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坊与博物馆探访JAQUET DROZ

提到 JAQUET DROZ 应该没人会否认其鐘表才华绝顶,而两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荣耀一时 但也一度浮浮沉沉,直到迈入二十一世纪由Swatch 集团收购后,才再度擦亮其金字招牌, 不仅重返品牌发源地——拉绍德封, 十年之后品牌全新制表工坊更落成于此, 此次本刊亲临工厂採访,且深入 Neuchâtel 博物馆一窥品牌经典机械人偶的奥祕。
文/ Thomas Lo、Sophie Chan.取材、摄影/ Eric Hsiao.资料提供/ JAQUET DROZ

 

走入集团后的光辉十年
2010 年对雅克德罗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是进入 Swatch 集团后的第十年,更由集团大家长 Nicolas G. Hayek 担任总裁, 再次确立品牌发展方向不久就离开人世,后继的 Marc A. Hayek 传承遗志,为全新制表工坊揭幕引领品牌持续迈进。

Swatch 集团内的宝璣与雅克德罗同为以制表大师为名的制表品牌,无论在技术的传承还是丰富的品牌歷史,两者可说是并驾齐驱,特别对已故的 Nicolas G. Hayek 来说,同时收编入集团后的表现却是高下立见。而在先前本刊与 Mr.Hayek 访谈中, 他特别强调入主品牌后会重新规划产品线,针对现有系列进行重组与推出全新系列,并积极地扩展品牌销售网路与树立全新形象,佐证他对雅克德罗的高度期盼 与重整旗鼓的旺盛企图心,只可惜到了年中 Mr. Hayek 便走下雅克德罗的经营指挥台,更步出了人生的舞台。而后由宝铂总裁 Marc A. Hayek 火速接任 Mr. Hayek 的遗缺,同时身兼集团宝铂、宝璣与雅克德罗等叁大高端品牌总裁。

儘管在经营阶层上有所变动,但对于雅克德罗进行变革的方针大体上是没有影响的,除了前面所提的强化品牌形象,包括新网站的推出、新广告的露出,为的是希望强化大眾对创办人皮埃尔.雅克德罗(Pierre Jaquet Droz,1721∼1790 年)的印象,特别是这位生于十八世纪的制表天才,受到当时啟蒙运动思潮影响,勇于创新、敢于实验,在 1738 年在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创立了第一间表厂, 尔后作品受到西班牙王室欢迎,并投入高复杂手表功能的开发。到了 1774 年又与儿子亨利.路易(Henry-Louis)在伦敦创立了第二间表厂,隔年发表出叁个复杂机械人偶——书写人偶、音乐人偶与绘画人偶震撼世界成为经典,后面会另闢篇章介绍。此外,在珐琅彩绘、宝石镶嵌等装饰艺术表款上,成功攫取欧洲、俄国 甚至更遥远的东方中国皇室贵族的目光,也在日内瓦开设了第叁间表厂,成为雄霸一方的制表品牌。风光一时的雅克德罗之后光芒不再,甚至被外国资本收购, 直至 2000 年由 Mr. Hayek 收归 Swatch 集团后才逐步唤回过去的光荣回忆,更重要的是,十年之后的 2010 年雅克德罗位于拉绍德封的制表工坊风光开幕,面积为两千五百平方公尺,主要着眼于增长迅速的市场需求,选在拉绍德封更是别具意义,一方面品牌首间工厂即是创立于此,再者与集团内其他资源能够策略联盟、互利共享。除了此次前往品牌 '10 年新落成的制表工坊外,本刊也一併拜访了负责品牌表壳制作的工厂 FAVRE et PERRET。在 1999 年被併购的 FAVRE et PERRET 表壳厂,先前受託客户高达 130 个左右,不过以供应集团内部贵金属表壳为主,主要客户为雅克德罗、宝璣、宝铂与欧米茄,及少部份蒂芬尼与格拉苏蒂的委託,从此阵容不难想见 FAVRE et PERRET 的极高水平。由于厂内仍有些技术 Know-How 不方便公开,像是其拋光技术就很全面,所以仅供参访无法拍摄,不过基本上像是雅克德罗与厂方之间的合作,就是以品牌提供设计交由厂方画出技术图进行沟通, 再依序进行表壳样品制作等程序,每一程序基本上都有雅克德罗主导认可,像是品牌表壳的独特编号亦是由厂方代为操刀。

至于机芯的部份,是由集团内的高级机芯厂 Frédéric Piguet(于 '10 年更名为 Manufacture Blancpain)提供,所以此行到制作工坊的参访,并没有机芯研发与制造的过程,而是以机芯装壳、面盘装配为主。在工坊内部,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机芯成品、表壳成品,或是制作好的面盘,再经由工坊内的制表师加以装配,基本上不同的制表师负责不同的流程,有的人专职机芯装配,或是负责面盘的结合、 指针或细节的修饰以及检测,据其中一位制表师的说法一日大概可完成 15 只手表,不过还得视表款与功能复杂度而定,整体工坊产能会逐渐扩大。

 

 

La Chaux-de-Fonds 全新制表工坊
于 2010 年落成的雅克德罗全新制表工坊,位于瑞士鐘表重镇之一的拉绍德封,更是向品牌发源地致敬。

 

 

