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游丝设计形态

我们常说机芯犹如一只腕表的心臟,而擒纵系统则像是赋予机芯生命力的灵魂,至于擒纵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枢纽便非攸关走时精准度的游丝莫属——游丝在收放之间的规律运动促使摆轮摆动,也是时计据以调速的根源。时计装置在1675 年时由荷兰物理学家Christian Huygens开发出一种内含螺旋状游丝的新型摆轮,并连带启发后世利用摆轮游丝等时性规律达成掌控走时准度的概念,这项发明至今仍广泛应用在腕表中,并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早期的游丝多半由铁基或是其合金制成,但因此类材质难以避免受潮生锈、受磁导致彼此吸黏,或是弹性系数较低而增加动力输出负担等先天缺陷导致影响走时表现,故逐渐被表坛所淘汰;迈入20 世纪后因为合金技术的进步间接造福了腕表产品,例如诺贝尔奖得主C.E. Guillaume 发现由64% 的铁和36% 的镍组成的Invar 因瓦合金,或是1930 年代ReinhardStraumann研发出由五种金属合制成的Nivarox合金⋯⋯等,均有效改革过往铁基材质的缺点。

进入现代,高科技辅助下的游丝材质进化仍在持续进行中,例如抗磁功效显着的硅材质成为表厂新兴宠儿,藉此来达到优化走时性能的目的。除了材质之外,历年来表坛也在一致的结构基础下发展出不同的游丝样式,大致可由外型特徵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腕表的核心枢纽
腕表依靠游丝进行规律收缩运动,据以肩负掌控走时精准度的重任,堪称腕表核心枢纽。

平游丝

最早由Huygens 研制出的游丝即是呈现水平捲曲的外观,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表坛上主流的设计形态,平游丝通常外端会被固定在游丝头上,内端亦透过一固定栓与摆轮相连,彼此间不断交互作用驱动腕表规律走时;平游丝在20 世纪中期因为腕表的蓬勃发展而不再独大,不过1980 年代甫经过石英革命衝击后的众表厂又开始纷纷用回平游丝,因为它比较适合大量生产,在当时百废待举的制表环境中是相对保险的最佳选择;直至今日平游丝还是市场上的最大势力,几乎约有90%以上的腕表还是使用此类设计,且其运作品质随着材质用料的进化相较过往也更能让人信赖,目前业界正夯的硅材质游丝由于制程上多採一体成型设计,因此也几乎都是平游丝形态。至于有关平游丝的特殊案例,像是亨利慕时部分的高阶表款便会运用两枚平游丝叠置的组合,来达到更精准掌控腕表走时的效果。

▲百达翡丽旗下机芯

表王旗下的机芯主要以平游丝设计为主,如品牌经典超薄机芯240 即是属于此类形态。

▲朗格旗下机芯

向来注重品质与细节的德式制表典范朗格,作品如L051.1 机芯也是使用平游丝搭配螺丝平衡摆轮。

▲爱马仕基础机芯

2012 年爱马仕确立了两枚男女表基础机芯均为平游丝设计,图为搭载于男表的H1837 机芯。

▲沛纳海新进自制机芯

P.4000为沛纳海甫于2014年下半推出的自制机芯,除品牌首见微型自动盘,其同採平游丝。

双层(宝璣式)游丝

由于平游丝收缩与扩张时,其几何中心也会随之改变、不完全与摆轮轴心一致,长久下来会对走时产生影响,有鉴于此,宝璣大师在1795年提出了Overcoil Spring 双层游丝的设计,其与平游丝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因游丝最外圈会再同步向上并朝内弯曲,由侧面观之遂比平游丝多加上一层,双层游丝的优点在于能缩短游丝内外两端重心的水平距离,此外因为第二层上绕游丝的关系,也能降低游丝之间产生摩擦的情形,这些改变均是出于有效增进等时性的考量;表坛中另有一种採行Phillips Curve 的游丝设计也被归类为双层游丝,其与宝璣式游丝的形状略有出入但仍较平游丝有着更好的等时性与较小的方位差。跨入2000 年后,有愈来愈多表厂开始启用双层游丝设计来提升作品素质及突显本身的制表工艺深度,目前表坛应用双层游丝最彻底的莫过于全系列均换用双层游丝的劳力士,在平游丝仍是业界主流的情况下显得独树一帜。 

▲宝璣为双层游丝创始者

宝璣于双层游丝的设计贡献良多,如Tradition7047 配有双层硅游丝便是目前表坛仅见的成就。

▲亨利慕时常见双层游丝

除了别出心裁的双游丝机制,亨利慕时旗下机芯应用双层游丝的比例相对多数表厂均来得高。

▲IWC新世代手上链名机

2011年IWC推出59210这枚品牌新生代手上链机芯,规格上展现与时俱进的内涵,其亦配置双层游丝。

▲劳力士全系列双层游丝化

向来对腕表品质近乎苛求的劳力士,近代开始全面导入双层游丝系统以优化作品性能。

立体游丝

游丝的立体化设计并非始于科技发达的现代,而是早在怀表盛行的年代便已经问世,此种立体化设计最常见的样式为筒状结构,过往主要出现于船钟这类需要高精准度的时计装置,因为其游丝叠层而上的关系,使每圈游丝距离圆心的距离相当,是改善平游丝缺陷的极致解决方案,甚至也成为当年宝璣大师研发双层游丝的灵感来源。

立体游丝虽然益处显而易见,但也相对要吃掉更多空间,所以此类型设计应用在腕表的例子仍属少见;近年提及具有立体游丝的代表作品,例如积家于球体陀飞轮2、3 号曾先后推出的筒状游丝以及进阶版的球状游丝,另外万宝龙推出的Tourbillon Bi-Cylindrique则拥有稀奇的双层筒状游丝,内外两组游丝虽循反方向收张,但产生的扭距却是大小相同,有效提升等时性。而宝格丽的海上雄鹰问表也在挹注恆定动力系统之餘再加码筒状游丝,目的同样是锁定于呈现至高精准度。

▲积家筒状游丝

积家自2006年球体陀飞轮2号首次使用筒状游丝以来,其后也陆续沿用至双翼双轴陀飞轮中。 

▲宝格丽筒状游丝

宝格丽的海上雄鹰问表大幅融入早期船钟的设计特色,其中亦包括筒状游丝。

▲万宝龙双层筒状游丝

万宝龙发表的Tourbillon Bi-Cylindrique配置具有内外两组游丝的筒状设计,促成更优异的等时性。

▲积家球状游丝

积家推出球体陀飞轮3 号因应球状的陀飞轮外框同步换上球状游丝,犹如筒状结构的进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