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逆跳功能手錶

時間是連續不斷、週而復始的流動,從此意義上看,「逆跳」似乎是種違背自然的時間呈現方式,不過這種講法好像太矯情了。賞玩鐘錶,逆跳是一項饒富趣味的顯示功能,然而它的機械結構不如一般顯示來得穩定,因此技術門檻也較高,反應在成本上,逆跳錶的價位可以差上十數倍;除了售價之外,逆跳錶在設計上的邏輯也很特別,逆跳扇形的顯示區在圓形的錶面上該怎麼擺?有二個、三個乃至於四個逆跳的時候又該怎麼安排?完美的逆跳錶應該要在保持閱讀性的前提下兼顧面盤的平衡、美感和趣味,這次我們選擇的錶款,其間的高下便決定在這幾項條件中。

 

BVLGARI Gerald Genta Octo Bi-retro 革面不洗心的再出發(左)
老實說,筆者還是不太習慣 GERALD GENTA 的錶上面打 了 BVLGARI 的 Logo。這款是 GERALD GENTA 正式併入寶格麗旗下後的新款;話雖如此,其實它除了 Logo 之外幾乎跟 GERALD GENTA 時代的款式如出一轍,連陶瓷錶圈的複合材質概念都是從 GERALD GENTA 時代就開始了的,畢竟這還只是品牌重整的第一年,看來想要看到真正寶格麗和 GERALD GENTA 混血的錶款恐怕還得再等幾年。這款的跳時加上分鐘、日期雙逆跳功能在 GERALD GENTA 很常見,幾個主要系列幾乎都出過同樣或差不多的款式,搭載的機芯是以通用機芯加裝 DR & GG 自製的逆跳模組,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改搭 BVL 168 機芯變成完全自製。二個逆跳的反彈幅度都很大,尤其是逆跳分鐘的部分,不但反彈角度超過 180 度,而且每小時都要逆跳一次,對逆跳機構實在是一大操練;雖然筆者並不清楚它實際的保修情況,不過從它的延伸款式之多看來,機芯的逆跳機構應該是經得起考驗的。

MAURICE LACROIX Masterpiece Double Rétrograde 嶄新設計與自製機芯的逆襲(右)
這款是艾美 2008 年的錶款,不過之前 Masterpiece 系列就有同樣功能的款式,此錶主要是改變外觀設計,並且換裝艾美的自製機芯——以其自製基礎機芯加裝舊款的模組。逆跳一直是艾美的賣點之一,這款雙逆跳以面盤格局和複雜度而言並不算很突出,較特別的是十二點鐘位置的逆跳卻是第二地時間;姑且不論閱讀上的直覺性,GMT 功能用逆跳顯示的的確很少見。另一個逆跳是日期顯示,二個的逆跳週期都不算很頻繁,不過如果使用者需要常常改變第二地時間的話倒是會打亂逆跳的週期,希望艾美的工程師有將這點考慮進去。一般逆跳的動作多是以回復弓來控制的,這款的 ML 151 機芯卻是用游絲控制逆跳,雖然成本較高,但理論上會更耐操、逆跳的動作也會更精確。外觀設計的部分走的是艾美近期的現代風,其實筆者一直覺得他們家的現代風有點放不開,感覺好像還拖著一條古典的尾巴,沒辦法完全表達出現代主義在線條、細節上的純粹感,如果設計師能再大膽一點完成度會更高。

 

 

 

MILUS Tirion 目不暇給的連環逆跳(左)
三逆跳秒針是 MILUS 的招牌複雜功能之一,倒品字排列的三根秒針接力以逆跳顯示秒鐘,顯示上有趣味,相關機構的製作也有一定難度足以展示錶廠的技術。同樣的功能也曾經出現在 MILUS 的好幾個系列中,這款 Tirion 是他們 2008 年的產品,除了三逆跳秒針之外基本功能為時、分和日期顯示。錶款的整體設計以鏤空為主題,三逆跳的部分隱約看得到底下的機械結構(雖然還不足以讓人明白整個動作的原理),日期的部分除了日期盤本身是鏤空的,日期盤上層的面盤也鏤空出時標,而六點鐘位置則是以 MILUS 的 Logo 框出當天的日期,不過老實說這個部份以日期顯示來說不算很醒目,尤其整圈面盤都是鏤空的,一不小心就會看到別的日期去了,實際使用時恐怕得花點時間習慣。其實筆者認為,時、分針加上三根秒針還有日期顯示讓整個面盤已經夠忙了,設計師大可以把面盤弄得簡單一點,這樣使用者閱讀起來比較輕鬆,三逆跳的賣點也比較跳得出來。

CARL F. BUCHERER Patravi Chronograde 多功能的精悍印象(右)
筆者一直很喜歡寶齊萊在面盤編排上的 Sense,他們總是很貪心地想要在面盤裡塞進一大堆功能,卻又有辦法讓所有的功能整整齊齊地和平共處,像是個收納達人;這並不是在說他們家的錶很好讀(老實說我不認為這麼多功能的錶有好讀的可能),重點是他們成功地傳達出了多功能的精悍印象,簡單地說就是複雜得好看。這款年曆計時碼錶也很有趣。基本上大日期是放在正常的位置,月份視窗一般會和星期並排放在十二點鐘位置,但是這款既沒有星期,十二點鐘位置又有大日期了,所以它就把月份塞到一般拿來放日期的五點鐘位置。計時碼錶的小時盤本來應該放在六點鐘位置,如果還有動力儲存顯示的話就把它作成扇形的塞在左下角,可是這款卻反其道而行,把六點鐘位置的大片空間留給了動力儲存顯示,然後自找麻煩地發明了一個逆跳計時小時。實際上這個逆跳計時小時幾乎不會用到,這樣的設計其實違背了很多設計常識,只是偏偏它又設計得這麼好看。