 

 

 

▲ 现代化传统制表理念
雅克德罗组装的过程由不同制表师负责不同部份流程,像是图中的制表师即小心翼翼地进行机芯组装,不过此工坊并不负责机芯的制作过程。

 

完美无瑕的半成品
工坊主要负责的是组装过程,图中清楚可见表壳、面盘、机芯、表圈,甚至表扣与鍊带,以及装配完成的完整机芯。

 

前面有稍微提到创办人皮埃尔与儿子设计的叁个机械人偶,在 1775年介绍给法王路易十六(King Louis XVI)与玛丽皇后(Queen Marie Antoinette)后声名大噪,当中第一个具有书写功能的活动人偶是由创办人亲手设计的,以其儿子亨利路易叁岁时的模样打造,可以上下左右书写 40 个字母,非常神奇,现藏于瑞士的纳沙泰 尔艺术与歷史博物馆。而在此行参观位于拉德绍封的雅克德罗工坊时,厂方则展 示了復刻版的机械人偶,虽然造型与尺寸都不尽相同。人偶服装的丝质上衣、皱 褶、袖口都很讲究,背心的配釦与刺绣装饰华丽一点也不马虎,下半身的马裤线 条分明收边仔细,连鞋子都做得很有型,而人偶所坐的桌椅也依循古典风格,採 用上等原木制作打磨而成,桌面的木纹、桌脚的刻纹都很用心。当人偶作动后, 可写出 "JD" 的品牌标誌,就如同两百年前的人偶,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笔触,不仅写出字母更是画出图案,虽然品牌机械人偶的独特早已名满天下,但实际看到人偶完成的作品时,还是令人惊呼连连。此外,机械作动时,人偶不只是进行手部的动作,就连眼睛也会眨,如实反映真人若进行相同动作时可能有的身体反应, 十分有趣。

在工坊的一隅也展示了部份品牌所珍藏的珐琅艺术表款,固然雅克德罗在机械人偶或是报时鐘的独门技术令人惊艳,但是时间一久没有经过保养修护,就无法展现其运转的美妙之处。但皮埃尔当时率领的一批珐琅工艺师、宝石工匠,在珐琅烧制的火候掌握、顏色的深浅、图案描绘笔触的细腻生动、宝石、珍珠的选择与排列与镶工,都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创造出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更成为现今雅克德罗手表设计中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 18 世纪超华丽时计宝盒 外观底色採用蓝色珐琅装饰,又以金边勾勒出华丽线条,除了上方镶嵌宝石更显贵气, 侧边写上 "Josephine" 的字样,另一侧以珐琅描绘出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 復刻版的机械人偶
皮埃尔最着名的创作—书写人偶 L'écrivain,此为品牌之后復刻的人偶,尺寸比原版小,限量 3 座。

 

解读雅克德罗的"8"大密码
如果要在数字中找出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符码,"8" 绝对是当仁不让, 两百年前事业横跨欧亚版图的 Pierre 更是深諳此道,发展出 Grande Seconde 系列, 让 "8" 深植于品牌的设计 DNA,形塑出雅克德罗独特的设计美学。位于面盘上半部的时分偏心盘,与刻意放大的小秒盘,两者交叠不偏不倚形成了一个 "8",相信这样的面盘配置很多人都能心领神会,出自雅克德罗经典的 Grande Seconde(大秒针)系列,是 1785 年品牌创办人皮埃尔的创意,也成为雅克德罗最重要的品牌特质。特别是 8 在东西方的文化都具有正面的意义,在中国风水与印度堪舆(Vastu Shastra)中象徵着圆满、永恆,在西方文化中象徵的是持续与重生,是相当具有力量的数字。对于当时销售网路已经横亙东西的皮埃尔来说,这样的设计特质无疑是左右逢源。不仅是将表盘排 成 "8" 字造型,Grande Seconde 系列的时分以罗马数字显示,下方的秒盘以阿拉伯数字显示,两者交叠的刻度也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其 实隐含了由古典向现代迈进的意味,如此的配置在当时相当前卫。 再者他刻意将小秒盘放大的原因,其实是对在他之前时间仅能由少数人读取的反动,希望赋予读时更个人化、世俗化的意义。

由此基础发挥,雅克德罗透过大明火珐琅詮释面盘,一批珐琅工匠传承粉末粗细的拿捏,藉由超过 1000 度高温层层烧制出完美色泽的独门祕诀,再加上结合珍珠与宝石镶嵌的技艺,让雅克德罗的面盘独具魅力,早在两、叁百年前就让中西的王公贵人心悦臣服。 品牌更引进现代技术,除了远近驰名的象牙白大明火珐琅外,更开发出需要 15 次涂层与炉烧的黑色、19 次涂层与炉烧的蓝色等更高等级的技术。除了创意与技艺外,以珍稀矿石制作面盘亦是品牌的 拿手好戏,从外太空翩然降临的陨石,到独特的砂金石、沙弗莱 石、金丝石等都非常罕见,就算不特别主打复杂功能,简单的设计 与不凡的质材却往往让雅克德罗的表款不同凡响。

 

▲ "8" 字特质无所不在
透过制表师将每一组件依序装配的过程,层层堆叠出雅克德罗强烈的 "8" 字品牌特色。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71》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