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廠自訂精準度檢測

當代錶壇的腕錶作品精彩紛呈,無論從外型設計抑或功能延展等層面來看,都顯得既蓬勃且多元;然而回歸基本面,其實錶迷與藏家們最在乎的,還是腕錶是否能夠精確顯時,當中道理顯而易見,假如一只錶走時常出狀況,那麼就算其外表再華美、功能再複雜,充其量也只能視作腕上的一件裝飾品,而非理想的時計,因此走時的準度對腕錶來說,間接代表著整體素質的良窳與出產品牌的製錶功力。

錶壇中最具公信力且普遍應用的時計精準度評判依據當屬C.O.S.C. 認證,其所規範的的-4∼+6 秒每日誤差範圍(更詳盡的相關內容請參考第二十八回技術講座)對機械錶而言算是頗嚴謹的要求,但這絕非腕錶所能達成的極限值,因此便有部分錶廠針對C.O.S.C.的檢測標準,自行訂製出更全面與細密的準則來測試自家時計,不僅於實質上提升了腕錶的精準度,另一方面也能由此激發話題性與增長市場價值。

提到走時精準度,腕錶機芯零件的運作情況例如輪系間的咬合、發條能量輸送等或多或少都有所關連,不過其中占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則屬擒縱結構的微調系統,不少品牌皆是在微調系統上作文章來達到超越C.O.S.C. 認證的走時準度能力,在認識品牌自訂檢測標準時不妨一併從中觀察其所採用的微調系統;以下我們便將探究較為人熟知的SEIKO、積家與勞力士等品牌自身施測體系。

 

 

▲精益求精的走時檢測標準

C.O.S.C. 認證雖具有指標性公信力,但仍有錶廠如積家自訂出更嚴苛的篩選標準以證明其產品素質。

 

 

 

SEIKO-Grand Seiko 規格

SEIKO於六○年代時針對旗下Grand Seiko 系列首度製定精準度檢測標準;爾後經石英革命衝擊、機械錶開始復興後,品牌於1998 年重新修正自家檢測規格,昇華為新GS 規格,更縝密的測驗內容包括需在17 天的測試期中通過6 項方位(面盤分別朝向3、6、9、12 點鐘位置,以及朝上和向下)與3 重溫度(8℃、23℃和38℃)等情境考驗,且每日的走時誤差需保持在-3 ∼+5 秒之內方能過關,與C.O.S.C.認證相較,新GS 規格增加12 點位置的方位與23℃的溫度測試,且其對走時誤差的容許值更嚴格。

2012 年因應GS 系列新作推出,品牌始啟用進階「Special 規格」,再將誤差容許值縮窄至-2 ∼+4 秒的範圍。值得一提的是,SEIKO於自身測試規格的嚴謹之外,其機芯乃採用較普及的偏心螺絲微調,不僅能超出C.O.S.C. 認證的精準標竿,甚至還比部分採用更高階微調系統的瑞士錶廠作品擁有更佳的走時準度,令人佩服其於製錶的堅持與自我要求。

 

 

▲SEIKO於六○年代啟用GS規格

日本錶廠SEIKO對於時計精準度的堅持早在六○年代便開使修訂自身專屬的GS 檢測規格。

 

▲廠方人員鉅細靡遺的分項測試

目前不論新GS 規格或是'12年更上層樓的Special 規格,都有賴SEIKO內部檢測人員的嚴格把關。

 

▲Grand Seiko 慣用偏心螺絲微調

SEIKO錶款雖只採用中間級別的微調系統,但表現出來的走時準度卻能超越C.O.S.C.認證,令人欽佩。

 

▲SEIKO的極致檢測標準

2012 年SEIKO在GS 系列啟用進階Special 規格,將誤差容許值再度縮減,並於面盤鐫刻代表字樣。

 

 

積家-1000 小時測試

1992 年開始,JAEGER-LECOULTRE 在Master 系列腕錶上實施自訂的Master 1000 Hours Control 測試,顧名思義就是錶款先要接受並通過為期41.5 天左右的品質管理測試,才能順利出廠交付予消費者。若與C.O.S.C. 認證比較,積家1000 小時測試需以組裝完畢的成錶接受測試,在受檢期間需多方進行的施測項目例如不同活動強度下的動力儲存表現、承受氣壓(防水)能力、抗撞擊(防震)能力等,此外積家1000 小時測試的6方位測試、4∼40℃的溫度變化試驗範圍以及-1∼+6 的走時誤差區間等,亦皆較C.O.S.C.認證的規範更為精進,力圖使時計的走時準度趨向更理想的境界;目前除了Master 系列之外,積家也在部分Reverso系列錶款上運用此一自家檢測標準。而錶款在經過1000 小時的嚴格淬鍊並能達成各細項要求後,負責組裝測試的工匠便在其錶殼內部簽名以示負責,並代表了品牌自信的品質保證。

 

 

▲隱於錶背的認證代表字樣

通過積家自身1000 小時測試的錶款通常不會在面盤留下註記,而是將其鐫刻於底蓋中央或邊緣。

 

▲簽名背後的信譽保證

Master系列錶殼內緣可見組裝測試人員在確認其通過評鑑標準後所刻印表示負責的簽名字樣。

 

▲長期多元的檢測內涵

積家自訂精準度檢測不只施測期程長,其在測驗內容的廣度以及合格標準的規範上都超越C.O.S.C.。

 

▲積家慣用螺絲扭距微調

積家採取更能密致調整擺輪運行節奏的螺絲扭距微調,使錶款從根本上建立優異的走時準度。

 

 

ROLEX- 出廠前測試

勞力士所製作的機芯會先送至瑞士官方天文台進行精準度檢測,不過不同於其他錶廠往往是將獲得認證的機芯直接裝殼後上市,ROLEX 卻是待受測機芯取回後,還會將其組裝成型再分別進行進一步測試項目,其中如防水功能部分透過增壓機器的輔助,以施加高於標示防水深度的壓力確保錶款擁有同等以上的實質抵禦能力;而自動上鍊模組儲能測試則是將錶款安置於機械手臂上,模擬人手擺動角度且能順利儲能達6 小時以上方告合格。同時勞力士會再替裝配完成的腕錶進行走時準度測驗,確認成錶同樣能達到C.O.S.C. 認證所要求的-4∼+6 秒的平均日差範圍,因此勞力士出品的時計在面盤特別印上"Super Chronometer Officialy Certified" 字樣,代表其精準度具官方與錶廠本身的雙重認可,對於堅持採傳統馬式擒縱設計的勞力士而言,能於走時準度上獲得玩家與勞迷的高度肯定,已不言而喻地展現其自我檢測的嚴苛水準。

 

 

▲自成一格的準度認證字樣

勞力腕錶於面盤鐫刻Super Chronometer Officialy Certified 字樣,表示通過出廠前的成錶測試。

 

▲模擬實際佩戴情境

測試機芯的儲能表現時,勞力士會將成錶安置於機械手臂上模擬人手活動驗證實際儲能能力。

 

▲勞力士慣用螺絲扭距微調

除了採用高階的螺絲扭距微調,品牌也研發出藍色Parachrom游絲,令錶款走時品質更值得信賴。

 

▲勞力士特製擒縱微調器

為了使擒縱結構的走時性能保持在穩定而準確的狀態,品牌設有專用的微調器方便細部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