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色陶瓷遇上三針基本款的純粹設計時,功能與美感的平衡被推向極致:它既能應對日常佩戴需求,又能以未來感與結構感脫穎而出,這種「簡約中的深度」正是許多藏家著迷之處,本次我們將焦點放在兩位風格迥異的代表作——IWC Ingenieur Automatic 42 Black Ceramic與BVLGARI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前者以經典工程師系列為藍本,融入萬國錶在陶瓷製錶領域的深厚功力;後者則以顛覆性的超薄設計和義式美學,重新定義現代經典,兩款皆是黑色陶瓷與三針功能的結晶,卻在設計與製錶哲學上走出截然不同的路線。
▲Source:Watch Vault Australia
BVLGARI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
自2014年進軍超薄手錶領域以來,寶格麗已經不只是手錶做得「很薄」,而是把纖薄變成了一種態度,從最薄的陀飛輪、三問報時,到自動錶與計時碼錶,Octo Finissimo系列一次次打破世界紀錄,然而Octo Finissimo的魅力不止於超薄數據,它以獨特的八角形結構,將義大利的建築線條感與瑞士製錶的精密工程融合得天衣無縫。最初,有人覺得它的外觀太前衛,像時尚單品多過正經時計;如今,它早已被公認為現代經典,甚至成為超薄運動錶的設計標竿。型號103077猶如此家族的「黑暗騎士」,它低調得像是隱形,但越看越有味道。
▲黑色陶瓷錶殼與鍊帶,厚度僅5.50mm,為世界最薄全陶瓷錶,錶殼八角形線條搭配超輕材質,帶來輕盈與舒適的佩戴感受。
寶格麗用黑色霧面陶瓷做了手錶的錶殼、錶冠、面盤和整合式鍊帶,從裡到外都是同一種觸感與色澤,這種陶瓷能吸收光線,讓它在視覺上像融入背景一樣,展現「隱形」的特質。錶殼直徑40mm,厚度僅5.50mm,這在全陶瓷結構中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數字,畢竟陶瓷雖硬,卻也很脆,不是那麼好雕出這麼精細纖薄的造型。八角形多層次結構是Octo系列的標誌,邊線俐落而且層次豐富,讓它雖薄卻不單薄。鍊帶由靈活的鍊節組成,和錶殼無縫相接,佩戴起來像是一件貼合手腕的飾品,它的輕盈特性加上陶瓷溫潤的觸感,讓人戴上一整天也不會有壓迫感,這種全陶瓷的存在,在鈦金屬與不鏽鋼版本中顯得格外特立獨行,像是用材質把它劃進另一個層級。
▲黑色陶瓷面盤結合PVD黑指針與偏心小秒針,呈現極簡單色美學,設計和諧統一,保留前衛個性並維持良好易讀性。
103077的面盤,是那種「極簡到不能再減」的設計,面盤本身同樣以黑色陶瓷打造,和錶殼、鍊帶完美一致,整只錶像是用同一塊黑色材質切割出來的作品。時針與分針採PVD處理的黑色金屬,和面盤融為一體,低調到彷彿只在光線反射時才浮現,小秒針被放在6點與9點之間的偏心位置,打破對稱卻又不失平衡感,這種設計很有義式的隨性優雅。整體視覺雖是純黑,但不同材質的光澤差異,以及陶瓷表面的細緻霧面處理,讓它在光影之間呈現微妙變化,雖說在極低光源下讀時會稍有挑戰,但大多數情況下,黑底上的指針依然清晰可見。這是一種「不是為了討好所有人」的設計,它忠於風格本身,而不是去遷就傳統審美。
▲內部為僅2.23mm厚的BVL 138自動機芯,配鉑金微型自動盤,動力儲存達60小時,透背可欣賞精緻打磨,彰顯高級製錶工藝。
這只手錶的靈魂,是BVL 138自動機芯,它的厚度僅2.23mm,是它能如此纖薄的核心原因,機芯用鉑金微型自動盤取代傳統中央軸心式自動盤,節省空間的同時,也透過透明底蓋展現機芯的精密結構。從背面看去,能清楚看到日內瓦波紋、魚鱗紋打磨、倒角拋光,這些都是高級製錶的細節標配,但在這麼薄的機芯上做到如此細膩,更顯難得。BVL 138 機芯的震頻為3Hz,動力儲存達60小時,對日常佩戴來說相當充裕,它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早已被市場驗證,不是單純為了「薄」而犧牲耐用度。這枚機芯讓手錶不只是外觀前衛的設計作品,更是內外兼備的高級時計,它把義式美感、瑞士工藝和極限工程融合在一起,讓人感覺原來超薄也能這麼有份量。
