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手表终于降压 美国关税调回15%,品牌与玩家一起松口气

瑞士钟表业在上周五迎来一记震撼消息,美国贸易代表Jamieson Greer宣布,美国与瑞士已「基本达成协议」,将原本高得惊人的惩罚性关税调降至15%,对于过去数个月被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瑞士品牌来说,这项决定堪称及时雨。

2025年以来,美瑞贸易关系的起伏宛如云霄飞车,美国4月先对瑞士商品徵收31%关税;谈判破局后,川普总统7月再度将税率拉高至39%,并于8月正式生效,成为川普政府对单一国家下达的最高关税之一。对外销导向的瑞士经济来说,这是一记重击;对高度依赖出口的手表产业而言,更像一把实实在在砸向零售端的槌子。


▲Source:Swissinfo

关税飆高后,瑞士政府赶紧下修明年经济增长预测;品牌端则被迫以调价因应,2025年内,瑞士制表商已三度上调价格:1月因通膨与金价,4、5月因10%关税通知,而8月关税正式跳到39%后,包括卡地亚、欧米茄、百达翡丽与百年灵等大厂再度调涨5%~15%。新表、二手市场全面受冲击,零售商也苦不堪言。

如今税率降至15%,终于让瑞士手表与从欧盟进口的商品站在相同门槛,瑞士市场分析公司LuxConsult顾问Oliver Muller直言,这对瑞士经济与钟表业「都是一大解脱」,美国大型零售商Zadok Jewelers的共同所有人Jonathan Zadok也坦言,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总算暂时落幕。


▲劳力士和爱彼等品牌面对39%高关税选择按兵不动,如今在关税可望调降的情况下反而成为获益者。Sourc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业界普遍认为,15%关税属于可吸收范围,Muller指出,39%关税会让零售价一口气跳高12%~14%,这种调幅对奢侈品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接受;相较之下,15%成本品牌早已在年初调价中预留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品牌始终按兵不动:劳力士、爱彼与LVMH集团旗下表厂在今年并未进行第三次调价,当时他们押注惩罚性关税具暂时性,如今证明这些选择耐心等待的品牌,反而成了最大赢家;相反地,已经调价的品牌面临另一个难题,也就是是否要跟着降价?而对奢侈品牌来说,降价向来是最不愿面对的选项。


▲不久前瑞士表坛品牌代表齐赴美国白宫与美国总统川普会晤协商调降关税的可行性,如今传了好消息。Source:Hodinkee

这次转机之所以能出现,背后是瑞士商界重量级领袖的「魅力攻势」,在官方谈判屡屡受挫后,瑞士政府甚至在X平台上公开感谢川普「建设性的参与」,而真正扭转局势的,是劳力士执行长Jean-Frédéric Dufour、历峯集团主席Johann Rupert与百年灵大股东Alfred Gantner亲自飞往白宫,走进椭圆形办公室,在洛杉磯珠宝商David Lee看来,这些产业巨头们的会谈,是谈判转折的关键一击。

儘管瑞士媒体普遍以「终于松一口气」形容这次协议,但乐观中仍带着苦涩,瑞士为此付出的代价并不轻,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瑞士企业承诺在2028年前在美国投资约2,000亿美金,用于教育与技术培训等项目。同时,美国保留关税作为调控贸易逆差的手段,而瑞士亦需降低对美贸易顺差,并承诺在美国设立更多制造基地,影响范围从制药到黄金加工。


▲SWATCH月前曾推出一款名为"WHAT IF...TARIFFS?"的限量版手表嘲讽39%关税,如今警报暂时解除,这款表反而成了有趣的历史註记。Source:CNBC

更具争议的是瑞士必须开放部分美国产品的免税进口配额,包括500吨牛肉、1000吨野牛肉与1500吨家禽肉,难怪有媒体将此协议形容为「惨胜」(Pyrrhic victory)。此外,美国最高法院仍在审理川普关税策略的合法性,一旦裁决不利,所有安排可能再度翻盘,《新苏黎世日报》也提醒:15%关税虽较之前低,但仍远高于今年初的3%。不确定性依旧存在。

随着年底旺季逼近,业界普遍期待回到较合理的税率能重新带动销售节奏,知名二手表线上交易平台Chrono24美国合作伙伴Sophy Rindler便指出,透明定价和跨境物流是高端手表市场的核心,如今「清晰度回来了,买家也能更放心地下决定」。

风暴似乎暂告段落,但海面并未完全平静。瑞士钟表业虽成功从39%的巨浪中脱身,航向15%的新环境,但前方仍旧暗流涌动,在追求稳定这件事上,整个产业依然需要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