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初,一只來自日本的石英錶——SEIKO Astron猶如核彈般摧毀了瑞士製錶的長期優勢,挾帶精準、便宜、免保養等各種壓倒性優勢,石英技術在短時間內讓機械錶顯得過時又昂貴。
▲Source:Analog:Shift
這場席捲全球的「石英風暴」導致許多老牌製錶廠倒閉、行業重整迫在眉睫,但也正是這樣的時代壓力,讓某些品牌選擇迎戰,不靠價格取勝,而是以設計、工藝與功能開創新的市場定位。本篇就要來認識在1970年代出道的10款超重要、里程碑式名作,當中雖然有些較為低調、現今討論度已不高,但更多的是持續傳承到現在,以廣為人知的跨時代經典之姿,烙印在全球無數錶迷心中。
▲1970年漢米爾頓推出Pulsar P1,為全球首款LED顯示手錶。Source:Monochrome Watches
數位時計的開端
■漢米爾頓Pulsar P1
HAMILTON這款作品無疑是1970年代數位錶的代表,這款全球首款LED顯示手錶,在1972年以實心金版本問世,定價2,100美元,以當時水準而言昂貴得驚人,而且它選擇的亮相方式相當另類,不是在錶展或媒體,而是在《強尼·卡森今夜秀》的電視節目上登場,雖然主持人對它頗為冷淡,這款錶卻成功讓人見識到未來科技如何進軍手錶領域。之後幾年,各式LED與LCD數位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Pulsar的成功甚至讓SEIKO最終收購其名稱使用權並沿用至今。可惜的是,數位錶的風潮在1980年代初迅速降溫,從創新象徵轉變成大眾消費品,歷經短暫輝煌後歸於平淡。
奢華運動錶的誕生與「三位一體」
如果說石英錶主導了技術革新,那Gérald Genta無疑主導了當時設計風格的改變,他讓傳統奢華品牌看見,原本平凡無奇的不鏽鋼,也可以是高端手錶的代名詞。
▲1972年首批皇家橡樹型號5402ST。Source:Bonhams
■愛彼Royal Oak 5402ST
1972年,愛彼大膽推出這款鋼製"Jumbo",造型參考潛水頭盔,搭配八角形錶圈和整合式錶鍊,與當時的正裝錶截然不同。Gérald Genta在巴塞爾錶展前夕,據說一晚內就畫出草圖,開啟了奢華運動錶的全新篇章。
▲Gérald Genta替百達翡麗設計出「世界最貴的鋼錶」金鷹3700/1A。Source:nobeluhren-store.de
■百達翡麗Nautilus 3700/1A
皇家橡樹誕生四年後,百達翡麗跟進這股風潮,推出設計更為柔和、靈感來自舷窗的金鷹。雖同樣搭載積家920超薄機芯,卻以更生活化的姿態吸引收藏家關注,廣告甚至以「世界最貴的鋼錶」作為賣點,彰顯自信。
▲為了創立222週年,江詩丹頓打造出風格迥異的222手錶。Source:Haute Time
■江詩丹頓222
1977年問世的222由德國設計師Jörg Hysek設計,由於其具備整合式鍊帶設計和線條強烈的錶圈,常讓人誤以為出自Gérald Genta手筆。這款錶是為了慶祝江詩丹頓成立222週年而委託Hysek設計的,同樣搭載了積家920機芯,低調多年,直到復刻版推出後才重新引發市場熱情。
▲名士Riviera的造型比同時代的其他錶款更具稜角,並被證明是持久成功之作。Source:Time and Watches
■名士Riviera
1973年誕生的Riviera,外型更具稜角,強調建築感設計。設計師Jean-Claude Gueit為名士打造出一款屬於大眾市場的運動奢華風格,兩年後更加入石英版本,象徵著瑞士品牌從技術到市場策略的全面轉型。
專業工具錶:用途導向的極限挑戰
1970年代的製錶創新不只體現在美學上,也延伸至功能面,專為專業用途打造的手錶開始受到關注。
▲海馬600是由歐米茄海洋部門在1960年代末構思,並與更大的Seamaster 1000同時開發。Source:Cafe Noir - Les montres
■歐米茄Seamaster 600 PloProf
PloProf全名來自法文「專業潛水員」,是歐米茄針對深海飽和潛水所研發。特色如單體式錶殼、紅色鎖定按把、使用早期904L鋼(當時稱天王星鋼),設計目的明確而無妥協,雖在極深測試中錶鏡曾變形失效,但仍是當時潛水錶的科技代表作。
▲在1970年代,由於技術進步使其對經驗不足者更安全,休閒洞穴探險變得更受歡迎,Explorer II 1655即是應這類需求而生。Source:Lunar Oyster
■勞力士Explorer II 1655
為洞穴探險者而生的1655,配備橘色24小時指針,能分辨日夜,儘管一開始功能面限制較多(沒有日期快調功能、二十四小時指針也不像後來幾代可以獨立調校),但憑藉獨特造型與故事性,如今被市場稱為"Freccione"或"Steve McQueen",身價水漲船高。
▲1977年寶格麗的第一款手錶,帶有標誌性的Bulgari Bulgari雙重標誌。Source:SJX Watches
異軍突起的經典:打破常規的創意之作
■寶格麗Bulgari Bulgari
Gérald Genta設計出的圓形錶殼作品,搭配刻有品牌雙名的錶圈,靈感來自羅馬古幣,最終於1977年成為寶格麗的第一款手錶。這款設計簡約卻極具標誌性,成為寶格麗進軍製錶界的重要開端,也啟發品牌日後的設計符碼,如6點和12點方向拉長的數字時標,如今在寶格麗最前衛的手錶上也能看到。
▲Santos Carrée是卡地亞第一款非貴金屬手錶,類似於Tank Must系列。Source:25 Dials
■卡地亞Santos Carrée
1978年,卡地亞推出螺絲點綴錶圈和鍊帶的Santos新款,也就是今天你所熟知的Santos de Cartier設計,一舉開創品牌首款非貴金屬手錶,它也是早期整合式鍊帶的代表,與Tank Must一樣,它讓卡地亞走向更多元化市場,也奠定了現代Santos系列的基礎。
▲在1970年代石英風暴衝擊下,伯爵受馬球運動啟發,推出具運動休閒風格的Piaget Polo,突破傳統瑞士機械錶的困境。。Source:Deployant
■伯爵Piaget Polo
與當時流行的鋼製運動錶不同,伯爵反而選擇以全金打造這款Polo,並內置自家開發的超薄石英7P機芯,隱藏式錶冠與錶扣、凹槽造型錶殼,展現一種結合手鐲與手錶的美學主張,奢華氣場不同凡響。管現代復刻版Polo的凹槽錶殼設計有所改變,但其厚實的黃金結構還是一樣有高辨識度。
十年之間,成功定義未來
回顧1970年代,這個十年是手錶歷史中的巨大轉捩點。從數位顯示技術的初試啼聲,到奢華運動風格的興起,再到專業功能手錶的實戰導向與跨界創意設計,當時所誕生的理念與作品,無論是外型或技術,至今仍深深影響著製錶界的美學與走向。這是一段混亂中孕育創新的歷程,也是一場讓傳統製錶走向現代化的關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