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该不该入手超薄表?

文/世界腕表

腕表零件越轻薄,制作难度越高,也难怪超薄表会被视为一种另类的手表复杂工艺,因为机械结构本来就有一定的体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手表做得又薄又好,这是个相当难解的习题,而且超薄表往往会被认为比较偏向收藏型的手表,透过以下几个消费者较常对超薄表提出的疑问以及达人意见,对于那些还在想着要不要入手超薄表的人,应该多少会有点帮助。

Q.1:通常消费者对于超薄表的避震、耐用性等会比较有疑虑,超薄表可能较常发生哪些问题?

王永昌古董钟表店主王进龙认为超薄表本身就不是很好顾的表,之所以给人容易坏的感觉,主要是在于较不防水,日常佩戴可能汗酸或洗手时水气渗进表壳就容易锈蚀,此外超薄表零件细小、维修难度高,装配本身就很困难,容易因碰撞损坏就不用说了,若是维修的师傅经验不够、手不够巧,可能稍微动一下就故障了,甚至越修越坏。

资深钟表收藏家曾士昕则表示目前的超薄表品质已经较过往有所提升,需要送修的比例并不会高到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倒是早期的超薄表相对今日而言其结构耐用性、防水性等比较不理想,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表壳因为受到撞击使内部机芯零件产生位移或损坏,影响所及就是腕表会因此而「罢工」停止运作,二来其稀有度也高,因此会建议适当保存收藏为主。

▲微型自动盘是打造超薄体积的方式之一, 百达翡丽、萧邦都有使用此设计的机芯。图为伯爵的1200S自动上链机芯,超薄之餘再加码镂空,视觉更胜。

Q.2:近年来超薄表在二手市场上的表现如何?

王进龙提到超薄表近年表现还算不错,但承前所述关于耐用度的问题,二手表必须更注重它的完整度,不然后续维修会相当麻烦,当然不完整的物件价格就会便宜,但不只维修不易还可能修不好。近两年新款多,新推出的款式也贵,与旧款价差大,就也会把旧款的价格跟着推高。

曾士昕以1990年到21世纪初的近代举例,他认为二手市场的热门焦点在于陀飞轮、自制机芯等部分,相形之下超薄表反而比较沉寂,不过随着现在市场上超薄热潮的复兴,连带地也助长了二手超薄表的行情,因为早期的超薄表虽然表径小,又多半只具有二针基本功能,但是因为其具备高度的原创性,反而让收藏价值水涨船高。

▲积家早期为爱彼、江诗丹顿等大厂代工,研发出膾炙人口的超薄机芯,之后自己也独立推出Cal. 839、849,厚度虽微增但至薄美型仍旧惊人,'13年也搭载于新款上。

Q.3:近来超薄表出现愈来愈多融匯复杂功能的款式,这样对机芯结构或是功能表现是否会有负面影响?

王进龙觉得只要设计优良、作工精细,一样都是很好的表,功能不会逊色,而且薄表的动力小、摩擦系数小,因此零件损耗也低,其实不见得容易坏,重点还是回归到要有好的设计。而且现在科技进步、设备精良,相对过去完全以手工制作难度就没那麼高。

曾士昕同样表示现代超薄表在设计阶段即已经过电脑反覆的分析、计算,表厂本身也会考虑到以前常引起产品故障的因素加以沙盘推演,所以并不会因为这些附加创意的融入而有太大影响。以三问表为例,伯爵的1290P机芯厚度仅4.8mm,但同时1290P的报时乐音也能有不低于63分贝的水准,这与当前表厂研发超薄表的态度有关,他们希望产品不只是薄而已,还要能兼顾品质、作工等细节,由此突显品牌技术实力。

▲超薄机芯零件轻薄,制作之外维修更不易,高度仰赖有经验且心细手巧的师傅,否则事倍功半,恐怕修坏爱表,赔了夫人又折兵。

Q.4:当消费者想要选购超薄表,有没有什麼建议可以提供作为参考?

王进龙提醒超薄表毫无疑问是一门复杂工艺,因为薄的表必定比较难做。虽然现代有科技协助,但新的东西不一定就代表品质好,有时修也不好修,代价又贵,反而是传统的设计经过长久考验证明其耐用性。不过现在大品牌多会导入瑞士原厂的维修流程,以负责任的心态为自己的产品把关,小品牌则需留意后续保修服务。

曾士昕针对选购超薄表提出了两大重点,第一因为超薄表可能表壳做得比较薄的关系,使得水气更容易侵入表内,而对于机械表这种结构极精密的产品来说,受潮是一大天敌;第二点因超薄表的耐用性相对较脆弱,如果机芯能具备防震设计便能让腕表的实戴性更优,因此选择超薄表时建议多比较表款的防水与避震性。


本次受访达人简介:

王永昌古董钟表店主
王进龙 C. L. Wang
拥有30餘年钟表维修保养经验,阅表无数,并经手古董与二手名表交易达20年以上,长期关注国际拍卖市场行情。

知名钟表收藏家
曾士昕 Roger Tseng 
钟表收藏家、评论家,关于钟表的收藏和专业知识均相当丰富,经常为相关报导提供专业见解,也常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