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三問錶工坊 SEIKO

自 2006 年小自鳴、2008 年睿智兩錶款後,2011 年 Basel 發表的第三新作——Credor Spring Drive十進位三問, 亦為品牌 130 年的工藝堅持及研發突破做出最佳禮讚。用悅耳風鈴鳴聲提點時間的逕行, 看日本製錶達人如何精選代表日本的聲音,再次與時計結合,在世界製錶領域吐納大和風韻。
文/ Lan Chang.攝影/高橋和幸.資料提供/ SEIKO

 

「尋找八百年日本之音」 View of 塩原研治
作為製錶業界的專業職人,塩原先生有著讓日本製錶工藝超越世界的企圖心,130 週年之際,史無前例的將特製名音置入腕中時計。耗費三年時間研發一只錶,完全展現出日本人究極的堅持。桔梗花工整的花型,自古以來早已被廣泛使用在日本家徽設計上,代表著嚴謹、踏實,穿著繡上信州山原生桔梗圖案的白袍,呼應工技上的一絲不苟、細膩精練,塩原先生身銜「現代名匠」殊榮,為紀念精工 130 年 的歷史,再度突破自家品牌製錶里程碑,用三問的自鳴敲響 SEIKO 下一個百年。

然而對於聲音的嚮往,使得塩原先生對能夠代表日本文化的各種符號,有著極高的熱情, 日本有所謂的「日本之音百選」,包括蟲鳴、風 鈴、祭典上轎夫台神轎的吆喝聲等等,2006 年 設計 Spring Drive Sonnerie 小自鳴錶時,就是從日本本之音百選中找到技術上可行的,於是選擇了 「磬」,作為自鳴的音響。

1958 年生,1976 年進入 SEIKO EPSON,1999 年領軍成立 Micro Artist Studio,研發超過 20 項商 品。塩原先生曾說:「雖然瑞士是鐘錶的發源地,非常多極佳的鐘錶工藝發生在瑞士與德國, 但只要本著兢兢業業的精神,我相信日本的製錶能力在世界鐘錶的排名上,將有超越瑞士的一天。」塩原先生其實是個靦腆的人,話不多。 但一提到他所熟悉的製錶領域,整個人就會活躍起來,滔滔不絕的開始闡述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信念與願景,就像許多藝術家一樣,似乎也是性情中人。這次塩原先生為新三問錶煞費不少苦心,但對於完成品顯露出自信的眼神: 「2011 年的明珍大箸三問錶最大的特點即是聲音非常清脆,並且音質可以綿延不絕,而且突破空氣阻力,傳動無聲,這點是瑞士三問錶做不到的。此外採用十進位報時,不採用刻,是為了方便亞洲人聽取,而啟動時龍頭也會鎖住, 是首創的安全設計。材質部份特別選以日本百年製鋼專門——兵庫縣明珍家族所鑄的特殊金屬,為此款三問錶打造清脆純淨的鈴聲。」

藉由夢幻般的工業設計技巧來闡述風雅的日本傳統元素,這樣的純粹的執著,成就了 Credor Spring Drive 三問錶清脆美妙的共鳴,相信這會是 130 週年最完美的時間印記。

 

日本之聲新代表
歷經搜尋探訪與無數測試,明珍火箸風鈴的獨特鳴響成了Credor Spring Drive三問錶中日本精神的代表。

 

▲ 嚴謹的手工 專注的心
每一個細小的手工零件,都是工房中的時計職人,投入全神貫注的精神,其中更能看見日本人嚴謹的民族性。

 

「現代的名工」塩原研治
知名日本時計職人,1999年成立SEIKO Micro Artist Studio;2003年以日本史上最年輕得獎者的身分獲頒「卓越技能者——現代名工」。

 

「日本製錶工藝的基地」 Micro Artist Studio 的使命
傳承,是「微型藝術大師工作室」重要的精神指標,被視為時計職人的使命, 以超越製錶工藝發源地瑞士為目標,不斷精益求精。

