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现场採访 2011 BASEL WORLD

随着无论参展品牌、 与会人数都居表展之冠的 Basel World 落幕, 似乎可以着手为 2011 年的鐘表界下个初期的总结; 愈发受重视的大中华区成了行销上洞见观瞻的风向球, 各品牌为重振旗鼓对自家产品纷纷明确定位, 本次编辑部精心的全面介绍, 读者也可在此找到今年心目中理想的目标。
取材、文/编辑部.摄影/ Wing Au.资料提供/各大品牌

 

2011中国热盛况再临
年度眾所期待的 Basel 鐘表展,有人评价整体新款多有走保守、安全路线,看不出什麼新鲜事, 事实上这非各大表厂已黔驴技穷,而是市场需求法则的反映,从现场充斥着黄皮肤黑头髮, 并熙熙攘攘的普通话,不难发现其中最主流的市场还是大中华区莫属。

自利玛竇等传教士进入中国宫廷,首次带来了自鸣座鐘,欧洲于 18 世纪开始积极探索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当时的大清帝国正处于全盛时期。中大中华区的强力消费于这种复杂功能竞赛开始感到有些疲乏,但更主要的是,中国市场仍旧喜爱的经典的基本款式。中国文化固然在欧洲贵族间形成风潮,相对的,来自欧洲的各样新奇事物也传进宫内,尤以传教士进献的鐘表和其他仪器被当作科技成果受到重视,宫廷内就此兴起西洋鐘的玩赏风气,甚至特设鐘作坊聘 请西洋人为技师;为了赢得更多来自中国的订单, 欧洲鐘表商如 JAQUET DROZ 也顺应推出镶嵌玛瑙、 珍珠、宝石的「中国市场表」。回头审视 2011 年, 随着精品市场中国消费力的大幅攀升,另一种「中 国热」正在蔓延,亚洲吸引了大量外资前来投资、 扩点,交易,大中华地区毫无疑问的成为鐘表产业绝对的主流市场。

市场优先的产品策略
过去若某个地区销售成绩不佳,或许会归罪于该地区对高级手表的接受度尚未普及,但在金融风暴过后歷经鐘表市场重整,品牌思考更多的则是对顾客消费心态的瞭解,产品的研发方向普遍以市场需求为依归,市场在哪裡,品牌就会投其所好推出表款。根据瑞士鐘表工业联合会(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FH)的统计,目前整体瑞士 鐘表市场比起 '09 年已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 显然已经回到金融风暴前的业绩水准,甚至超前, 2011 年前叁个月的业绩也有两位数的成长,预计还会持续的稳定发展。即便鐘表市场的前景一片看 好,但各品牌并没有回到金融风暴前大量推出复杂 炫技以提升行销效果的回头路,相反的,就整体表 现而言多获得保守、低调的评价,当然也有高复杂功能的表款问世,但叁针表、薄型表等基本款式更是为数不少。这也许有部份原因是因为诸家品牌对于这种复杂功能竞赛开始感到有些疲乏,但更主要的是,中国市场仍旧喜爱的经典的基本款式。

大中华区的强力消费
每年都对各品牌销售额有高度贡献的大中华区市场,由在金融风暴中受挫最轻的中国首先带动强势买气,进而带动了高级鐘表市场的復甦,中港台叁地的销售额绝对稳居全球第一位。尤其中国对精品需求大增,多个品牌的成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庞大的本地市场,再加上旅游时境外的消费, 甚至佔了某些品牌年销售额的五成之多。为此,几乎所有的高级品牌都已经在一、二线城市抢滩,并或多或少都会针对大中华区拟定行销策略,包括推出即将到来的龙年应景产品、在设计上融入东方元素,并起用华人熟知的明星为国际代言人,例如 浪琴表之于林志玲、艾美表之于张卫健、雷达表之 于刘若英等。甚至在表展中出现了所谓的「中国房间」,专门招待来自中国的经销商和媒体。大体而言,中国对瑞士鐘表界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庞大,就如同 18 世纪的盛况。

重视品牌价值
包括日本、英国和中国等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都开始发展制表行业,瑞士鐘表因应竞争对手的增加,除了沉默等待市场机制将弱者淘汰,多半主流品牌也逐步强调自己的优势,开始在传统价值和歷史传承中寻求灵感。或许经典的造型可以被模仿, 但悠久的歷史却是如何也不能复制,瑞士鐘表的百年歷史得天独厚,无论是高端技术或精致工艺,都比新兴品牌来得更加成熟,坚强的实力足以研发出领导市场的产品,藉以和二流品牌产生区隔,而这 也是瑞士鐘表长久以来深获表迷和收藏家们喜爱的原因。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72》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