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繪手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據考證,人類使用漆的記錄可追溯至距今約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已然展開,早期使用漆的目的跟許多流傳至今的傳統工藝技法雷同,是為滿足宗教儀式的需求而生;待人們生活水準進化後,其應用範圍跟著普及,最終朝向更強調美感體驗的裝飾用途發展。


▲漆藝原料需擷取自樹齡10年以上的漆樹,採集者會在樹幹劃下幾道橫切口等樹液流淌並匯集,每年每棵漆樹的樹液都有一定上限。

漆上的金銀世界

一般而言傳統漆繪藝術的原料大多指擷取自漆樹樹液,漆樹的生長範圍遍及東亞,因此中國很早便懂得善用漆料,還發展出高度藝術化的創作形式;5~6世紀之交,中國的漆藝工法藉國際交流傳入日本,因而風靡日本上下,其後於8~12世紀時更擺脫中國影響自成一格,演變出多元並陳的技法內涵如蒔繪、沉金、螺鈿⋯⋯等,日本的漆繪藝術至此揚名於世,如同中國之於瓷器,漆器則是成了日本的代名詞。


▲初步上漆處理完成後,工藝師會依據設計草圖,利用蒔繪用筆沾覆不同色調的漆(用以與胎體黑漆作區隔)後逕行於面盤上描繪蒔繪圖案。

漆藝的用料取之不易

漆料的取得需要時間淬鍊,基本上需要樹齡10年以上的漆樹才能達到適合取材的門檻,每年最佳的採收期介於六至八月,採集者會在漆樹上劃下幾道橫切口,讓黏稠狀的樹液緩慢流下便於收集,每棵漆樹的樹液年產量均有限(僅約幾十毫升),採集後需靜置三到五年,並經過初步加工處理,才能蛻變成如蜂蜜般透明的生漆。漆料的特別在於它需被塗覆展平成一定薄度,且反倒要處於潮濕環境方能從液態中逐漸乾透,除可達到接合黏著的功效,更能防水、抗高溫及酸蝕等,保護性極佳,不過漆料若在長期光照下,可能會出現褪色、分解的情況;針對此種情況,工藝師往往會在處理漆藝作品時,以層層堆疊的塗抹方式,加強漆的保護性,優秀的漆藝作品由於漆料塗層多且厚,即使達百年以上的歷史也可能不會產生任何質變,耐用性之高可見一斑。


▲工藝師在面盤以漆料繪製局部主題圖案後,趁其未乾透時撒上金屬粉末覆於圖案上,再以刷子將粉末均勻抹覆,並把剩餘金粉回收再利用。

蒔繪與中國漆藝的關聯

漆藝中的蒔繪技法乃是在防護與耐久等實用層面外,融入更多點綴、美化周遭物事的藝術化工藝,蒔繪與中國漆藝的平脫法有關,平脫是在漆體表面黏貼金屬薄片,此種技法固然能起到裝飾效果,但是畫作往往因金屬片無法曲折起伏而稍感平板僵化,為此日本漆藝界潛心研究,最終找到更為理想的解決辦法,相較平脫法頗有青出於藍的味道。


▲由面盤胎體的對照比較,可以看出剛塗覆好黑漆的胎體,與後續開始描圖、撒粉後的面盤,其間漆料厚薄差異及畫面成形的軌跡。

什麼是蒔繪

所謂蒔繪大體而言為工藝師在未乾透的黑漆上,緩緩撒上如K金或銀質等金屬粉末後,再覆上表漆且研磨拋光,讓作品表面光滑透亮;在胎體一片漆黑中以金銀色調的對比反差,突顯漆物上的畫作主題,令作品貴氣襲人,同時也由此使圖案產生如浮雕般的陰影層次,視覺效果華麗而生動。


▲蕭邦從中國十二生肖中汲取靈感,運用古老的日本傳統漆繪藝術為Urushi蒔繪面盤再創嶄新面貌,使該腕錶成為精美與精準的交集以及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交匯。

不同類型的蒔繪技巧

蒔繪技法依照工序的內容以及作品呈現的效果,而有種類與難度上的差別,較主要與常見的作法像是平蒔繪、研出蒔繪、高蒔繪等等,技法的多變細膩不言而喻地將日本對於漆藝傳統的砥礪與鑽研表露無遺。應用於腕錶上的蒔繪技法,其圖案主題包羅萬象,從抽象的意境表達、具體的靜態物品、植物,到神態表情極難掌握的飛禽走獸等,工藝師克服萬難在微型化的錶款面盤上充分發揮屬於蒔繪耀目輝煌、層次井然的妝點成效,且其經久耐用的本質,更使佩戴者能將這份得之不易的袖珍藝術之美長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