IWC工程師自動錶42
IWC Ingenieur Automatic 42 Black Ceramic這款錶延續了1976年Gérald Genta為工程師系列打造的整合式鍊帶設計,但這次IWC大膽地將全陶瓷材質引入其中,讓它從一款經典運動錶,進化成一件高科技工藝品。工程師系列自1955年問世以來,就以防水、防震、抗磁著稱,原本是為技術與科學領域而生的專業工具錶;如今,品牌將他們近四十年陶瓷製作經驗,從黑色氧化鋯到彩色陶瓷,再到複合陶瓷材質,全都濃縮在這只手錶之中,結果就是一種更立體、更有力量感的黑色,從錶殼到鍊帶,從細節到整體,都散發著低調卻強勢的氣場。
▲全黑氧化鋯陶瓷錶殼與整合式鍊帶,表面經緞面、噴砂與拋光處理,兼具堅硬與輕盈,防水深度達100米。
拿起這只工程師自動錶,你很快就會發現它跟傳統金屬錶的「手感」完全不同,錶殼、錶圈、錶背環、錶冠護肩,甚至錶冠本身,全都由黑色氧化鋯陶瓷打造,這種材質的維氏硬度高達1300,只有鑽石工具才能加工,耐刮又不易變色,實用性與質感並重。42mm直徑比系列經典40mm版本稍大,但由於全黑的收斂效果,實際上戴在手上並不突兀。IWC依然保留了三件式錶殼結構,透過內部鈦金屬環固定錶圈與錶背螺絲,確保防水達100米,同時讓陶瓷零件維持精準的比例與角度。鍊帶的整合式H形鍊節同樣採陶瓷製作,重量輕、佩戴時不受溫度影響,夏天不燙、冬天不冰,表面還經過緞面打磨後再噴砂,觸感細膩,邊緣再以拋光處理,讓不同光線下的黑色展現細膩的光影變化。這種全黑設計,既保有 Gérald Genta原作經典線條,也透過材質升級,讓它看起來像是一件高科技護甲,低調卻充滿存在感。
▲深黑網格面盤搭配黑色夜光指針與時標,三點鐘方向有日期窗與六點鐘方向的閃電標誌,細節展現立體層次與工業質感。
Ingenieur系列深植人心的「網格」紋理面盤被完整保留,這種由細線與方格交錯的結構,賦予面盤濃厚的工業感與立體層次。黑色是主旋律,但它不是單調的純黑,而是透過紋理與材質反射,呈現多層次的深邃感。指針與立體時標同樣採黑色調處理,並塗覆Super-LumiNova®夜光塗層,在昏暗環境下依然清晰易讀。三點鐘方向的日期窗做了貼心的黑底白字處理,既不破壞整體配色,又確保日常閱讀方便。有趣的是,這種「全黑」設計反而讓細節更突出,例如紋理的陰影變化、指針邊緣的反光、時標上的夜光層,這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部分,反而因為色彩的節制而被放大,它不用炫目的色彩抓住目光,而是讓人越看越覺得「這黑色不簡單」。
▲IWC自製82110自動機芯配比勒頓上鍊系統,提供60小時動力,特別之處在於關鍵零件採氧化鋯陶瓷以提升耐用度。
手錶搭載82110自動機芯,它採用著名的比勒頓上鍊系統(啄木鳥系統),能有效捕捉自動盤在雙向運動中的能量,帶來60小時的動力。耐用性方面,IWC把高壓運作的關鍵部件換成陶瓷材質,像是自動輪與棘爪用黑色陶瓷、自動盤軸承則用白色陶瓷,這些部件幾乎不會磨損,大幅延長了機芯的壽命,也減少了保養頻率。機芯震頻為4Hz,配有22顆紅寶石,走時精準穩定。透過略帶色澤的藍寶石透明底蓋,你能欣賞到這枚機芯的精緻修飾,打磨與倒角處理在光線下展現細膩光澤,更重要的是,這種視覺上的黑色力量,從外殼一路延伸到內部,讓你覺得這枚機芯就像是全黑裝甲下的心臟:安靜、強壯,隨時待命。
BVLGARI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
陶瓷材質/BVL 138自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40mm/參考價:NT$ 612,000
IWC工程師自動錶42
陶瓷材質/82110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米/錶徑42mm/參考價:NT$ 6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