往被忽略,也成为误触法网的根源。
这场看似夸张的「劳力士官司」,其实揭示了现代奢侈品消费的另一面:法律与个人生活之间的模糊界线,所幸法院的裁决为旅客争回了合理权益,同时也警示所有跨境旅行者:昂贵的手表虽可彰显品味,但在过海关时,谨慎申报才是最好的保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