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表]为精准而生 朗格Richard Lange芝麻鍊陀飞轮

A. LANGE & SÖHNE朗格2017年的年度大作是集合了多项复杂功能的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先不论它集合了多种复杂功能,光是芝麻鍊传动装置就够让人眼睛一亮,论资排辈这是品牌旗下第五款设有芝麻鍊的作品,至于在这款之前的上一代朗格芝麻鍊又是何方高手?没错,正是这次要介绍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这款芝麻鍊陀飞轮朗格最早是在2011年推出,当时除了铂金版本,也一併推了玫瑰金版,其中铂金版限量只有100只。后来在2014年的W&W展上,这款又推出了白金改版(採用蓝钢指针能与铂金版的银针一眼区隔),事实上朗格也曾推出过限量只有15只的蜂蜜金手雕"HANDWERKSKUNST"版,其中编号第八只的款式曾于201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高达289,350欧元的身价成交,显见这种少见设计在市场上自有其受藏家青睞的人气基础。

朗格的又一招牌
先前提到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和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是朗格的第五款和第四款芝麻鍊,那麼开山之作又是那时出现的呢?这要一路回溯到现代朗格1994年回归表坛后所发表的第一批腕表阵容,当时除了有Lange 1、Saxonia等至今还是品牌门面的主要系列之外,其中还有1815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这款让人咋舌的作品,因为在九○年代想到要把芝麻鍊移植进腕表的设计,朗格堪称是先驱,也就是从这款开始品牌奠定其往后推出芝麻鍊腕表的基础。如今表坛渐渐有其他品牌推出芝麻鍊腕表,但论代表性,朗格若谦称自己是第二,大概也没有表厂敢说自己是第一。

源自早期整时器的面盘格局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外型设计上比起前叁款的中轴指针相对「叛逆」些,它位于中央偏上分的是分针,小时盘位在4点方向,而8点方向陀飞轮轴心加装的指针则可当成小秒判读,叁针分立的规范式指针格局较为深植人心的印象是连成一线的样式,朗格在此参考的是18世纪萨克森名制表师Johann Heinrich Seyffert所开发的计时装置。这叁个表盘彼此重叠,而为了不要遮挡住陀飞轮的动态,所以朗格选择鏤空,但问题来了,这样不就有叁个小时时标被牺牲了!思虑周密如朗格当然不会坐视这种小Bug,于是仔细赏玩这只表,会发现它的8~10点刻度环其实是存在的,只是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现身,品牌把这枚小盘设计成每六小时旋转90°,因此8~10点刻度每日只会在时针走到6点~12点时才会露出,实在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芝麻鍊的作用
为了解决传统发条盒在满鍊与空鍊的极端状态下,走时动力输送偏强与偏弱的落差,因而早期的制表师们开发出用宝塔轮和鍊条来稳定输出固定大小扭矩的芝麻鍊装置,当发条动力满档时,鍊条会牵动宝塔轮上方小直径的齿轮;反之当动力快耗尽时,鍊带则是牵动靠近宝塔轮底部的大直径齿轮,一消一长之间刚好均衡了动力传输,使之能维持稳定的节奏,看起来似乎妙用无穷,但因为芝麻鍊装置的组成实在太复杂,以表款搭载的L072.1机芯来看,光芝麻鍊装置就要用上636枚零件,其他包含走时轮系与陀飞轮在内的机芯零件数则是351枚,因此从这裡不难理解为什麼至今能做出芝麻鍊腕表的品牌还是屈指可数,除了难做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定价使其在市场上的接受度较窄等也都是限制其发展的原因。

表背满满的德式工艺
身上流着号称「反着戴更美」的德国表血统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表背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精华地带,像是一眼望去就很有感的零件打磨、拋光,当然还有蓝钢螺丝与黄金套筒以及摆轮桥板上那刻意露两手的精致雕花等等,虽然表款的3/4夹板可能为了要突显芝麻鍊的存在感而被鏤空了大半,但相信若能够目睹到这稀有设计,多数人还是乐见朗格在「德式制表传统」上有所取捨。这款的陀飞轮难得被品牌放在正面,除了视觉的美感之外,它本身也有一项值得一提的重点,就是它是一枚具备停秒功能的陀飞轮,当佩戴者拉起表冠欲设定时间时,陀飞轮框架会被一枚V型掣停弹簧压住而暂停运作,使得对时能更精确的锁定在秒这个最小单位,目前表坛推出同质性的陀飞轮作品除了朗格,还有万宝龙与IWC等,数量不如想像中多,由此也可知道停秒陀飞轮的制作不易。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
铂金材质/L072.1手动上鍊机芯/偏心时、偏心分、小秒显示/陀飞轮装置/芝麻鍊传动系统/蓝宝石水晶镜面、透明底盖/表径41.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