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谈起独立制表师,常常会想到那些默默耕耘、手工打磨机芯、打造极致工艺的职人,但在惊人的拍卖行情背后,他们却常是缺席的一方。因为一旦作品价格飆升,掌声与利益实际是落入买卖双方手中,创作者自己却连一分钱也分不到。如今,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看似终于有了解方⋯⋯
▲Source:Time and Watches
瑞士新创拍卖平台Marteau & Co.(下称Marteau)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们提出一个简单但革命性的理念:当艺术家可以从画作转售中分润,为何制表师不能?这正是「艺术家转售权」概念的核心,也是Marteau希望带进钟表圈的制度革新。
▲Marteau & Co.由Arthur Touchot(左)与Léonard Pictet(右)共同创立,两人皆为钟表与拍卖界的资深专业人士,结合媒体、品牌与拍卖经验,希望推动更公平的制表创作环境。
由内行人搭起创新桥樑
Marteau背后两位创办人,可说都是钟表与拍卖圈的「熟面孔」,包括Arthur Touchot,他曾是富艺斯拍卖行的主管,也担任过外媒Hodinkee的编辑;而Léonard Pictet则来自历峰集团,历经朗格与积家等高级品牌,他们的合作,是一种对产业链内部痛点的深刻理解,并试图从制度层面提出更公平的解方。
拍卖平台之所以取名为"Marteau",是因为其在法语中意指「锤子」,既象徵制表工艺,也暗喻拍卖落槌的动作,巧妙地串联创作与交易两个世界,为彼此建立桥樑。
▲Marteau在法语中意指「锤子」,象徵制表师的创作工具与拍卖师落槌动作,强调创作与交易的联系与共生,为品牌赋予文化与价值的双重意涵。
让制表师真正成为价值的一部分
Marteau订下的制度架构清晰:每件成交时计,将由拍卖所得中提拨3%给制表师本人,作为创作回报,这笔费用不会由卖家负担,而是从买方佣金中扣除,兼顾双方利益;换句话说,假设一只手表以10万瑞郎成交,制表师可额外获得 3,000瑞郎的收入,虽然比起手表的价值显得不多,可却是极具象徵意义的一步。
这样的比例,与英国、欧盟等地艺术市场现行标准相近,并设有合理上限,以防拍卖行产生过度负担,而更重要的是,Marteau提供的买家佣金只有20%,低于目前主流拍卖行动輒25%~30%的门槛,对收藏家而言同样具吸引力。
▲该拍卖平台旨在导入「艺术家转售权」概念,让独立制表师在作品转售时获得合理回报,弥补长期制度缺口,推动钟表产业向更具道德与永续性的方向迈进。
打破传统观念拥抱新格局
过去,钟表创作常被归类为精密工艺,而不完全是艺术,但现今这个观念正在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于2020年已将机械钟表技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强调了钟表制造不仅仅是技术的堆叠,更是一种需要被尊重和传承的艺术形式,为制表师争取更多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依据,并也明确肯定其艺术价值。
独立制表师的创作本质,与画家雕塑家无异: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个人风格与创意、耗费长时间构思与执行。在有了 Marteau这样的平台之后,他们终于能在市场价值升高时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实质回报。
▲Marteau创新拍卖制度在于将从买家佣金中提拨3%给制表师,并採固定卖家费用模式,降低交易门槛,确保创作者能共享其作品价值成长的成果。
首场拍卖将至,独立制表的新机会
Marteau预计于2025年秋季举办首场线上拍卖,并已开放接受独立制表师的作品委託,这不只是一场单纯的拍卖会,更是一种制度示范,从中希望传达给市场一个理念,那就是创作者不该是缺席的一方,也让年轻制表师看到前方的路并非那麼孤单。
在讲求永续与原创价值的当下,Marteau提出一种创新的商业机制之餘,也为那些默默耕耘、倾注毕生心血于方寸之间的制表师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其创作价值最大化的机会。当我们购买一只来自独立制表师的手表,既能拥有一件机械艺术品,也参与了一种支持创作者的公平体系,这种参与,将使钟表收藏的价值变得更加丰富与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