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叁问表工坊 SEIKO

自 2006 年小自鸣、2008 年睿智两表款后,2011 年 Basel 发表的第叁新作——Credor Spring Drive十进位叁问, 亦为品牌 130 年的工艺坚持及研发突破做出最佳礼讚。用悦耳风铃鸣声提点时间的逕行, 看日本制表达人如何精选代表日本的声音,再次与时计结合,在世界制表领域吐纳大和风韵。
文/ Lan Chang.摄影/高桥和幸.资料提供/ SEIKO

 

「寻找八百年日本之音」 View of 塩原研治
作为制表业界的专业职人,塩原先生有着让日本制表工艺超越世界的企图心,130 週年之际,史无前例的将特制名音置入腕中时计。耗费叁年时间研发一只表,完全展现出日本人究极的坚持。桔梗花工整的花型,自古以来早已被广泛使用在日本家徽设计上,代表着严谨、踏实,穿着绣上信州山原生桔梗图案的白袍,呼应工技上的一丝不苟、细腻精练,塩原先生身衔「现代名匠」殊荣,为纪念精工 130 年 的歷史,再度突破自家品牌制表里程碑,用叁问的自鸣敲响 SEIKO 下一个百年。

然而对于声音的嚮往,使得塩原先生对能够代表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有着极高的热情, 日本有所谓的「日本之音百选」,包括虫鸣、风 铃、祭典上轿夫台神轿的吆喝声等等,2006 年 设计 Spring Drive Sonnerie 小自鸣表时,就是从日本本之音百选中找到技术上可行的,于是选择了 「磬」,作为自鸣的音响。

1958 年生,1976 年进入 SEIKO EPSON,1999 年领军成立 Micro Artist Studio,研发超过 20 项商 品。塩原先生曾说:「虽然瑞士是鐘表的发源地,非常多极佳的鐘表工艺发生在瑞士与德国, 但只要本着兢兢业业的精神,我相信日本的制表能力在世界鐘表的排名上,将有超越瑞士的一天。」塩原先生其实是个靦腆的人,话不多。 但一提到他所熟悉的制表领域,整个人就会活跃起来,滔滔不绝的开始阐述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信念与愿景,就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似乎也是性情中人。这次塩原先生为新叁问表煞费不少苦心,但对于完成品显露出自信的眼神: 「2011 年的明珍大箸叁问表最大的特点即是声音非常清脆,并且音质可以绵延不绝,而且突破空气阻力,传动无声,这点是瑞士叁问表做不到的。此外採用十进位报时,不採用刻,是为了方便亚洲人听取,而啟动时龙头也会锁住, 是首创的安全设计。材质部份特别选以日本百年制钢专门——兵库县明珍家族所铸的特殊金属,为此款叁问表打造清脆纯净的铃声。」

藉由梦幻般的工业设计技巧来阐述风雅的日本传统元素,这样的纯粹的执着,成就了 Credor Spring Drive 叁问表清脆美妙的共鸣,相信这会是 130 週年最完美的时间印记。

 

日本之声新代表
歷经搜寻探访与无数测试,明珍火箸风铃的独特鸣响成了Credor Spring Drive叁问表中日本精神的代表。

 

▲ 严谨的手工 专注的心
每一个细小的手工零件,都是工房中的时计职人,投入全神贯注的精神,其中更能看见日本人严谨的民族性。

 

「现代的名工」塩原研治
知名日本时计职人,1999年成立SEIKO Micro Artist Studio;2003年以日本史上最年轻得奖者的身分获颁「卓越技能者——现代名工」。

 

「日本制表工艺的基地」 Micro Artist Studio 的使命
传承,是「微型艺术大师工作室」重要的精神指标,被视为时计职人的使命, 以超越制表工艺发源地瑞士为目标,不断精益求精。

