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Top Banner 0709-0716 桌機版

从实验材质到潮流关键 陶瓷表热潮背后的祕密

陶瓷材质在表坛的崛起不是一夜之间的现象,而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演进与市场转变。从1962年雷达表推出Diastar首次尝试以陶瓷材质打造表圈开始,到1986年IWC将陶瓷真正导入表壳制作,再到2013年欧米茄Speedmaster Dark Side of the Moon将整体结构(表壳、面盘、按把、表扣)全面陶瓷化,陶瓷材质的应用已从点缀式尝试,蜕变为一种整体设计元素。


陶瓷手表真正的大爆发,其实发生在过去十年间,从Google搜寻量年增14%的数据就能看出,消费者对陶瓷表的兴趣正在持续加温,而各大品牌也早已嗅到这波风潮。例如爱彼用蓝色陶瓷重塑Royal Oak皇家橡树,IWC则重新演绎Ingenieur,真力时更直接以大量蓝陶瓷新作表态,宣示品牌在这领域的企图心;从2025年钟表与奇迹表展各家新品可见,陶瓷逐渐成为各品牌新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IWC飞行员系列的黑陶瓷款式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将飞行表带往更科技感的层次。Source:Monochrome Watches

零售热度有市场数据佐证

这股陶瓷热并不只是一场行销秀,实际销售数据同样精彩。过去一年,欧米茄陶瓷表款销售额大涨90%、帝舵成长66%、泰格豪雅也成长了25%,目前最畅销的陶瓷表包括宇舶Big Bang、IWC飞行员计时码表和泰格豪雅Formula One等系列,三者加总已佔据陶瓷手表市场1/5之多,当中IWC的表现尤其稳定,堪称最擅长驾驭陶瓷的代表,至于宇舶则是凭藉开发出最多顏色、创意奔放的陶瓷材质,在市场中同样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即便色彩方面正快速拓展,黑色陶瓷仍稳居主流。从数据来看,过去三年市场上有高达60%的陶瓷表为黑色版本,原因也不难理解,黑色陶瓷在生产技术上相对成熟、稳定性高、良率也高,自然成为品牌与市场的双重首选。


▲宇舶致力于开发各种顏色的陶瓷,如近期发表的Big Bang薄荷绿陶瓷计时码表就让人耳目一新。

二级市场给出的另一面答案

一旦我们把目光转向二级市场,陶瓷的吸引力会变得复杂许多。毕竟,在品牌端强力主推的同时,消费者的实际行为往往反映得更真实。以IWC飞行员计时码表41为例,不锈钢版本价格过去一年下跌5%,而Top Gun陶瓷款则微幅上涨,外媒Oracle Time指出它的行情从9,033英镑上升到9,045英镑,虽然这样的涨幅非常有限,但仍值得注意,尤其是在整体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更有趣的是,当不锈钢版本跌至低点时,陶瓷款价格反而站上相对高峰,这或许说明两者在市场需求上具有某种替代性,而非互补关系。

再看向顶级市场,爱彼蓝色陶瓷Royal Oak万年历近一年跌幅达15%,但与之相比,钛金属与铂金版本也同步下滑14%左右,这似乎显示在超高端市场,材质本身的影响力有限,表款本身的受欢迎程度与整体品牌热度才是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陶瓷材质的出现提供品牌更多元开放的创意,老牌经典如爱彼皇家橡树,经过陶瓷材质的演绎,也能散发出另一番吸引人的新风貌。

陶瓷材质既不是万灵丹,也非泡沫

陶瓷表的热潮并非空穴来风,它建立在几十年来的材质研发基础上,更伴随着现代人对抗刮、轻盈、抗敏感等使用需求,但这股热潮也不代表陶瓷材质就此成为万灵丹。毕竟,从二级市场价格表现来看,陶瓷并未绝对压倒其他材质,它不会让表款自动升值,也不保证价格抗跌。归根究柢,陶瓷更像是一种象徵,是品牌用来重塑经典、彰显技术、传达风格的手段,当品牌能以陶瓷延伸出独特风格时,它便能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反之,若仅止于跟风推款,那陶瓷表也可能像其他流行材质一样,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陶瓷表如今已成为现代制表的关键一环,它拥有科技背景、设计弹性与消费者需求三者加乘的优势,无论是黑陶经典、蓝陶潮流还是彩陶创意,陶瓷都展现出它灵活的一面。但正如文中所示,材质只是起点,真正让一只手表持续发光发热的,还是设计、工艺与品牌能否赋予它足够的生命力。

陶瓷,无疑是钟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选手,但它永远只是其中之一,对消费者来说,理解这背后的脉络,才是做出聪明选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