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鉑金與Art Deco美學,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經典與格調的代名詞;當這兩者遇上「跳時」或「視窗」顯示,整只手錶立刻化身為時間與設計的雕塑。2025年的這波復古潮,不是簡單的復刻,而是把上世紀的幾何美學、精緻工藝與現代機械語言重新對話。其中卡地亞以Tank à Guichets延續其歷史脈絡,將斜角與純粹跳時機械視為對原作的致敬;路易威登則用Tambour Convergence把視窗概念放進自家三大工坊的技術矩陣,讓珠寶鑲嵌與自製機芯成為敘事主角。兩者表面都選擇鉑金這種沉穩且具高貴的材質,但表達方式截然不同:一方偏向傳統跳時的機械詩意,一方則以連續轉動與珠寶語彙講述現代優雅,比較它們,不只是比機芯或鑲嵌工藝,更是在看兩種品牌如何把歷史符碼轉寫成當代語言,那種既尊重源頭又勇於創新的態度,正是這兩款最迷人的地方。

CARTIER Privé系列Tank à Guichets
2025年最讓老錶迷心頭一震的作品,卡地亞這只Tank à Guichets相信是名列前茅,它屬於Cartier Privé系列那個專門為收藏家與設計行家準備的小眾殿堂,每年都會選出品牌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設計,重新詮釋一次。這回的主角,是誕生於1928年的跳時坦克,一款把Art Deco精神、幾何秩序與未來感融於一體的經典之作。當年Louis Cartier創造它,是為了讓時間的閱讀更直覺、也更現代,所以設計捨棄了指針,只保留兩個顯示窗(Guichets),讓時間像儀表一樣精準跳動,這樣的設計在近百年前簡直是前衛宣言。如今卡地亞重新演繹,不只是復刻,而是用21世紀的工藝去再現1920年代的想像:極簡、神祕、又帶著一種冷冽的詩意,Tank à Guichets一直是Tank家族中最稀有、也最具收藏價值的一支,如今它再現於Privé系列,可說是對卡地亞「設計即功能」哲學的再度宣示。

▲源自1928年Art Deco幾何美學,鉑金斜角版重現1930年代傾斜視窗設計的創意精神。Source:Hodinkee
Cartier Privé系列的精神並非單純重製經典,而是藉由當代工藝讓歷史設計重新呼吸,自2017年登場以來,Privé陸續復刻了Crash、Tank Cintrée、Tortue、Tank Normale等經典造型,每一款都以極高的還原度與細節,讓藏家回味卡地亞設計的黃金年代。至於Tank系列的起源可追溯到1917年,靈感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坦克履帶線條,強調幾何對稱與剛中帶柔的比例,到了1928年,卡地亞推出Tank à Guichets,把這種幾何概念推向極致,它把整個錶面封閉,只留下兩個險時視窗,當年它是Tank家族中第一款具備複雜功能的型號,也是品牌少數以數位方式顯時的手錶。1930年代的Tank à Guichets產量極少,幾乎每一只都是特製品,但此後它長達70年未再現世,直到1997年卡地亞150週年時限量發行鉑金款150只,再到2005年的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玫瑰金款,又是150只。如今2025年的新作,是20年後的第三次回歸,靈感直接取自1928年原型,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延續。

▲緞面鉑金錶面傾斜配置,10點方向跳時、4點方向為逆行分鐘,酒紅數字增添典雅層次。
第一眼看到這只Tank à Guichets,你可能會懷疑它是不是哪個現代建築師設計的,整個錶面就是一片金屬牆面,沒有指針、沒有時標,連面盤都被取消,只留下兩個視窗,10點方向顯示小時、4點方向顯示分鐘。這樣的設計幾乎是極簡主義的化身。錶殼尺寸為37.6x24.8mm,厚度僅6mm,比例纖長而優雅。鉑金殼經垂直拉絲處理,表面有細緻的緞面光澤,線條俐落。兩個視窗的邊緣由工匠手工拋光,讓金屬表面在光線下閃出柔和反射,數字採印刷設計,這個版本以深紅色字樣對應黑色皮帶,彰顯紳士優雅品味。時間的呈現方式同樣值得玩味,上方的跳時盤每小時瞬間跳動一次,象徵時間的斷裂與節奏感;下方的分鐘盤則是逆行式連續運作,指針走到終點後迅速回彈,帶來視覺上的韻律感,錶冠位置設於12點方向,是對1928年原版設計的直接致敬,也讓整體比例更具雕塑感。

▲搭載9755 MC手上鍊機芯,厚僅2.1mm,驅動跳時與逆行分鐘,續航約43小時。Source:Hodinkee
Tank à Guichets之所以能達到這種極簡又精準的顯示,背後的關鍵在於它搭載的9755 MC手上鍊機芯,這枚機芯以伯爵著名的超薄430P為基礎,由卡地亞工坊重新設計並整合跳時與逆行機構,整體厚度僅2.1mm,是手錶能維持纖薄設計的重要原因。9755 MC的震頻為21,600次/小時,動力儲存約43小時,它專為Tank à Guichets設計,特別是跳時瞬跳的穩定性與逆行結構的可靠度,都經過嚴格調校。由於這款錶主打極簡外觀,卡地亞選擇實心底蓋設計,不展示機芯,但這反而強化了整體的神祕感。對卡地亞而言,美學從來不是裝飾,而是一種結構性的設計語言,機芯的存在,是為了成就時間的節奏與表面上的「靜」,這樣的組合,讓Tank à Guichets不只是歷史復刻,更像一場對機械與美學之間平衡的哲學思考:在卡地亞的世界裡,真正的奢華不是繁複,而是懂得留白。

