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GE & SÖHNE 探尋偉大時刻

2015年2月18日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200週年誕辰。這位才華橫溢的錶匠所創作的懷錶至今依然備受熱烈追捧,他畢生奉獻給製錶界,在資源貧乏的地區掙扎求存,一步步奠定薩克森精密製錶的基石。1844年5月,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 致函薩克森內政部,表明其製作完美精密計時裝置的決心。這位來自德累斯頓的錶匠計劃應用其早前於法國、英國和瑞士製錶中心遊歷所學,興建現代錶廠。其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產業,「繼而讓數千人能維持生計,振興本土經濟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不僅受過良好教育,更具有社會良知。
 

▲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銅像


由於薩克森政府無力拯救貧困疲弱的厄爾士山脈地區,朗格在1844年決定挺身而出。他透過書信、請願以及協商,遊說政府支持他在格拉蘇蒂鎮建立製錶公司的計劃,這股熱情最終令德累斯頓的皇家薩克森內政部同意起草合同。內容訂明朗格必須為至少15名格拉蘇蒂鎮的青少年提供為期三年的製錶訓練,以換取政府批出6700塔勒的貸款,其中1120塔勒用作採購工具。學徒則需為朗格工作五年,並且每周分期償還培訓的費用。根據首本員工賬目記載,獲選的製錶學徒包括「一名油漆小工、十二名稻草編織者、四名家佣、一名農場工人、一名采石工人和一名葡萄園丁。」部分年輕人因缺乏天資,在短暫試用期過後便無法繼續,餘下的則一直堅持,成為朗格首支團隊的核心,隨後團隊的成員增至30人。起初,朗格很難找到合乎水準的人選,除了助手阿道夫.施耐德(Adolf Schneider),他後來更成為朗格的姻親。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於1815年2月18日在德累斯頓出生,其父塞繆爾.朗格(Samuel Lange)是名軍械工人,不過他並未跟隨父親的步伐。朗格的父親被形容為「粗鄙之人」,而其雙親於早年離異。後來,年輕聰穎的朗格在新家庭重新生活,並得到家人鼓勵,接受著名宮廷鐘錶匠約翰.克裡斯迪昂.菲烈特裡西.古特凱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的訓練。這顯然是個明智的決定。古特凱斯很快便發現這名學徒擁有超凡的手藝,而且具有力求進步的決心,比當時德累斯頓鐘錶匠的意志更加堅定。

培訓期間,朗格在一所聲名日增的技術學院上課,晚間則學習英語和法語。不久,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前往法國、瑞士和英國等製錶重地,才能進一步磨練技藝。在文藝復興時期,創新製錶工藝的發展集中在德語地區,如紐倫堡、奧格斯堡、沙夫豪森和史特拉斯堡,後來卻逐步遷移至倫敦和巴黎。鐘錶不僅是皇室尊貴生活的象徵,軍艦和商船對精密計時儀器的需求亦不斷提升,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積極支持製錶行業。
 

▲ 設於格拉蘇蒂鎮的首家朗格錶廠


游學時期
在完成學徒訓練三年後,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於1837年離開德累斯頓,他聽從導師古特凱斯的建議,在準備行裝時帶備一本旅行日志,然後遠赴巴黎跟隨著名天文鐘錶匠約瑟夫.賽迪斯.永尼爾(Joseph Thaddäus Winnerl)工作,永尼爾是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最優秀的學生之一。朗格本來計劃展開游學之旅,結果他在錶廠工作了三年,並晉升為領班。為了繼續在英國和瑞士的行程,他不得不婉拒永尼爾的挽留。

在游學期間,他於日志中畫下多幅機芯草圖和詳細繪圖,並記錄了齒輪和凸輪的數學計算比例,此日志在日後更廣為流傳。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並不支持從錯誤中找出解決辦法,他認為這樣便無法維持穩定的品質水平,而此主張與當時錶匠奉行的原則可說是背道而馳。他決心改變這個風氣,與此同時,他回到古特凱斯製作名貴鐘錶的工坊,並於1842年迎娶古特凱斯的女兒夏洛特.阿馬利亞.安東尼婭(Charlotte Amalie Antonia),成為其丈人公司的共同持有人和鐘錶設計師。天文台專用的精密整時器就在這段時期誕生。其中,編號32的整時器在60多年來一直獲瑞士天文台採用,為這個製錶集中地準確報時。此裝置現陳列於日內瓦科學歷史博物館。

