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指针配置类别

时计採用中轴指针的设计非常合理,因为在视觉上指针占据面盘中心的绕行方式最为四平八稳,也能清楚传达时间讯息;追溯较早拥有中轴指针设计的时计约为16 世纪的怀表作品,不过当时由于制作技术以及设计均尚未成熟,显时的精准度也有所侷限,所以面盘上只能见到单一的中轴时针,提供佩戴者容易阅读却也相对粗略的显时资讯,直到后来才慢慢演进成愈来愈精确的二针与叁针配置。

今日腕表的中轴格局几乎不出二针或叁针的范围,通常也是以显示时、分、秒等基础走时单位为主,不过表坛的设计永远都在推陈出新,中轴叁针并非腕表的规格上限,实际上例如最实用的商旅良伴——两地时间显示,其若採中轴指针的设计便经常被暱称为「第四根针」,而四针刚好可以作为承上啟下的一道分水领,介于叁针以下腕表的基本功能与五根指针以上更复杂精细的机芯设计之间,让看似熟悉且中规中矩的中轴指针延伸出更多发展空间,而这也突显出中轴设计多针化的可贵之处,因为现今腕表的功能性五花八门,显时的呈现方式也愈趋新奇多变,不过回到制表的原始初衷,中轴指针还是最具传统感且迎合人们阅读习惯的经典设计,只是随着指针数量的增加,实际上也意味机芯组成结构更加复杂化,对表厂来说这不但不是轻鬆任务,反而更考验其制表能耐。

 

 

 

叁针以下中轴指针

现今中轴指针的二针与叁针配置最广泛的设计便是显示时、分与时、分、秒等基本时间单位,但也有部分表厂会推出较少见的单一指针款式(2015 年BVLGARI 的Octo Retro 即是一例)吸引市场目光,二针与叁针因为开发歷史悠久,无论结构、设计都已经非常成熟到位,对各表厂而言也是最基本入门的款式设定。

一般来说叁针表的市场行情会高于二针表,而叁针范围裡的小叁针又较大叁针更受欢迎(唯独百达翡丽比较不受这样的市场潜规则左右,因为其大叁针腕表相对较少,反而比小叁针更受藏家追捧),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大叁针比二针多了秒针的运作,更能展现时间轨跡的即时性,但是反过来若表厂希望突显装饰工艺的重要性,则二针又会比大叁针更为理想,因为在这类工艺表上,走时功能反而成为陪衬,少了中轴秒针的移动,更能让佩戴者欣赏到工艺师精湛细腻的技法。

 

 

 

四针中轴指针

提起腕表的第四根中轴指针,多数人马上想起的会是两地时间显示腕表,因为这是较常出现于大叁针设计之上所追加的功能,以劳力士着名的GMT Master II 腕表为例,第四根指针的设计样式明显与时、分、秒针有所区隔,因此即使有别于平常习惯而多出一根针,对佩戴者来说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即可适应。

而除了两地时间显示之外,表坛也有其他以中轴第四根针形式呈现的功能,像是最早由ORIS 开发的指针式日期显示现今也是中轴第四根针的一种延伸。除了与大叁针搭配的第四根针,事实上计时码表也曾出现中轴四针的变化形态,其或许结合另一项功能,与中轴时、分及计时秒针组合成四针配置。另一种计时码表则更特别,于中轴计时秒针之外再添加第四根计时分针,不论精简面盘配置或是鎔铸其他功能都各有其设计优点,例如宝璣的Type XXI 高震频计时码表,其叁眼表盘便多加24 小时显时功能。

 

 
 
 
 
 
五针以上同轴指针

艾美所推出的Masterpiece Tradition 五针腕表,面盘上可见一字排开的多针格局,不同作用的指针长短和造型不一,有些款式更会以双色调区分大叁针与日期、星期显示让佩戴者更易阅读。同为中轴五针的设计尚有2014 年DE BETHUNE推出的DB28 Maxi Chrono,其在机芯结构例如专利的离合器系统以及採用叁枚导柱轮装置与单按把设计等,复杂度又较一般的显时机制更上层楼,其在中轴除了二针,其餘叁针分别是60 秒、60 分与24 小时的计时指针,面盘因此显得更为简洁。

此外CITIZEN 2014 年所推出的Promaster系列登山表则是将实用功能如高度计、深度计、指南针等以中轴指针方式呈现,挑战此类设计的极限。达到5 针以上的中轴指针虽然能简化面盘的排列格局,但另一方面随着多指针的堆叠也会拉高表壳厚度,以及随之而来中轴结构难以避免抗震力下降的情况,都是此类设计之所以相对罕见的背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