始终为微型艺术而努力
若制表工艺精湛如涌泉,那麼 SEIKO 的技艺源头来自 SEIKO EPSON,位于日本长野塩尻的「信州——时之匠工房」,成立于 1998 年;隔年 成立 Micro Artist Studio「复杂时计研发部门」,由塩原研治先生领导。如果从字面来上演绎,即是「微型艺术大师工作室」,此工作室亦超越工业研发既有的刻板印象,将制表的工艺注入更多人文艺术的创意与想法。其与 2004 年加入盛冈 SII 厂的「雫石高级时计工房」同为 SEIKO 集团中最顶级的制作团队。

Micro Artist Studio 负责 SEIKO 集团品牌中,高附加价值机芯的开发制作,从规划、设计、制造、组装以及调校,从头到尾都在此工房悄悄完成,工房内专业制表师的精湛手艺让订单应接不暇。2006 年推出的 Credor Spring Drive 小自鸣表,以日本传统的「磬」入声,是相当具代表性的杰作;2011 年 SEIKO 创业 130 年所推出的第一只 Credor Spring Drive 叁问表,也来自该团队精心的开发制作。时之匠工房的运作就像集团的心臟,是 SEIKO EPSON 企业体的核心能源,技艺的精进与创意的投入,更能不断漂亮的刷新日本制表龙头的纪事。

1937 年,SEIKO 在东京龟户设立第二精工舍, 当时包括了在东京的龟户工厂(现在的 SEIKO Instruments)与在长野县的諏访工厂。两厂在二战中曾经因战事受到影响,一度被迫停止生产工作,有鉴于此,于是 SEIKO 就把主要生产线从东京迁移至諏访,直至 1946 年到1948 年才渐渐恢復生产。

到了 1959 年,第二精工舍的諏访工厂,独立出「諏访精工舍」,后来在 1985 年 SEIKO 与 EPSON 合併,也就是现今位于长野县塩尻市山区 SEIKO EPSON 塩尻事业所,是一处四周绿意盎然的清新之地,独立的地域特色,似乎呼应自制机芯独特的荣耀。SEIKO 于是在 1998 年成立了「信州时之匠工房」,其中区分为主要负责 Spring Drive 机芯及 9 系列机芯的 The Takumi(Mastery)Studio「匠工房」、TheJewelryStudio「 宝饰工房」负责贵金属与高级珠宝的处理,以及前述介绍的 Micro Artist Studio「 复杂时计研发部门」负责自制机芯的研发工作。工作室裡的制表师个个都拥有国家级的技术认证,生产的产品则供应整个集团所需。SEIKO 在 2008 年发表「Credor 睿智」的 7R08 与「Credor Spring Drive 叁问表」的 7R11 等皆来自此工作室。

有着超越瑞士的野心,匠工坊的严谨态度是成功的要素,儘管宣称已经可以量产,但量少质精的品质依然需严格把关。除研发之外,工作室有一区专属负责组装及测试;出自匠工坊的表款都必需通过 -10∼60 度的温度测试,以及「真实的」防水测试。「独立制表」是SEIKO 最大的特质,更是一间表厂傲人的价值所在, 以企业为主体进而追求 "Watch Maker" 的本质精神,弥足珍贵。

 

一窥高级机芯的产房
暗色深沉的原木工作桌,给人一种安静稳定的感觉,这就是微型艺术工作室的面貌,供应集团的高级机芯皆出生于此。

 

▲ 机芯零件才是焦点
一只只机芯零件,个个都是聚光灯下的主 角,要组成一枚完整的机芯,就像打造一场交响乐,任何ㄧ个元素都极其重要。

 

难得一见的杰作设计图
Credor Spring Drive叁问表机芯部份设计图, 上面标驻着笔记,看不见的图框底部其实特别标註着 "Staff Only"。

 

▲ Micro Artist Studio
由塩原研治先生领军的SEIKO EPSON微型艺 术工作室——复杂时计研发部门,以传承日本制表工艺为使命。

 