除了推動公制外,朗格亦把旅程的另一見聞帶回家鄉。1844年1月,他首度向薩克森樞密院大臣魏斯巴赫(von Weißenbach)致函,希望對方支持自己於格拉蘇蒂鎮開展的項目。「以準確度見稱的英國杠桿式擒縱懷錶價格高昂但操作不便,借助結構精巧的瑞士圓筒形擒縱系統,我有信心令懷錶同時結合充足動力儲備和精確表現。」這個聞名遐邇的格拉蘇蒂杠桿式擒縱系統自此成為了他的標記。此裝置也展現出其靈活多變的製錶方式。他精益求精,事事力臻完美。這從其旅行日志中可見一斑。

1851年,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向政府闡述至今的成績,他在信中提到:「我的第一步,也是決定性的一步,是設計出計量儀,以最準確的方式測量任何細小的計算比例。然後,我計算出凸輪、鐘錶和相關機器的比例,並根據科學基礎,最終確立了打造懷錶和設計擒縱系統的原則,並就以前隨意、出現偏頗以及不一致的情況,確定可靠的製作方法和流程。這是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和辛勞的成果,部分得以在我們的錶廠中實踐,使懷錶質素有所提升,但大部分卻未能及時加以應用。」
 

▲ 朗格率先採用十進計公制系統
 

▲ 阿道夫.朗格的旅行日志


格拉蘇蒂鎮漸露曙光
位於厄爾士山脈的格拉蘇蒂,昔日是繁華的銀礦村莊,後來卻變成貧困不堪的小鎮,直至1845年還是單靠一條破舊道路與外界聯繫,每周只有一輛郵政車前往該處。郵差目不識丁,每次來到總是放下袋中的信件便離去,讓村民自行找尋。滿布泥泞的鵝塘和糞堆使鎮內環境更加惡劣。而這裡正是朗格首家錶廠的選址,他在此教導學徒並開始生產懷錶,同時設計更優秀的機器,用以製造精密零件。他還兼顧通信和記賬工作。朗格的女兒艾瑪指他總是日以繼夜地工作,偶爾會支撐不住;後來為了保住這家垂危的錶廠,他更耗盡自己和太太的積蓄,甚至是鐘錶比賽的獎金。

幸而,他的雄圖大計漸見成效,除了自己的公司外,格拉蘇蒂鎮也有了顯著的改善,在18年任職鎮長期間,朗格提升了鎮內不少基礎建設,而製作珠寶、螺絲、齒輪、發條盒、擺輪和指針的小型專業工坊亦相繼出現。朗格與錶殼、鍍金、扭索雕紋裝飾工坊,以及另外三間工坊時有合作,在他的鼓勵下,各方均漸漸做出成績。這些業務大多由朗格的前學徒和員工成立,創造出數百個收入穩定和報酬優厚的職位,令此窮困地區逐漸富裕起來。朗格公司的員工數目一般在100人以內,但卻一直是德國精密製錶的核心,在格拉蘇蒂鎮內外均持續發展。自從朗格的朋友卡爾.莫裡茨.格羅斯曼(Karl Moritz Großmann)於1878年創立了德國製錶學校(DUS),格拉蘇蒂鎮便無需依賴瑞士和法國,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皆可自行培育專才,這鞏固了其德國高級製錶重鎮的聲譽。

1875年12月3日,年僅60歲的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驟然離世,他不僅給子孫留下可觀業務和一系列國際殊榮,更令格拉蘇蒂鎮的經濟日趨繁榮。1895年,格拉蘇蒂鎮為朗格設立了一座紀念碑,以頌揚他的貢獻。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把精密製錶帶回德國,然後進行徹底改革。其設計如首次精確計算的輪系部件、3/4夾板和全新框架配置、特別格拉蘇蒂杠桿式擒縱系統和補償擺輪、精密調節裝置,以及具特殊終端曲線的游絲,皆是最高製錶標準的體現。如今,帶「A.LANGE & SÖHNE」標誌的精密時計,特別是結構複雜的手錶,經常在拍賣會上以極高價格成交。事實上,收藏機械計時裝置的鑒賞家,同時保留著這位製錶翹楚的哲學,見證他在鐘錶和薩克森歷史上寫下的一頁頁傳奇。最新推出的手錶在格拉蘇蒂鎮打造,並帶有「A.LANGE & SÖHNE」標誌,延續品牌的輝煌傳統。
 

▲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與孩子的家庭照
 

▲ 制於1861年的早期懷錶,帶「A. Lange, Dresden」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