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鐘錶業在上週五迎來一記震撼消息,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宣佈,美國與瑞士已「基本達成協議」,將原本高得驚人的懲罰性關稅調降至15%,對於過去數個月被關稅壓得喘不過氣的瑞士品牌來說,這項決定堪稱及時雨。
2025年以來,美瑞貿易關係的起伏宛如雲霄飛車,美國4月先對瑞士商品徵收31%關稅;談判破局後,川普總統7月再度將稅率拉高至39%,並於8月正式生效,成為川普政府對單一國家下達的最高關稅之一。對外銷導向的瑞士經濟來說,這是一記重擊;對高度依賴出口的手錶產業而言,更像一把實實在在砸向零售端的槌子。

▲Source:Swissinfo
關稅飆高後,瑞士政府趕緊下修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品牌端則被迫以調價因應,2025年內,瑞士製錶商已三度上調價格:1月因通膨與金價,4、5月因10%關稅通知,而8月關稅正式跳到39%後,包括卡地亞、歐米茄、百達翡麗與百年靈等大廠再度調漲5%~15%。新錶、二手市場全面受衝擊,零售商也苦不堪言。
如今稅率降至15%,終於讓瑞士手錶與從歐盟進口的商品站在相同門檻,瑞士市場分析公司LuxConsult顧問Oliver Muller直言,這對瑞士經濟與鐘錶業「都是一大解脫」,美國大型零售商Zadok Jewelers的共同所有人Jonathan Zadok也坦言,圍繞關稅的不確定性總算暫時落幕。

▲勞力士和愛彼等品牌面對39%高關稅選擇按兵不動,如今在關稅可望調降的情況下反而成為獲益者。Sourc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業界普遍認為,15%關稅屬於可吸收範圍,Muller指出,39%關稅會讓零售價一口氣跳高12%~14%,這種調幅對奢侈品消費者來說並不容易接受;相較之下,15%成本品牌早已在年初調價中預留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品牌始終按兵不動:勞力士、愛彼與LVMH集團旗下錶廠在今年並未進行第三次調價,當時他們押注懲罰性關稅具暫時性,如今證明這些選擇耐心等待的品牌,反而成了最大贏家;相反地,已經調價的品牌面臨另一個難題,也就是是否要跟著降價?而對奢侈品牌來說,降價向來是最不願面對的選項。

▲不久前瑞士錶壇品牌代表齊赴美國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協商調降關稅的可行性,如今傳了好消息。Source:Hodinkee
這次轉機之所以能出現,背後是瑞士商界重量級領袖的「魅力攻勢」,在官方談判屢屢受挫後,瑞士政府甚至在X平台上公開感謝川普「建設性的參與」,而真正扭轉局勢的,是勞力士執行長Jean-Frédéric Dufour、歷峯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與百年靈大股東Alfred Gantner親自飛往白宮,走進橢圓形辦公室,在洛杉磯珠寶商David Lee看來,這些產業巨頭們的會談,是談判轉折的關鍵一擊。
儘管瑞士媒體普遍以「終於鬆一口氣」形容這次協議,但樂觀中仍帶著苦澀,瑞士為此付出的代價並不輕,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瑞士企業承諾在2028年前在美國投資約2,000億美金,用於教育與技術培訓等項目。同時,美國保留關稅作為調控貿易逆差的手段,而瑞士亦需降低對美貿易順差,並承諾在美國設立更多製造基地,影響範圍從製藥到黃金加工。

▲SWATCH月前曾推出一款名為"WHAT IF...TARIFFS?"的限量版手錶嘲諷39%關稅,如今警報暫時解除,這款錶反而成了有趣的歷史註記。Source:CNBC
更具爭議的是瑞士必須開放部分美國產品的免稅進口配額,包括500噸牛肉、1000噸野牛肉與1500噸家禽肉,難怪有媒體將此協議形容為「慘勝」(Pyrrhic victory)。此外,美國最高法院仍在審理川普關稅策略的合法性,一旦裁決不利,所有安排可能再度翻盤,《新蘇黎世日報》也提醒:15%關稅雖較之前低,但仍遠高於今年初的3%。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隨著年底旺季逼近,業界普遍期待回到較合理的稅率能重新帶動銷售節奏,知名二手錶線上交易平台Chrono24美國合作夥伴Sophy Rindler便指出,透明定價和跨境物流是高端手錶市場的核心,如今「清晰度回來了,買家也能更放心地下決定」。
風暴似乎暫告段落,但海面並未完全平靜。瑞士鐘錶業雖成功從39%的巨浪中脫身,航向15%的新環境,但前方仍舊暗流湧動,在追求穩定這件事上,整個產業依然需要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