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LGARI的Octo Finissimo系列已創下多項超薄紀錄,把製錶工藝推向另一個高度,但它的厲害之處不只是技術,而是能把羅馬建築風格轉化成當代設計,手錶外觀的八角形結構與層層切角,像是一座壓縮成手腕上的建築,既冷冽又帶點詩意。
▲Source:Hodinkee
過去,寶格麗曾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妹島和世合作,把Octo錶殼當作藝術舞台,留下許多經典,而這次找來的,是現居日本、以Mono-ha(物派)聞名的韓裔藝術家李禹煥。李禹煥作品的核心,在於「物與物的關係」與「在場感」,他常用岩石、鋼板或鏡面構成對話,帶出一種存在的張力,寶格麗把這種哲學搬進錶殼,創造出一款既是時計,又像是藝術裝置的小宇宙,更是寶格麗對於設計實驗和感知呈現的延續。
▲超薄鈦金屬經手工銼磨,紋理粗獷而獨特,每只皆不可複製,此工藝賦予冷冽幾何結構以人文氣息,呼應李禹煥「非製作」理念。
評點一:手工研磨鈦金屬的「非製作」質感
這只錶最搶眼的地方之一,就是錶殼與鍊帶表面的特殊處理,不同於一般Octo Finissimo常見的噴砂或拉絲,這次寶格麗大膽採用「手工銼磨」的方式,工藝師以三角銼刀在鈦金屬表面一刀一刀雕琢,產生粗獷、不規則、帶有自然感的紋理,這種效果看起來像隕石切割後的表面,既粗糙又閃爍光澤。最有趣的是,因為是純手工製作,每一只錶的紋理都會不一樣,換句話說,限量150只裡面沒有兩只完全相同,真正做到了「獨一無二」。這樣的處理方式其實非常符合李禹煥的藝術思想——Mono-ha所強調的「非製作」,意思不是否定創造,而是讓材料自己發聲,工藝師只是以最簡單的介入,讓金屬本身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存在狀態。這種粗獷的手感與Octo Finissimo一向的理性幾何形成對比,讓這款錶多了一種人文氣息。
▲極簡拋光鏡面完全去除時標與字樣,僅留黑色指針,反射世界與佩戴者自身,正是李禹煥「岩石與鏡」哲學的時計詮釋。
評點二:鏡面面盤與「岩石與鏡」哲學
如果說外殼代表「物質」,那這只錶的鏡面面盤就是「虛空」與「反射」,整片拋光鏡面,沒有時標、刻度,沒有文字,什麼都沒有,只留下黑色指針和偏心小秒針,這樣的設計乍看之下極度簡約,但其實暗藏李禹煥作品裡的哲學密碼。李禹煥最著名的系列之一《關係項》(Relatum),經常把粗獷的天然石頭放在鏡面鋼板上,讓觀者思考自然與人造之間的對話,這款錶正是把同樣的概念移植到手腕上,讓外部世界透過鏡面面盤映照進來,佩戴者自己也被反射其中,面盤本身就成為一面舞台,讓「感知」和「存在」浮現。而在不同光線下,鏡面還會出現層次變化,有時看似透明,有時又像是一片深邃黑色,這種隨環境而變的效果,讓手錶不再只是用來看時間,而是佩戴者與世界之間的連結,它把抽象的藝術概念,轉化成每天能感受到的存在體驗。
▲有專家評論Octo本身像是「知面」,代表理性的設計與技術,而李禹煥的介入則帶來「刺點」,一種能直擊人心的情感震撼。Source:Monochrome Watches
評點三:從技術到感性的跨界震撼
很多跨界合作聯名錶,可能只是換個顏色、加個簽名,但這只李禹煥限量版的不同,在於它真的做到了「把藝術風格變成一種佩戴的感受」。首先,它延續了Octo Finissimo系列的技術底子,如極薄結構、完美比例、自製機芯,這些是基本盤,但更關鍵的是,它突破了製錶的傳統框架,把李禹煥的Mono-ha理念轉化成「可觸碰的日常藝術」,外殼的手工紋理與鏡面面盤的互動,不只是好看而已,而是能觸動情感。這只錶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不僅是設計實驗,而是真正能佩戴的「移動雕塑」,它既延續了安藤忠雄合作款對光影的探索,也呼應了妹島和世合作款對純粹表面的追求,但李禹煥版本更進一步,讓佩戴者在日常中感受「物與空」、「自然與工業」之間的張力,對收藏家來說,佩戴這款錶會像是一段關於時間與存在的思辨旅程。
李禹煥 x Octo Finissimo限量錶
鈦金屬材質/BVL138自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40mm/限量150只
★如果你想入手:
這款李禹煥 x Octo Finissimo限量錶,吸引力很直接,它多方融匯稀有性、獨特性與藝術性,加上限量150只,光是少少的數量就足以讓它成為市場焦點;加上每一只的手工紋理都不同,更讓它具備「唯一性」,對收藏家來說,這不是一只可以隨時再買到的錶,而是一件專屬於當下的藝術化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讓人感受到的不只是技術的驕傲,還有情感與哲學的深度,當一只錶能同時滿足「機械工藝」、「藝術詮釋」和「日常佩戴」三個層面時,它自然會成為讓人夢寐以求的選擇。
◎關於藝術家李禹煥:
李禹煥(Lee Ufan,1936年生)是南韓出生、旅居日本的藝術家與哲學家,日本戰後「單色畫派」(Mono-ha)代表人物,他的創作探索自然與人類、物質與空間的關係,強調「感知與在場」,代表作《關係項》常以岩石與鋼板並置,呈現東方哲思,享譽歐亞藝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