 

 

 

BAUME & MERCIER Classima Executives 8857 商務人士的入門優選(左)
筆者一直認為名士錶的市場定位很曖昧,不論是在價位還是產品本身——或者該說是價位設定的模糊導致產品設計方向的不確定。不過 2010 年 Classima Executives 系列的定價卻很明顯地是延續了 2009 年錶界的保守策略。以這款 8857 為例,擁有大三針、逆跳日期、指針式星期加上動力儲存竟然只定價約十萬出頭,不論對名士這等品牌、或是在低價位品牌中同樣功能的款式來說都顯得非常實在。不過名士倒也並非一味地打割喉戰,同年推出的 William Baume Jumping Hour 玫瑰金款還是有五十萬之譜,看來他們把戰線拉得很長,至於要怎麼區隔這高低超過五倍的產品線將會繼續考驗著他們。回頭看 8857,這款的功能選得很得體,日期、星期和動力儲存顯示都是真的用得到的功能,其中只有日期以逆跳顯示對機芯的負擔不大(反正一個月才一次),卻又讓錶款保有了賞玩的樂趣(也是賣點),面盤的整體設計也很清爽,作為商務人士的入門錶非常稱職。

LONGINES Master Retrograde 兼顧實用的風雲錶(右)
這款四逆跳是浪琴 2007 年的錶款,比較特別的是它並不是在當年的 Basel 上發表的,而是等到大半年後才在國際記者會上正式亮相。浪琴如此慎重其事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款的機芯號稱是 ETA 三年研發、專為浪琴打造的,而他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錶款一推出就引起不少話題,好幾本日本專業鐘錶雜誌也都將它選作年度錶款。平心而論,四逆跳的好評主要是來自它超值的 C/P 值,不過就算光看錶款本身它也是近年最優秀的逆跳錶之一。錶殼上一堆會讓人誤以為它是計時碼錶的按把,其實都是用來快調的;二點鐘位置的按把是用來調校十二點鐘的逆跳星期,四點鐘的是用來 調校三點鐘的逆跳日期,而十點鐘的旋入式按把則是用來調校九點鐘的逆跳第二地時間。功能一多,調校起來是個大工程,光是這一項設計就已經讓它好用過大部分同樣複雜的錶款了,再加上它的面盤保持地很乾淨,四根逆跳針在面盤上不打架、不混淆,讓它不至流於一味地炫技,而能兼顧實用性。

 

 

 

EDOX Les Vauberts Day Retrograde 設計優先的選擇(左)
EDOX 2010 年錶款的設計還滿令人驚豔的,「復活」之初的前幾年錶款風格都還很模糊,直到 '09 年的 WRC 系列才終於讓人眼睛一亮,設計的訴求明確,整體的完成度也高,有些小細節上的設計語彙運用得也很有趣,筆者個人還滿期待他們能不能憑著這樣的設計水準在 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這款大日期逆跳星期也有同樣的設計品質,整體風格走的是現代主義,用色冷靜,線條也很犀利;逆跳星期似乎是錶款的主題,不過比起來六點鐘位置的小秒和大日期卻更搶眼,小秒的刻度畫了內外二圈,其中外圈的上半部開了個口,內圈則讓出了下半部給大日期,二個開口的收邊都很妥貼。而且它的大日期也很妙,二個視窗幾乎要切到面盤邊緣,而且離小秒又這麼近,底下應該有一部份的輪系是垂直重疊的,不過既然是用石英機芯,作起來的技術密度應該還不至於太難。錶圈非常窄,讓面盤的面積撐到最大,連帶地錶耳也很秀氣,整只錶看起來就是一派斯文。

SEIKO Ananta Double Retrograde Automatic 洋服和魂的武士(右)
Ananta 系列發表之初筆者一度以為 SEIKO 將會用它來整合十萬元的產品——畢竟產品線太複雜一直是 SEIKO 低價位帶錶款的問題,沒想到最後他們還是保留了各方面定位都很接近的 Brightz Phoenix 系列,而實際被整合掉的只有 SEIKO Spring Drive 這一個系列而已。老實說 SEIKO 的市場策略一直有很多令人猜不透的地方,這個例子筆者姑且把它理解成為:Ananta 系列是專攻歐美市場的設計,Brightz Phoenix 系列則是為了怕亞洲市場(尤其是日本國)吃不消那種美式設計而保留下來的。這款雙逆跳的 6R24 是以原本用在 Premire 系列的 6R20 機芯為基礎,把整圈的日期改成逆跳而來的,錶款搭載雙逆跳是它的處女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逆跳機構也採用了游絲(Spron 200 平捲式彈簧),號稱不但逆跳的定位更準,也更不佔空間,不愧是游絲自製的錶廠。外觀設計的部分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大」字,大時標、大錶耳、大錶冠⋯⋯等,在在都很符合系列一開始設定的美式風格。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68》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