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素和陀飛輪有什麼差別?

有人說過「生命就是一個和地心引力對抗的過程」,高級腕錶自然也不例外,其中卡羅素和陀飛輪偉大的發明,其設計就是源自於同一個目的,為了抵抗地吸引力對於走時誤差的影響而誕生的技術,它們都是讓走時更為精準而設的裝置,讓人不禁好奇這場世紀之爭的古老技藝,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 ?

  • 歷史緣由:創見發明 V.S. 另闢蹊徑

17世紀隨著機械腕錶的發展,對於走時精準性的苛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因為擒縱系統包括游絲和擺陀受地吸引力的影響造成時間誤差,1795年 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陀飛輪並於1801年取得專利,此裝置可以抵銷腕錶擱置位置的改變而造成的走時誤差,但是技術複雜且成本過高而未能被廣泛應用,因此丹麥籍製錶師Bahne Bonniksen想要一種媲美陀飛輪的精準但價格親民、結構簡單的擒縱裝置,並於1892年發明卡羅素取得專利,但是卻未能達到預期,不僅工藝更為複雜、零件更多,價格也更高。

  • 旋轉裝置:旋風 V.S. 旋轉木馬

陀飛輪Tourbillon,法文裡是「旋風」的意思,是將擒縱系統放在一個框架內,固定在秒軸之上,當定軸的齒輪和擺陀與框架同軸恆速旋轉360度的時候,各種方位所造成的誤差綜合起來會相互抵消,從而將地吸引力的影響降到最低,而陀飛輪的擒縱齒輪是繞著四番車(即秒輪)旋轉,故理想的旋轉週期為一分鐘一圈。反觀卡羅素Karrusel,譯為「旋轉木馬」,是將擒縱系統如旋轉木馬般設置在一個360度旋轉的框架載台上,不設固定齒輪,旋轉速度通常約為52.5分鐘一圈,雖然降低了功率消耗,因為旋轉週期變慢的緣故,位差補償不如陀飛輪來得有效。

  • 傳輸路線:孤注一擲 V.S. 兵分二路

陀飛輪通過一條傳動輪系與主發條盒連結,由三番車把動力傳輸到四番車,四番車驅動包括框架的擒縱系統。卡羅素則是有兩條傳動輪系,由三番車兵分兩路,一條為擒縱系統提供動力,另一條控制旋轉框架載台,旋轉台架與輪系是分開的,雖然設計較為複雜,需要更多零件,但也因此能提供較強的動力傳輸與更穩定的速率。

▲陀飛輪與卡羅素裝置一覽(圖片來源自El canal de Relojesdeluxe.com)


▲BREGUET Tradition Fusee Tourbillon 7047PT,陀飛輪素來為三大複雜功能之一,寶璣精湛的工藝展現其傳世之美。


▲BLANCPAIN Carrousel Répétition minutes,寶鉑以一分鐘飛行卡羅素讓沈寂一世紀之久的複雜裝置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