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15萬三針基本款 IWC vs OMEGA

錶界又開始流行基本款了。每逢不景氣的時候就開始推基本款已經是市場的常識了,只是隨著製錶業整體技術的進步,每次基本款大流行產品的平均水準都會比上一波高出一階,而這點在中堅等級的品牌尤其明顯,對買錶人來說也正是一個進場的好時機。

IWC Ingenieur Automatic

長久以來IWC萬國錶更新產品的週期都是一年鎖定一個系列,雖然偶有例外但大致上依循這個模式,不過2017年真的算是推了兩個系列了,除了年頭在S.I.H.H.上發表的新一代達文西之外,三月的時候又「正式」推出了新版的工程師。

▲新版的外裝造型比起上一代是來得簡單多了,不過在若干小地方仍然看得到繁複精緻的線條,比如說它的指針和時標就很有立體感。另外秒針末端的小箭頭也是個討喜的細節。

強調「正式」是因為這一版的工程師早在前一年就已經亮相過了,當時是在於英國舉辦的Goodwood古董車集會上以限定版的形式推出了三款計時碼錶,有別於線條繁複的Gerald Genta版本,這一式三款採用了更接近早期工程師的圓形錶殼,當時就被大家預測是下一代工程師的基礎造型;在兩種版本並行了一年後,2017年同樣是在Goodwood集會期間,IWC正式更新了工程師系列,新款包括了三針、兩種計時碼錶和一款數位計時萬年曆全部採用新版的圓形錶殼,通行超過四十年的Gerald Genta版本到此終於退下了舞台。

▲錶耳部分大概是新版外裝最大亮點,錶耳跟中殼的連接處內切一個角度,內側則修成了曲線,凡此都增加成型的難度,另外此處從拋光到髮絲紋幾種表面處理的變化也很妥貼。

雖然在台灣玩老IWC的人不算多,但在這批玩家眼中1950、1960年代的圓殼工程師可能比Gerald Genta版來得更有親切感,是以新版的圓形錶殼應該自有它的市場。

▲IWC現在連飛行員這等運動錶都已經換裝SANTONI的皮帶了,不過像這款並沒有特別指出它是不是SANTONI,只是全黑的錶帶倒也看不出他們家的手染漸層色就是了。

回溯工程師系列最早的定位乃是「民用版的飛行員系列」,而當時飛行員系列機能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抗磁,因此幾十年來我們對工程師的印象就是「IWC的抗磁錶」。但其實從工程師上一次更新(2013年)以後就已經有不少款式取消了抗磁功能,當時IWC做出這個決定有一部份應該是為了做透明底蓋秀出機芯,雖然跟長期以來大家對工程師的認知產生了落差,但回歸到那個時候他們想要將工程師轉型成奢華運動錶的策略這樣的判斷其實很合理。這一代的工程師同樣不再強調抗磁,現行的四種款式當中只有搭載89361機芯的計時款有標榜抗磁,設計上也特地將6點鐘的小秒針做成了閃電造型,但像這次介紹的三針款就沒提到這點。

▲無論抗磁與否,IWC的通用機芯款向來採用實底蓋。在IWC的內部型號中,30系是以ETA 2892為基底,35系則是以SW300為基底,而從2017年開始搭載35系的款式大幅增加。

IWC從2011年開始導入Sellita的通用機芯,幾年下來始終只有搭載在Portofino系列,不過從2017年開始使用Sellita機芯的款式大幅增加,除了新版達文西的三針,包括這款工程師三針、甚至是部分馬克18的特殊款都陸續導入了Sellita的機種;事實上IWC從2008~2009年左右就開始評估採用Sellita的可行性了,不過當時他們的品質還沒拉上來,所以IWC主動投入資源協助改良,今天Sellita的品質能有長足的進步說來也有IWC的功勞,因此現在大規模引進其實是他們長期努力的結果,品質方面應該無需過慮。

 


