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的夜光效果其實遠不只是「暗處能看時間」這麼簡單,它是一門結合光學原理、材質科學與設計哲學的學問,更是品牌用來傳達性格與定位的重要元素。雖然市面上存在多種夜光顏色,真正能穩坐主流寶座的,始終是綠色與藍色,兩者之爭並沒有絕對的勝負優劣,卻各自握有科學與美學上的優勢。
▲Source:HELVETIA
現代手錶的夜光塗層,多以不含放射性物質的鋁酸(Strontium Aluminate)為基礎,這種物質能吸收紫外線並釋放可見光,市面上最知名的品牌是Super-LumiNova,而像勞力士的Chromalight、SEIKO的Lumibrite,則是在此基礎上做專屬調校,讓亮度、色調和持續時間符合各自的品牌需求。從科學角度來看,綠色光的波長約在520~560奈米(nm)之間,藍光則落在450~495奈米(nm)範圍,人眼在低光下對綠光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從明亮環境進入黑暗的瞬間,綠色夜光會更快被辨識,顯得明亮且清晰。
▲綠光波長約520~560奈米,藍光約450~495奈米,波長差異使綠光在低光下更明亮,而藍光則顯得柔和穩定。Source:Everest Bands、Gray & Sons Jewelers
正因如此,綠色夜光長期被用在追求高可讀性的工具錶上,特別是潛水錶與軍用風格錶款,像Super-LumiNova C3等級的綠光,飽和、迅速顯色,能讓佩戴者在瞬間完成時間判讀,綠色也承載了長久的歷史印象,從軍錶到復古潛水錶,這種色調幾乎成了夜光的代名詞,因此即使運用在現代手錶上,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近年有些手錶直接將夜光塗層塗在面盤上,進一步放大手錶的夜光視讀效果,圖為BELL & ROSS的BR 03 Diver Full Lum。
藍色夜光的亮度雖在第一眼不如綠色那麼搶眼,卻有另一種耐力上的優勢,以BGW9等級的Super-LumiNova為例,藍光能在低亮度中維持更長時間,即使經過整晚,面盤上的刻度與指針依舊清晰可辨,從視覺感受來說,藍光較柔和,對眼睛的刺激感低,長時間佩戴或在昏暗環境下觀察時,更顯舒適,它的風格偏向現代與簡約,特別適合搭配海軍藍、白色或冷色系面盤,營造沉穩的科技感與精緻感,例如某些潛水錶全盤採用藍光夜光,搭配拋光鋼殼與簡潔面盤,讓整體呈現冷靜且現代的風格。
▲綠光亮度高、易讀性佳,適合需要快速判讀的工具錶;藍光續航穩定、觀感平和,更契合現代設計並減少視覺疲勞。Source:Hodinkee
對品牌而言,選擇夜光顏色往往是一種功能與美感的平衡遊戲,有些潛水錶會刻意將分針與錶圈刻度設為綠光,而時針與時標使用藍光,讓潛水員在水下能迅速區分計時資訊;也有品牌將夜光作為特徵,例如TUDOR Black Bay 58黑色鍍金款採綠光呼應復古潛水錶氛圍,而海軍藍款則以藍光延續配色一致性,減少冷色與復古元素之間的衝突感。這些設計抉擇,背後都是精心權衡的結果。
▲部分潛水錶將藍光用於時針與刻度,綠光配置在分針與錶圈,讓佩戴者在黑暗中能迅速分辨不同時間資訊。Source:Fratello Watches
然而,夜光的成敗並非只看顏色,塗層的厚度、等級與均勻度,邊框形狀與刻度設計,甚至夜光在金屬或陶瓷表面的附著方式,都會影響實際亮度與可讀性,若使用低等級或塗層過薄,即便顏色選得再好,最終效果仍可能令人失望。除了綠與藍,市場上偶爾也能見到橘色、紫色甚至紅色夜光,其中紅光亮度與持續時間皆有限,卻能在保護夜視能力的場景中派上用場,例如八〇年代部分飛行與摩托車儀表盤。
至於這場「夜光大戰」的勝者,其實並不存在唯一答案,綠色在亮度與瞬間可讀性上有明顯優勢,藍色則在續航力與現代感上表現出色。不同錶款、不同場合、不同佩戴習慣,都可能讓偏好出現變化,有人會依用途選擇夜光顏色,例如潛水時偏好綠光,日常佩戴則傾向藍光;也有人堅守單一陣營,認為混搭反而破壞整體風格。最終,夜光顏色是功能與審美的交集點,讓一只手錶在黑暗中依然保有自己的態度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