始終為微型藝術而努力
若製錶工藝精湛如湧泉,那麼 SEIKO 的技藝源頭來自 SEIKO EPSON,位於日本長野塩尻的「信州——時之匠工房」,成立於 1998 年;隔年 成立 Micro Artist Studio「複雜時計研發部門」,由塩原研治先生領導。如果從字面來上演繹,即是「微型藝術大師工作室」,此工作室亦超越工業研發既有的刻板印象,將製錶的工藝注入更多人文藝術的創意與想法。其與 2004 年加入盛岡 SII 廠的「雫石高級時計工房」同為 SEIKO 集團中最頂級的製作團隊。

Micro Artist Studio 負責 SEIKO 集團品牌中,高附加價值機芯的開發製作,從規劃、設計、製造、組裝以及調校,從頭到尾都在此工房悄悄完成,工房內專業製錶師的精湛手藝讓訂單應接不暇。2006 年推出的 Credor Spring Drive 小自鳴錶,以日本傳統的「磬」入聲,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傑作;2011 年 SEIKO 創業 130 年所推出的第一只 Credor Spring Drive 三問錶,也來自該團隊精心的開發製作。時之匠工房的運作就像集團的心臟,是 SEIKO EPSON 企業體的核心能源,技藝的精進與創意的投入,更能不斷漂亮的刷新日本製錶龍頭的紀事。

1937 年,SEIKO 在東京龜戶設立第二精工舍, 當時包括了在東京的龜戶工廠(現在的 SEIKO Instruments)與在長野縣的諏訪工廠。兩廠在二戰中曾經因戰事受到影響,一度被迫停止生產工作,有鑒於此,於是 SEIKO 就把主要生產線從東京遷移至諏訪,直至 1946 年到1948 年才漸漸恢復生產。

到了 1959 年,第二精工舍的諏訪工廠,獨立出「諏訪精工舍」,後來在 1985 年 SEIKO 與 EPSON 合併,也就是現今位於長野縣塩尻市山區 SEIKO EPSON 塩尻事業所,是一處四周綠意盎然的清新之地,獨立的地域特色,似乎呼應自製機芯獨特的榮耀。SEIKO 於是在 1998 年成立了「信州時之匠工房」,其中區分為主要負責 Spring Drive 機芯及 9 系列機芯的 The Takumi(Mastery)Studio「匠工房」、TheJewelryStudio「 寶飾工房」負責貴金屬與高級珠寶的處理,以及前述介紹的 Micro Artist Studio「 複雜時計研發部門」負責自製機芯的研發工作。工作室裡的製錶師個個都擁有國家級的技術認證,生產的產品則供應整個集團所需。SEIKO 在 2008 年發表「Credor 睿智」的 7R08 與「Credor Spring Drive 三問錶」的 7R11 等皆來自此工作室。

有著超越瑞士的野心,匠工坊的嚴謹態度是成功的要素,儘管宣稱已經可以量產,但量少質精的品質依然需嚴格把關。除研發之外,工作室有一區專屬負責組裝及測試;出自匠工坊的錶款都必需通過 -10∼60 度的溫度測試,以及「真實的」防水測試。「獨立製錶」是SEIKO 最大的特質,更是一間錶廠傲人的價值所在, 以企業為主體進而追求 "Watch Maker" 的本質精神,彌足珍貴。

 

一窺高級機芯的產房
暗色深沉的原木工作桌,給人一種安靜穩定的感覺,這就是微型藝術工作室的面貌,供應集團的高級機芯皆出生於此。

 

▲ 機芯零件才是焦點
一只只機芯零件,個個都是聚光燈下的主 角,要組成一枚完整的機芯,就像打造一場交響樂,任何ㄧ個元素都極其重要。

 

難得一見的傑作設計圖
Credor Spring Drive三問錶機芯部份設計圖, 上面標駐著筆記,看不見的圖框底部其實特別標註著 "Staff Only"。

 

▲ Micro Artist Studio
由塩原研治先生領軍的SEIKO EPSON微型藝 術工作室——複雜時計研發部門,以傳承日本製錶工藝為使命。

 