LOUIS VUITON Tambour Convergence
Tambour Convergence這款於2025年登場的新作,是路易威登高級製錶實力的最新宣言,也是一場設計語言的重構,它汲取上世紀初「Montres à guichet視窗錶」的靈感,那是一種以開窗顯示時間、捨棄傳統指針的形式。如今,LOUIS VUITON將這種歷史符碼重新演繹,結合 Art Deco的裝飾線條與當代製錶的精密精神,誕生出這款以「匯聚」為名的 Convergence。錶名背後藏著品牌的野心,它集結了日內瓦三大工坊的專業結晶,La Fabrique du Temps負責機芯研發、La Fabrique des Boîtiers打造錶殼結構,而La Fabrique des Arts則以頂級工藝完成鑲嵌與裝飾。鉑金鑲鑽款將這三者完美融合,展現出品牌少見的「內外兼修」氣質,一眼即知是LV手錶,卻又完全顛覆過去印象。

▲致敬無指針視窗錶與Art Deco風格,融合LV三大工坊專業,展現品牌製錶實力新高度。
視窗錶類手錶出現在1920年代,那個充滿幾何線條與金屬光澤的Art Deco時代,當時的愛彼、卡地亞都曾推出無指針的設計,時間透過開口以數字顯示,象徵機械美學的未來主義想像。路易威登將這段歷史重新詮釋,並放入自家 Tambour系列的當代框架中,新一代Tambour錶殼在2023年重新設計,鼓形輪廓更顯精煉,從側面看有自然的內收曲線,讓整體比例更顯優雅與現代。Convergence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錶耳結構:外側拋光、內側霧面噴砂,營造出雕塑般的立體層次。而Convergence這個名字並非虛構,它字面上的「匯聚」指的正是LV製錶系統的整合能力,從研發、製造到裝飾工藝,全數內化於自家三大日內瓦工坊中,因此它的名字就像是品牌製錶哲學的縮影,讓設計、美學與技術最終走向一致。

▲鉑金錶殼覆以雪花鑲鑽,雙拱形視窗顯時,轉動圓盤流暢展現時間的優雅律動。
Tambour Convergence鉑金鑲鑽款整個正面由鉑金打底,再以雪花鑲嵌技法鋪滿795顆鑽石,耗時超過30小時,不同尺寸的鑽石以細密的角度排列,毫無縫隙地覆蓋整個錶面,如同光的瀑布,這種看似隨機的分佈,實則需要極高的手工精度,是珠寶工藝與製錶技術的完美交會。錶殼上方開有兩個拱形視窗,上方顯示小時、下方顯示分鐘,這種「雙視窗」設計靈感源自路易威登家族在Asnières的歷史宅邸,其阿拉伯風格窗框化為現代幾何線條。透過視窗可見藍色阿拉伯數字,以鉑金菱形標誌為指示點;不同於常見的「跳字」數位面盤,Convergence採用連續轉動顯示,讓時間流動更具韻律,也少了跳動帶來的突兀感。

▲搭載全新LFT MA01.01自動機芯,結構緊湊精準穩定,彰顯LV自製機芯的創新實力。
Tambour Convergence的靈魂是一枚全新開發的LFT MA01.01自動機芯,由La Fabrique du Temps團隊自主設計與製造,這枚機芯專為「轉動式數位顯示」而生,結構緊湊卻能穩定驅動兩組同軸轉盤,使小時與分鐘盤能以精確速度持續旋轉。LFT MA01.01採用玫瑰金中央自動盤進行上鍊,震頻為28,800次/小時,動力儲存約45小時,它蘊含無卡度游絲擺輪與高精度慣性微調砝碼,代表路易威登已經掌握了高階機芯的核心技術。透明底蓋下可見機芯的現代化裝飾:噴砂橋板、微噴砂倒角、底板上均勻的珍珠圓點打磨。最驚豔的細節,是它捨棄傳統紅寶石軸承,改用透明藍寶石寶石,既提升視覺通透感,也展現工坊的創新精神。這枚機芯不追求複雜結構,而是以「純粹機械驅動數位顯示」為焦點,證明品牌不只是會造美錶,更懂得如何讓機械結構說出自己的故事。

CARTIER Privé系列Tank à Guichets
鉑金材質/9755 MC手動上鍊機芯/跳時、分顯示/錶徑37.6x24.8mm/限量200只

LOUIS VUITON Tambour Convergence
鉑金材質/LFT MA01.0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錶款鑲鑽795顆、番紅花色藍寶石1顆,總共約重1.75克拉/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