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錶]薄得很有感的方殼小清新 NOMOS Tetra neomatik Nachtblau

NOMOS原本就走精緻自產路線,在錶壇逐漸走向機芯自製主義的浪潮中,品牌算是較早跟上這股潮流的拓荒者,而2015年NOMOS所全新開發的DUW 3001機芯,可以說是主導近年品牌產品早向的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NOMOS "DUW"系列的自製機芯以手上鍊為大宗,直到DUW 3001出現之後,迄今兩年多來逐漸擴展至品牌旗下的自動腕錶系列中——2015年底問世的neomatik系列就此應運而生,neomatik首波登場時都是以圓殼示人,但是對於熟悉NOMOS的愛好者而言,方殼的Tetra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招牌作品,不過當時線上的Tetra Berlin清一色都是手上鍊機芯,或許是「應觀眾要求」,收到來自市場的呼喚,於是品牌在2016年時終於推出搭載DUW 3001機芯的方殼腕錶、也就是這次要開箱的Tetra neomatik Nachtblau。

招牌方殼的獨到設計
先來看看Tetra腕錶原本就有的特色,首先方形的錶殼於錶壇上其實不多見,搭配NOMOS別無分號的極簡哲學有一種天作之合的感覺。說是極簡,但仔細看錶款的四邊錶耳,會發現它的正面做了造型的高低差,這樣一來錶殼整體就不會感覺好像直線到底般沉悶。而在面盤格局上NOMOS特有的修長時標字體配合纖細版的指針恰到好處,而六點方向的小秒盤簡單點上每五秒鐘的刻度,另外小錶盤再與面盤微微做出高低層次,像是錶耳一樣,作用就是能夠更豐富錶款的視覺效果,所以說簡約卻不簡單,剛好可以用來形容Tetra neomatik Nachtblau。

小地方衍生出新鮮感
Tetra neomatik Nachtblau的午夜藍面盤算是neomatik系列的常備配色,但如果跟之前Tetra Berlin那種粉嫩的糖果色相比起來,這款的顏色有它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此外neomatik系列的圓殼款式在面盤12點方向的"neomatik"字樣原本是螢光亮色,到了這款上頭則改成了暗金色調,雖然相比之下比較低調,但對市場來說接受度可能更高,不侷限在年輕族群。此外面盤外圍一改手上鍊款只有線型刻度的設計,而在每五分/秒鐘部分加上了綠色的數字,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變化,又跟錶款外殼從手上鍊版的29.5x29.5mm擴增為33x33mm有關。如果跟其他品牌比較,擴大後的尺寸可能還是顯得秀氣點,但對不追求粗獷豪邁感的NOMOS本身來說,這樣的尺寸不管對於男性或女性佩戴而言都不會有違和感。

優化版的DUW 3001機芯
錶背的透明底蓋秀出這款錶的重頭戲——DUW 3001自動機芯,由於DUW 3001本身是圓形,裝載進Tetra的方殼後,就會留下圓形透明底蓋旁四周的方形蓋板,還好錶殼尺寸並不會與機芯落差太大,不會因此造成大殼裝小芯的突兀感。DUW 3001機芯花了NOMOS數年的時間才研發成功,一些外型上的特色例如格拉蘇蒂四分之三基板、NOMOS擺輪橋板及鏤空設計的雙向上鍊自動盤等零件(值得一提的是,DUW 3001強調是一枚超薄機芯,但品牌仍堅持使用全幅式自動盤,為的就是不希望犧牲上鍊效率),而在2016年的Tetra neomatik Nachtblau所搭載的DUW 3001實際上是經過NOMOS調校後的優化版,主要差別在於品牌啟用嶄新的DUW微調系統取代原先的Triovis系統,前者能讓製錶師不需接觸到游絲也能調整它的收縮幅度,簡單來說新系統調校的方式變簡單了,但調整的精準度卻提升了!

看得見的超薄工藝
前面提到DUW 3001是超薄機芯,那麼它到底有多薄呢,機芯厚度為3.2mm,以採用全幅自動盤的機芯來說,這數據相當夠水準,再具體一點想像,這厚度大概只有九張郵票疊起來這麼高,實在是薄到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程度;DUW 3001裝進錶殼後,整只錶的厚度也不過7.2mm,跟它33mm的錶徑配合起來就是兩個字:輕巧,也等於另外兩個字:舒適。不過話說回來錶款薄歸薄,但是NOMOS並沒有要忽略品質的意思,這款錶跟品牌大部分作品一樣都必須經過比天文台認證更嚴格的六方位調校測試後才能出廠,在鋪貨到市面上之前,品牌已經嚴格替我們做好把關的動作。

Tetra neomatik Nachtblau
不鏽鋼材質/DUW 300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3x33mm

Music
Dreams by Joakim Karud https://soundcloud.com/joakimkarud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vid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VF9_dCo6J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