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顯時機制

時計發明迄今不論體積和外型如何變化,設於面盤顯時的要素仍舊不脫指針與時標刻度等零件組合,其沿著等距的刻度、順時針的方向不斷繞行,久而久之便成了時計顯時最經典的樣貌,然而在愈接近現代的腕錶作品中,錶廠的創意愈來愈能體現在微幅空間的錶作上,除了一板一眼的「正統」設計外,尋求更多變化與閱時樂趣成了製錶的另類挑戰,而在傳統指針顯時的格局內,最常見的變化形態莫過於逆跳設計,因其能表達的時間訊息多而饒富細節差異,除了動力儲存顯示因具有一去不復返的特徵而無法套用逆跳機制,所有的時間資訊都能以逆跳指針進行演繹,此外逆跳指針的角度大小也會視不同錶廠或錶款而有獨特個性。

當然逆跳指針不會是錶廠想要打破傳統的唯一解答,實際上錶壇近年來還有一些另闢蹊徑的顯時設計令人眼睛一亮(在此先不將規模較小的獨立錶廠案例列入討論),這些少見作品的特色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在乍看一如傳統樣式的腕錶造型中,透過機芯結構的小幅改良呈現出有違佩戴者視讀習慣的不規則顯時效果,如此設計市場的接受與否雖然見仁見智,但不可諱言地正因為有了這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才讓腕錶增添更多的話題性與發展活力。以下我們將列舉三個品牌錶作,一窺他們看似沒有章法下的機械運作原理。

 

 

 

 

FRANCK MULLER-Crazy Hours

2003年時FRANCK MULLER發表了Crazy Hours腕錶,細看會發現在面盤上陳列的12 枚阿拉伯數字時標並非按正常的順時針方向依序排列,而是呈現亂跳樣貌,但其實錶款的判讀並沒有外表看起來如此瘋狂,首先在分針部分,依舊是60 分鐘順時針旋轉一圈,只是由於缺少刻度輔助,佩戴者只能概略辨別時間。

至於時針方面則是依序採跳時模式進行,不過獨特的是錶款的時針都是固定停留在整點時標上,憑心而論讀時並不困難,而在這看似亂跳的作動中,其實仍保有機械運作的固定邏輯,FRANCK MULLER在走時結構中加添特製的雙層齒輪,上層大而下層小,兩者並未重疊,同時上層只有五齒,中心分輪在走時過程中帶動此雙層齒輪,再藉由上層的五齒齒輪於整點時推動時輪旋轉150°(此角度確保了時針每跳動12次即可回復原位),表現在面盤可以發現兩個數字序列(如1 ∼2)間其實都間隔4 個時標,亂中依舊帶有秩序感。

 

 

 

 

 

HERMÈS-Arceau Le Temps Suspendu

愛馬仕之前曾於2008 年推出如左頁上半小圖所示的Cape Cod GrandesHeures,利用特殊的橢圓形輪系結構,呈現出不同區間內的快慢走時方式,後來2011 年Arceau時間暫停腕錶的出現再將品牌獨到的詩意時間詮釋手法發揚光大。

至於在2013 年愛馬仕新推的Arceau Le Temps Suspendu則是進一步擴大對時間的玩味,其以品牌的女錶基礎自製機芯H1912 為核心,同樣由Jean-Marc Wiederrecht替愛馬仕操刀設計機芯上層顯時模組,與2011 年前作相較,時間暫停的結構與模式並沒有太大不同,但是用以取代逆跳日期的則是一枚小錶盤,乍看以為是兩地時間顯示,但其實它是小秒顯示,且小秒裝置乃是以24 秒為週期並逆時針方向運轉,要達成這樣的目的不需過於劇烈的機芯改造,由輪系的齒數以及零件排列位置等處著手調整即可,比較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品牌並未詳加說明為何要採用24 秒的設定,只能留給大家自行解讀與想像的空間。

 

 

 
 

 

 

ORIS-110 週年紀念錶

2014 年順應創廠110 週年的大事,ORIS 推出了歷經十年漫長開發過程的自製機芯Cal. 110,除了自製背後代表減少依賴通用機芯的重大含意之外,錶款在動力儲存的部分亦令人刮目相看。

首先其採用單一發條盒,藉由內部達1.8 米的發條得以累積10 日的長動能,再來錶款的動力儲存顯示也頗富新意,傳統上錶廠採用的動儲顯示大致不脫搭配扇形刻度的指針、線型移動的指標或是視窗型等形態,移動時往往是等速、等距的狀態,不過ORIS 這只110 週年紀念錶卻是擁有非線型前進的少見動儲顯示裝置,面盤上可見動儲刻度愈接近滿鍊時愈密,反之則間距愈大,動儲指針由滿鍊到空鍊的過程中移動速度會逐漸加快,讓佩戴者更能精準掌握動力消耗的實際狀況,形成這組特別儲能顯示機制的關鍵在於品牌利用兩枚蝸形輪連動來達成指針曲線式的移動速度,雖然異於傳統設計,但是卻擁有更趨佩戴者實用本位的貼心設計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