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運動錶輕量化材質探究

懷錶時代用以製作錶殼的主要材質例如K 金、純銀或是鎳等,進入20 世紀轉向腕錶時代後,腕錶起初的主流用料也仍不出鎳以及鍍銀等。後來錶壇在1930 年代開始有部分錶廠將不鏽鋼導入腕錶設計中(如OMEGA 即為一例),從此使得不鏽鋼錶殼一躍成為錶壇最常見的普遍材質(並與貴金屬呈現分庭抗禮的局勢)。不鏽鋼簡單來說是一種含有鐵、鉻、鎳等成分的合金,優點例如不易生鏽、耐蝕性佳、耐高溫,耐熱,加上易加工等等,再者它又不像貴金屬般昂貴,對於日常佩戴實用性、降低生產成本與入手門檻來說都有其存在價值。

到了1980 年代左右,鈦金屬開始被應用至機械錶領域,不過當時由於石英革命的關係,在鐘錶界引起的共鳴不算廣泛,所幸1985 年後機械錶逐漸復興,與石英革命前非不鏽鋼即貴金屬的二分天下局面不盡相同,腕錶材質的多元性正是於此時開始培養起來。而隨著近代益發講究休閒生活品質的時代趨勢,運動錶也趁勢興起成為市場寵兒,比起正裝錶的保守嚴肅,運動錶往往是科技與前衛的代名詞,一方面能強化腕錶的堅實保護性,另一方面也可拓展腕錶的機能表現,而正如同賽車追求降低車重以提升速度表現一樣,錶廠也致力研發輕量化材質讓腕錶展現更輕盈舒適的佩戴感,輕量化材質種類不少,其中較常見大致有以下幾種⋯⋯

▲當前運動錶相當重視實踐輕量化,如RM屢屢嘗試材質變化,不斷在材質科技上有所突破。

鈦金屬材質

鈦金屬向來在航太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腕錶界最早應用此類材質的先鋒可以追溯至1980 年代的IWC,當時品牌與F. A. PORSCHE® 合作推出了一款鈦金屬計時碼錶,從此讓腕錶開啟了更多元化的材質應用案例。鈦金屬錶殼的特徵相較鋼材包括強度更高、質地更堅硬,抗蝕性同樣也比不鏽鋼來得優異,同時鈦金屬比起不鏽鋼輕逾40%,更重要的是它也有絕佳的抗過敏物理特性,佩戴鈦金屬腕錶如面臨運動出汗時相對比較不會引起皮膚不適的現象。雖然鈦金屬的優點不少,但其外觀由於色澤較深沉所以受歡迎程度也會有所影響,同時也因為它的物理特性,若鈦金屬錶殼遭遇刮損情況,其處理修整難度也相對更高。錶壇上值得一提的例子如SEIKO研發出獨家的白鈦合金,保留原有特性之餘,也能將其錶面光澤調整至與不鏽鋼近似,而目前有些錶廠也會在錶殼表面再施以其他顏色的鍍層,讓鈦金屬腕錶看起來有別傳統印象。

▲IWC率先應用鈦材質
IWC於1980年與F. A. PORSCHE®合作推出一款計時碼錶,為錶壇首度嘗試鈦金屬材質的先驅。

▲SEIKO獨家白鈦材質
鈦金屬雖具優異物理特性,但由於色澤偏暗較不討喜,SEIKO於是開發色澤近似不鏽鋼的白鈦材質。

▲為鈦金屬鍍層著色
除了改良鈦金屬成分獲得更白淨的色澤,也有錶廠如百年靈替其鍍上黑色鍍層,展現勁酷個性。

▲少見的鈦金屬PP
百達翡麗多採貴金屬製作錶殼,但其在2013年的Only Watch慈善義拍中卻罕見推出鈦金屬作品。

陶瓷材質

應用在製錶領域的陶瓷材質屬於高科技陶瓷技術,與傳統陶瓷工藝品在成分上截然不同,一般來說高科技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鋯粉末,製作過程中,錶廠會將氧化鋯粉末以高壓方式注入錶殼造型模具,然後再以約1500℃的高溫燒結而成(與市面上一些標榜陶瓷卻是以塑鋼材質為主的仿品,製作難度高上許多)。陶瓷材質的優勢如輕量化(比起同體積不鏽鋼輕約60%)、硬度高,再來它的親膚性也佳,佩戴時不易產生過敏問題,同時今日錶廠也會透過改良成分、添入其他材質等作法讓陶瓷擁有更多變的色澤,這些特性對於運動錶來說既能顧及佩戴機能,也能讓外型設計更突出顯眼。不過陶瓷並非完美無缺,首先由於它很堅硬,相對來說若與硬度更高的物料撞擊就有破碎的可能,且陶瓷材質因親油性高,若沾上油漬會相對難處理清潔,另外目前科技的加工處理僅能進行拋光或霧面處理,對於裝飾效果的細節表現會有所限制。

▲沛納海陶瓷錶起點
沛納海旗下的陶瓷款式屢見不鮮,而品牌最早推出的陶瓷材質款式乃是2007年所發表的PAM00292。

▲RADO致力發展陶瓷技術
提起陶瓷腕錶,錶壇中以雷達表最廣為人知,品牌也不斷嘗試新工法,如2015年開發出棕色陶瓷。


▲歐米茄陶瓷大軍
近年歐米茄超霸月之光面系列成為品牌陶瓷錶主力,先前光月之暗面改款就一口氣推出四款。

▲陶瓷色澤益發多變 
近年錶廠致力改良成分呈現更繽紛的色系,如勞力士結合藍紅雙色便為錶壇一項創舉。

碳纖維類材質

提到輕量化材質,源自賽車領域的碳纖維材質不只有其物理特性的益處,同時其在外觀上也有鮮明的視覺效果,早前有些錶廠如歐米茄曾經將碳纖維材質應用於錶款面盤,而今這項輕量材質也被應用至錶殼製作之中。通常碳布(由碳纖維絲組成碳纖維線,再將之縱橫交織而成)經過硬化處理後便是我們所熟悉的碳纖維材質;錶壇中另有以相近原料打造出的「鍛造碳」錶殼技術,其製作過程大致是將碳纖維線(不經編織程序)直接置入鍛壓機具進行高溫高壓處理後鑄造成形,且每個鍛造碳成品呈現出的紋理都獨一無二,與碳纖維的井然有序恰成對比。目前此類碳材質的加工製作方式尚有其他技術或內涵細節變化,但仍以前述提及的兩種方式相對常見,而這種輕量材質的最大特色就是其較鋼材輕五分之一的重量,此外包括高強度、耐高溫、抗腐蝕與磨損等成效上也都較主流的不鏽鋼更優異,因此自然成為運動錶的材質優選。

▲IWC結合賽車科技
IWC先前與M-BENZ AMG車隊的合作,將泛用於賽車科技的碳纖維材質應用至工程師腕錶中。

▲跳脫傳統碳纖維印象 
宇舶發表的鍍鋁碳纖維材質呈現出藍色編織紋路,與過往黑灰色調的碳纖維大相逕庭。

▲愛彼開發鍛造碳技術
愛彼將碳纖維材質應用進鍛造技術之中,經過高溫高壓處理後讓錶殼呈現出獨特的紋理和質感。

▲B&R嶄新融入鍛造技術
B&R推出的BR-X1腕錶也嘗試導入鍛造碳材質,賦予腕錶質輕堅硬的實質佩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