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 Top Banner 0917-1001 桌機版

手表避震性解密 你戴的表能承受多少G力?

谈到「避震性」,很多人脑中会浮现5000G、10000G之类的数字,感觉好像压迫性有点强大,但问题是,这些数字如果没有对照基准,往往只是抽象概念,因此首先需要釐清,「持续重力」与「瞬间冲击」是两回事。假设要持续承受6G的压力,对人体几乎是致命的,但短短一毫秒的10000G冲击,反而可能毫髮无伤,至于手表常见的避震效果,指的反而是后者,也就是那些瞬间的、猛烈的撞击。


▲Source:Oracle Time

最常见的日常冲击

其实,大多数手表日常遇到的「灾难」非常平凡,像是从床头柜掉到地上,这样的冲击通常不到500G,对现代耐用的机械表来说,几乎不构成威胁。不过,老旧的复古表或是复杂功能表就没那麼幸运了,尤其如果表冠直接着地,损坏的风险大增,有趣的是,500G其实等于F1奥地利车手Roland Ratzenberger在1994年撞击身亡事故时所承受的力量,听起来触目惊心,但由于手表体积小得多,能量需求也小得多,才能在这样的数字下存活。


▲手表的抗震性以G力数值量化短暂冲击的强度,数字越高,代表能承受越极端的撞击,这些数字将冲击强度具体化,有助展现避震工程的极限。Source:timeandwatches

自撞墙壁约有1000G的力道

如果你一时不察,将手表重重撞上墙壁,这可能带来高达1000G的冲击,当然实际数字会因墙面材质和吸震程度而异,若是坚硬的水泥墙,冲击会接近极限;若是有弹性的壁纸或木板,则能稍稍缓和,这也是为什麼即便数字惊人,日常生活中手表仍能倖存。


▲欧米茄的Aqua Terra系列具有水准以上的避震效果,即使佩戴从事高尔夫球运动也能让表主放心。

高尔夫球挥竿上看5000G

当冲击力上升至5000G,便到了运动表设计的常见标准,这大致等同于高尔夫球被球桿击中时的力量,由于高尔夫球与手表体积相仿,这个比较格外贴切。例如欧米茄的Aqua Terra系列,便能在这样的模拟测试中「全身而退」,不过,若是黄金表壳或搭载复杂功能的款式,要这样撞击依旧不建议。


▲CERTINA蕴含Double Security双重保险技术的DS Podium计时码表。

挑战10000G已属专业工程的门槛

10000G是许多受控测试设备的极限,品牌会透过投放重物来模拟撞击,并以此作为耐冲击性能的标准上限,如CERTINA的DS Concept正是此范例,专为极端条件打造,至于高端领域,RICHARD MILLE和IWC的特殊避震装置,也能让复杂机芯在10000G环境下安然无恙。


▲IWC的Big Pilot’s Watch Shock Absorber XPL测试后能挺过30000G,避震性能远超一般手表。

棒球运动的G力与超越极限的手表

若是棒球打击手迎向高速直球,瞬间能产生超过12000千G的力量,这样的冲击几乎能摧毁所有机械表,然而RICHARD MILLE为Rafael Nadal打造的RM 27-04却挺过测试,堪称抗震之王,而IWC更进一步,像他们家的Big Pilot’s Watch Shock Absorber XPL便通过了30000G测试,这是超越常理的机械成就。


▲G-SHOCK手表入手门槛亲切,但却具备优异的避震性能,是耐操好戴的代名词。

工程极限与务实选择

极端抗震手表的开发,象徵着制表工程的巔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这些时计不只是工具,更是展示品牌实力的舞台。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日常佩戴中的安心,其实最简单的选择是G-SHOCK,顾名思义,它为冲击而生,且能以亲民价格带来几乎「无敌」的实用性。

理解500G或10000G的意义,关键在于对比现实生活的事件,像是上面提到的床头柜跌落、墙壁撞击、高尔夫挥桿或棒球打击等,都能提供参照点。从CERTINA到RICHARD MILLE,再到IWC,制表品牌在抗震领域的探索既展现了创新,也拉开了价位的距离。最终,消费者需思考的是:你需要一只能承受30000G的机械奇迹,还是一只足以应付日常的实用之选?这,或许才是抗震性背后真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