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陀飞轮设计

传统上由于机芯轮系的排列往往是从发条盒一路连接二番车、叁番车、四番车、擒纵轮再到末端的游丝摆轮等擒纵部件,在固定的设计逻辑影响下,纵使陀飞轮多了一组旋转外框,但大体而言它还是会被安排在机芯面盘侧的角落(常见的陀飞轮固定位置不出6点或12点方向,但排列于面盘各处边缘的设计倒也时有所闻),此种机芯设计的变动相对不大,而真正需要对结构进行改造的陀飞轮,往往是採取置中于面盘的这类稀有类型。
最早出现的中置陀飞轮腕表为OMEGA在1994年所推出,当时OMEGA推出这种罕见设计的原因不难推想,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证明本身的制表工艺水准,中置陀飞轮的出现代表着传统的中央指针设计并不能套用至其身上,因为擒纵系统佔据了面盘中央,顶多只能在陀飞轮框架上加装指针显示小秒,不过时、分指针中轴就必须另觅它处或採用其他显时方式,因此中置陀飞轮不只是所处位置非常吸睛,就连其时、分显时装置通常也蕴含了表厂的设计巧思,透过以下例子便能略窥一二。

▲OMEGA中置陀飞轮机芯
OMEGA 1994年开表坛先例发表首只中置陀飞轮腕表,其重新调整机芯结构突显制作难度。

OMEGA中置陀飞轮腕表
1994年正逢机械表重新復兴的起步阶段,OMEGA能在此时推出中置陀飞轮设计被认为是一件艺高人胆大的举动,在当时採用自动上鍊的陀飞轮作品原已不多,何况是将陀飞轮放在面盘中央的设计!OMEGA当时将陀飞轮桥板做成"Ω"的形状,并搭配一枚指针使得中置陀飞轮同时兼具了中央秒针的功效,而时、分显示则是利用神祕鐘的原理,将两枚指针夹于蓝宝石水晶盘之间,透过蓝宝石水晶圆盘外侧的轮齿与机芯轮系接触,进而带动腕表走时。其他OMEGA中置陀飞轮的设计尚包含其表冠只能纯粹用来上鍊(向下上鍊的方向与一般腕表也不一致),而该表若需调时则要另外操作表背上的一枚特设表冠,凡此种种细节设定均让OMEGA的中置陀飞轮腕表显得原创感十足。歷年来品牌也尝试推出中置陀飞轮的衍生款,例如採用鏤空机芯、融入镶钻工艺,乃至导入OMEGA着名的同轴擒纵系统等,挖掘出此独特设计的丰沛潜能。

▲陀飞轮进驻视觉中心
OMEGA是将陀飞轮置于腕表面盘中央的先驱,此举使陀飞轮完全佔据佩戴者视觉中心。

▲特殊调时设定
除了视觉效果独特,OMEGA中置陀飞轮连调时都需额外透过表背的特设表冠进行操作。

▲机芯结构异于传统
OMEGA中置陀飞轮将发条盒设于摆轮下方的设计打破传统机芯的常规,制作难度更高。

▲升级鏤空化设计
自初代作品至今,OMEGA不断替中置陀飞轮挹注新意,如採用鏤空设计强化机械立体感。

BVLGARI中置陀飞轮腕表
DANIEL ROTH曾在1999年时开发出一种专利的Papillon®显时系统,特徵是运用面盘上两枚六边形指针呈现蝴蝶双翅的意象,直至DANIEL ROTH被宝格丽纳入麾下后,如此特殊设计还是不时出现在宝格丽的腕表作品上,如2015年品牌就又再以此显时机制为基础,分别推出跳时腕表以及中置陀飞轮腕表。其中中置陀飞轮与Papillon®系统的搭配更是水到渠成,因为它原本的轮系结构就不是走常规路线,过往常见的配置是在面盘12点方向开立跳时窗,中央设置秒针,而Papillon®分鐘指针则分布在秒针轴心外围,再搭配面盘下半部的刻度走时,正是由于时、分显示不採传统的中轴指针形式,因此陀飞轮装置移至面盘中心位置不需经歷重头做起的大改造工程,自从DANIEL ROTH内化成为宝格丽旗下一条产品线后,这也是品牌首见尝试Papillon®系统结合陀飞轮装置的组合,两种设计高度契合的成果让人备感惊艳。

▲Papillon®系统首见陀飞轮
宝格丽的Papillon®显时系统十分独特,2015年融入陀飞轮设计顺理成章採中轴设定。

▲表背透露机芯结构端倪
由表背露出的部分机芯轮系结构可见其与传统形制的区别,此外表背尚有动储显示资讯。

▲与中置陀飞轮相辅相成
Papillon®系统利用两枚指针循环指示分鐘,跳脱中轴指针框架有利于陀飞轮置中。

▲跳时显示机制
宝格丽採用跳时视窗与Papillon®系统搭配,腾出机芯中轴位置恰巧能容纳陀飞轮。

VIANNEY HALTER中置陀飞轮腕表
除了前述两款由主流品牌所推出的中置陀飞轮,向来创意过人的独立制表界也不乏类似的设计,像是瑞士制表师Beat Haldimann就非常擅于此道,他曾制作出具有双摆轮结构的中置陀飞轮抑或结合叁问功能的中置陀飞轮等;至于另一位较为人所知、曾摘下2011年GPHG最佳制表师奖的Vianney Halter,更是于2013年凭藉Deep Space Tourbillon这款作品摘下GPHG创新突破奖,这只得奖作品也是一款中置陀飞轮腕表,不过它的陀飞轮乃是具有立体化设计的进阶版本!过往表坛的叁轴陀飞轮如芝柏是设在9点方向、FM将之固定于6点方向,VIANNEY HALTER的中置叁轴陀飞轮则又更为罕见,表款的陀飞轮轴心角度呈互相垂直,由内到外的框架旋转週期由40秒、6分鐘再到30分鐘不断运作,至于弧形时分指标则是围在面盘周围绕行,几乎将整只表化作陀飞轮的舞台,不过表款包括46mm大表径之外,整体的厚度也相对惊人。

▲Deep Space Tourbillon
表款设计灵感来自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太空站,叁轴陀飞轮又与天体运行的理论相结合。

▲转速各异的叁重框架
由内到外的叁个框架分别以叁种速率旋转,同时硕大的陀飞轮也几乎佔满了整个面盘。

▲弧形时、分指针
时、分指针围在面盘外缘,并因应立体陀飞轮形成弯曲弧度,兼顾实用与美观效果。

▲极有份量的垂直空间
表款整体厚度达19mm,这是因为机芯复杂度高,同时叁轴陀飞轮需预留相当的运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