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最近释出一项重要讯息,自2025年5月起,其原厂认证中古表(Certified Pre-Owned,简称CPO)计画将放宽门槛,原本表主入手时间必须超过三年才行转交劳力士CPO,现在改为两年即可。这样的变化,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或许只是多了些选择,但对整个高端钟表市场来说,这代表了一场结构性的调整。
这项CPO制度最初于2022年底在欧洲钟表经销商宝齐莱(Bucherer)展开试点,2023年起扩及美国与全球市场,劳力士CPO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授权经销商能贩售经过官方认证的二手表,并提供两年保固,确保每只上架手表具备真品身分与官方维修背景,这一举措,补上了过去非官方二手交易常见的风险空白,无论是来路不明的真偽问题、还是无保固状态下的维修困境,都能获得改善。
根据高级手表市场调查研究机构WatchCharts 2025年第二季统计,目前全球约有8,500只劳力士认证二手表正在销售中,遍及227个据点、116家经销商,总销售额来到约1.2亿美元,这数据显示CPO体系虽然上路才几年,却已成为新表以外最有价值的市场分支之一。
▲劳力士CPO由官方认证二手表真偽,并提供两年保固,让消费者在购买过往表款时,享有更高的信任与保障。
这回原厂收购表龄从三年降至两年,实际上是一项非常聪明的市场策略。理由很简单:在过去,两到三年之间的劳力士二手表往往落入非官方通路,现在经销商有了机会将这些「年轻表」收纳进官方体系,不仅扩大了可供贩售的CPO库存,也强化品牌对整个二手流通环节的掌握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认证门槛放宽,但其他标准依旧严格,无论是真偽验证、维修品管、外观检测还是服务保固,全都按照劳力士一贯高规格执行,这也让CPO产品与一般二手表产生明显价差。
▲截至2025年第二季,劳力士CPO手表上架量达8,500只,分布于116家经销商、227个据点,销售额突破1.2亿美元。
同样根据WatchCharts分析,CPO经销商贩售的劳力士平均溢价高出非CPO同款约30%,消费者等于是为「官方认证」、「真品保证」和「两年保固」这三重保障,支付额外成本,但这个溢价不是固定值,还与地区与通路有关。例如欧洲宝齐莱的平均溢价来到42%,美国的1916 Company则压低至16%,这也突显出劳力士让经销商在CPO定价上保有完全自主权。
具体表款价格也体现这种差异,像是一只2023年推出的GMT-Master II左冠绿黑圈(126720VTNR),在美国匹兹堡Henne Jewelers标价17,250美元;而在英国Pragnell,一只同样是2023年出厂、搭配双色黄金的Cosmograph Daytona(116503-0004)则要价24,212美元,溢价幅度约比非CPO市场高出9.4%。这些实例,不仅揭示出CPO手表在价格上的弹性,也强调了品牌加持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力。
▲自2025年5月起,CPO收购资格表龄由三年下修为两年,有助扩展合格表款来源,强化品牌对二手市场的主导力。
目前在CPO计画中佔据重要位置的授权经销商,包括宝齐莱、Tourneau、Watches of Switzerland与1916 Company等,其中Watches of Switzerland不但历史悠久,还是知名钟表媒体Hodinkee的母公司,其庞大的新表与二手库存,让CPO制度能够快速规模化、稳定成长。
总的来说,劳力士这次下修CPO门槛,无疑是针对市场需求所做的灵活应对,也是品牌在二手市场强化控盘的手段,对消费者而言,这代表未来能以更高信赖度、更多选择来入手心仪表款;对经销商来说,则是扩展业绩与库存的新利器。CPO制度的深化,不仅让二手市场更透明,也将进一步影响非官方通路的价格与流通节奏。
随着更多顶级品牌开始关注二手市场的战略价值,劳力士的这一步,无疑再次走在产业前端。对所有关心手表产业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项值得长期追踪的关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