▲ 微型手工製程
微小的機芯零件纖薄輕巧,必須透過放大器材精密的組裝、測試,其所需要的專注及心力的投入讓人感佩。

 

匠工房的「寧靜震撼」
早在 1977 年,SEIKO 已在瑞士提出 "Spring Drive" 的機構理論,雖然 Swatch 集團也曾提出過相似研究,但時至今日有能力推出原型,且
以純熟技術量產的,依然僅屬 SEIKO 集團。在2005 年的 Basel 錶展中,宣布已有能力讓 Spring Drive 機芯「量產」,一度讓錶界大為震驚。而 SD 機芯由於採取手工組裝,所以產量實在有限。

既有的擒縱系統,是利用擺輪前後左右的擺 動作為時計的運作基礎,卻會因為機械零件的物理性質導致精準度不完全的問題,機械零件的損壞率也因此提高。但在 Spring Drive 的機械結構中,不需要任何的擒縱機制;其機芯的運轉是將傳統的左右兩個方向擺動的擺輪,改轉為單一方向轉動,單旋的方式能讓磨損降到最低。因為擺輪改為單向轉動,使得指針受驅動時能夠平滑順暢,代表複雜時計系統走向「寧靜」革命,但影響力不容小覷。

結合機械能、電子、電磁能三種能量,成就了精工獨創的「三能整律器」(Tri-syncho Regulator)此裝置取代了傳統的擒縱器,解決了機械錶中最不穩定的部份,整合了轉動發條的 機械能量,並且由機械能轉換為電力提供石英震盪器,還能有處理轉輪每秒 8 圈的電磁力; 保有機械錶和石英錶的優點,包含以機械原理設計的發條動力、石英錶電子式的精準以及電 磁力控煞造就的流暢。自動上鍊、動力儲存 72 小時,Spring Drive 機芯精準度達每日 -1∼+1 秒, 遠遠超過瑞士天文台認證的每日 -4∼+6 秒。不 同於義大利人的浪漫、德國人的一板一眼,或 許就是日本人講求精準的態度,讓同時擁有機械錶工藝又完美無時差的複雜時計震懾全球錶界。

大部份品錶者往往認為,全機械式的複雜時計代表著工藝的象徵。石英錶在保值度上與機械錶款完全無法匹敵。然而 Spring Drive 這種「第 三類」錶款,是否因為不完全是機械錶,而大大降低收藏價值?價格上卻又不能以石英錶來定義。甚至有人認為機械錶電子化是無意義的改革。但其實在 Spring Drive 機芯中有 95%以上 的機件為機械式機件,只有不到 5%(僅擒縱裝置部份)使用到電子相關零件。這樣的比例其實保有複雜時計的工藝性質,卻又能兼具石英式精準的表現。如此完美的結合,何必用其他錶款的定義來檢視,它獨樹一格、自成一派, 誰能取代呢?

 

▲SEIKO Spring Drive 機芯
Spring Drive機芯是精工歷經28年研發,並須由 5 位高級鐘錶技師合力組裝,平均每位技師單日產量僅5到6枚。

 

▲ 時計職人的專業榮譽
匠工房某處的牆面上高掛著「時計修理一級技能士」的照片及簡歷,列開 15 位,每位又各有所長,專業陣容令人折服。


 

年產五只的真正原因
透過肉眼佩戴放大鏡,精雕細啄打造的零件,每一部份都極其用心,是 SEIKO 手工製錶工藝價值的體現。

 

▲ 7R11 手動上鍊機芯/18K 玫瑰金、藍寶石水晶玻璃、透明底蓋錶徑 42.8mm/厚度 14mm/鱷魚皮錶帶附 18K 玫瑰金三折式按壓安全扣帶/藍寶石水晶玻璃/JPY 34,650,000(約 NT$ 13,900,000)/時針、分針和秒針/動力儲存顯示/十進位制三問功能/112 石/精準度:月差 ±15 秒/72 小時動力儲存(在不使用三問功能時)/機芯直徑:36.6mm,厚度:7.8mm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74》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