▲ 微型手工制程
微小的机芯零件纤薄轻巧,必须透过放大器材精密的组装、测试,其所需要的专注及心力的投入让人感佩。

 

匠工房的「寧静震撼」
早在 1977 年,SEIKO 已在瑞士提出 "Spring Drive" 的机构理论,虽然 Swatch 集团也曾提出过相似研究,但时至今日有能力推出原型,且
以纯熟技术量产的,依然仅属 SEIKO 集团。在2005 年的 Basel 表展中,宣布已有能力让 Spring Drive 机芯「量产」,一度让表界大为震惊。而 SD 机芯由于採取手工组装,所以产量实在有限。

既有的擒纵系统,是利用摆轮前后左右的摆 动作为时计的运作基础,却会因为机械零件的物理性质导致精准度不完全的问题,机械零件的损坏率也因此提高。但在 Spring Drive 的机械结构中,不需要任何的擒纵机制;其机芯的运转是将传统的左右两个方向摆动的摆轮,改转为单一方向转动,单旋的方式能让磨损降到最低。因为摆轮改为单向转动,使得指针受驱动时能够平滑顺畅,代表复杂时计系统走向「寧静」革命,但影响力不容小覷。

结合机械能、电子、电磁能叁种能量,成就了精工独创的「叁能整律器」(Tri-syncho Regulator)此装置取代了传统的擒纵器,解决了机械表中最不稳定的部份,整合了转动发条的 机械能量,并且由机械能转换为电力提供石英震盪器,还能有处理转轮每秒 8 圈的电磁力; 保有机械表和石英表的优点,包含以机械原理设计的发条动力、石英表电子式的精准以及电 磁力控煞造就的流畅。自动上鍊、动力储存 72 小时,Spring Drive 机芯精准度达每日 -1∼+1 秒, 远远超过瑞士天文台认证的每日 -4∼+6 秒。不 同于义大利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一板一眼,或 许就是日本人讲求精准的态度,让同时拥有机械表工艺又完美无时差的复杂时计震慑全球表界。

大部份品表者往往认为,全机械式的复杂时计代表着工艺的象徵。石英表在保值度上与机械表款完全无法匹敌。然而 Spring Drive 这种「第 叁类」表款,是否因为不完全是机械表,而大大降低收藏价值?价格上却又不能以石英表来定义。甚至有人认为机械表电子化是无意义的改革。但其实在 Spring Drive 机芯中有 95%以上 的机件为机械式机件,只有不到 5%(仅擒纵装置部份)使用到电子相关零件。这样的比例其实保有复杂时计的工艺性质,却又能兼具石英式精准的表现。如此完美的结合,何必用其他表款的定义来检视,它独树一格、自成一派, 谁能取代呢?

 

▲SEIKO Spring Drive 机芯
Spring Drive机芯是精工歷经28年研发,并须由 5 位高级鐘表技师合力组装,平均每位技师单日产量仅5到6枚。

 

▲ 时计职人的专业荣誉
匠工房某处的墙面上高掛着「时计修理一级技能士」的照片及简歷,列开 15 位,每位又各有所长,专业阵容令人折服。


 

年产五只的真正原因
透过肉眼佩戴放大镜,精雕细啄打造的零件,每一部份都极其用心,是 SEIKO 手工制表工艺价值的体现。

 

▲ 7R11 手动上鍊机芯/18K 玫瑰金、蓝宝石水晶玻璃、透明底盖表径 42.8mm/厚度 14mm/鱷鱼皮表带附 18K 玫瑰金叁折式按压安全扣带/蓝宝石水晶玻璃/JPY 34,650,000(约 NT$ 13,900,000)/时针、分针和秒针/动力储存显示/十进位制叁问功能/112 石/精准度:月差 ±15 秒/72 小时动力储存(在不使用叁问功能时)/机芯直径:36.6mm,厚度:7.8mm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74》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