OMEGA Seamaster Railmaster

這款新版的Railmaster可以說是OMEGA歐米茄在2017年BASELWORLD隱藏版的新款,很多媒體的錶展報導都沒提到這只,甚至截至筆者撰稿的當下OMEGA的官網都還沒為它建檔,然而知道這款的卻都給予了它高度的好評,幾間國外媒體甚至將它選入這屆BASELWORLD的年度新款,低調的程度和評價之高正好形成明顯的對比。

▲髮絲紋的消光表面處理在OMEGA的面盤上還滿少見的,外圈的軌道式刻度也是。這款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沒做日期,也許是在復古,也許是為了控制成本,但總之這對這種實戴入門款來說頗為稀奇。

Railmaster在現代的OMEGA中原本就不是一條強勢的產品線,尤其在Aqua Terra幾乎完全主導了品牌的入門款式之後,定位相近的Railmaster更是難有發揮的空間。2017年OMEGA的1957三部曲吸引到了大量的注目,身為其中一員的Railmaster也趁勢被帶回了台前,然而三部曲畢竟屬於限量發行的特殊產品,真正具備戰略意義的實賣款式果然還是這款同時推出的、重新演繹原始Railmaster的現代版本。

▲瘦長的大三角形時標算是Railmaster的特徵之一,而這點在夜光下尤其明顯。錶款在對復古這個議題的處理比較接近新古典,將舊元素用新方法來呈現,跟完全復刻的三部曲版有著明確的區隔。

新版的Railmaster不妨把它看做Aqua Terra的變化型,錶款從定位到外型設計都延續了若干Aqua Terra的設定,同時再強化原本Railmaster的特徵。錶殼的部分沿用了海馬的樣式,錶耳為內旋的造型,相對地面盤則是導入了最多Railmaster元素的地方;外緣的夜光時標採用了初代最具標誌性的大三角形樣式——事實上早期Seamaster 300的時標也是同樣的設計,就發行的經緯其實是Railmaster轉用了海馬的設計,但或許是少了潛水錶的錶圈分散注意力,感覺上同型的時標出現在Railmaster時反而更具代表性。

▲錶款有鍊帶、皮革NATO帶和部錶帶三種選擇,面盤則有黑灰兩種,黑面鍊帶應該是最接近原版的組合,黑面布帶則有可能是最不OMEGA的選項,但別有一種清新的感覺。

指針的部分算是一個亮點,這裡它選擇了在海馬系統中比較少見的棒狀樣式——事實上早期的Railmaster使用過各種不同樣式的指針,從經典的箭形、道芬針到柳葉針都有,棒狀也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秒針則採用了棒棒糖針,這點對老玩家應該很有魅力。除了縱橫中軸上的四個數字時標之外,面盤中央直接劃上了十字線條,這點也是相當復古的元素。

▲8806機芯是2500機芯的強化版,它將調速擒縱部的若干零件改成了抗磁素材,達到超過15,000高斯的抗磁能力。這裡把機芯封起來了倒是有點令人意外。

這款在一些末端的質感表現上有一些令人驚豔的新意,比如說它的盤面上刷了縱向的髮絲紋,又或者它的布錶帶使用的是人字織紋,這些對OMEGA來說都頗為新鮮,也為錶款增添了一些年輕的文青味。Railmaster在機能上的原始定位是抗磁錶,當時是用軟鐵內殼的方式來達到抗磁效果,然而這款搭載的8806機芯換裝了抗磁零件,機芯本身就抗磁,還通過了大師天文台認證,輕易地就超越了它遠祖的性能了。

IWC Ingenieur Automatic
不鏽鋼材質/3511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旋入式底蓋/防水120米/錶徑40mm/參考價:NT$ 153,000

OMEGA Seamaster Railmaster
不鏽鋼材質/8806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顯示/Master Chronometer大師天文台認證/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150米/錶徑40mm/參考價:NT$ 15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