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Top Banner 桌機版

高速迴转的境界线 GF & TAG HEUER

过去曾经有一派说法是以装置的转速来判定陀飞轮技术含量高低的,甚至以此来界定陀飞轮和卡罗素,儘管眾说纷紜,但陀飞轮转得愈快,要解决的问题愈多却是肯定的,别看它整个装置不过指头大,但它同样要面对惯性、离心力这些问题,愈快,真的愈难。
文/Kyo Sun·摄影/Rick Lou·资料提供/各大品牌


GREUBEL FORSEY Tourbillon 24 Secondes Contemporain
离心力、质量惯性原本就是高速陀飞轮最主要的问题,这一点在倾斜的陀飞轮上更加重要,因此在加快了陀飞轮的转速之后倾斜角度势必也得做出对应的调整,而这个 25 度就是他们计算出来的最佳解答。


24 秒陀飞轮是 GREUBEL FORSEY 的第叁项发明,具体的技术是一颗倾斜 25 度、迴转週期只有 24 秒的高速陀飞轮。GF 的成名作 30 度 双陀飞轮,这款跟它相比不但倾斜角度、迴转速度都不同(30度双陀飞轮的内层1分鐘一 圈,外层 4 分鐘一圈),更根本的差异应该是在于一个是单一陀飞轮、一个是单体双轴陀飞轮。倾斜式的陀飞轮(或者说是倾斜式的擒纵器)可以说是 GF 对制表的核心价值,离心力、质量惯性原本就是高速陀飞轮最主要的问题,而这一点在倾斜的陀飞轮上更加重要,因此在加快了陀飞轮的迴转週期之后,倾斜角度势必也得做出对应的调整,而这个 25 度就是他们计算出来能够彻底发挥倾斜陀飞轮的优点、同时还能确保装置在离心力下的稳定性的最佳解答。 从 2004 年 GF 首次推出 30 度双陀飞轮以来,如今倾斜式陀飞轮已经不像当初那麼罕见罕闻了;当然这仍然是目前制表业界最顶尖的复杂功能,但我们已经能在愈来愈多主流品牌的产品中看到类似的技术了(其中有的是出自他们的手笔,有的则否),事实上在电脑辅助 下,像这种需要庞大复杂力道计算的结构已经从过去的「不可能」,逐渐发展到可行、甚至能被学习、模仿了,但无论如何 GF 的开创之功还有领导地位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24 秒陀飞轮最早是在 2007 年发表的,当时表款採用的是 GF 着名的突出式表壳,而这也是这种表壳形状首次出现在他们家的实际产品中。如今我们不太确定当初这样的设计是否关系到机芯的结构非得如此不可,但在 2012 年推出的新版 24 秒陀飞轮却的确将装置收到了表径之内,恢復了传统的圆形表壳。观察 GF 歷来的表款可以发现他们像陀飞轮的装置的确有模组化在各个产品之间流用,不过不同款式的机芯整体却都是重新设计的,这款也是同样情况,儘管表面上的元素都相同,但配置却经过了大搬风。

新版儘可能地将陀飞轮呈现出来;旧版是在面盘上开视窗,使用者从表面比较不能感觉到倾斜陀飞轮的立体感,新版基本上根本没有面盘,表面上看到的就是机芯的基板,陀飞轮的四面八方几无任何遮蔽,甚至连陀飞轮表桥都改成了蓝宝石水晶的,由此的确是更能展现出表款在机械结构上的特色和乐趣。

 

 

 

▲GREUBEL FORSEY Tourbillon 24 Secondes Contemporain
18K 玫瑰金材质/GF 01c 手上鍊机芯/时、分、小秒显示/动力储存显示、倾斜式 24 秒陀飞轮装置/鱷鱼皮表带、折叠扣/蓝宝石水晶镜面、螺丝固定式透明底盖/防水 30 米

 

 

 


▲彻底露出的陀飞轮
旧版其实也有试图突显陀飞轮的立体感,其中表壳突出部侧面的透明视窗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不过毕竟不如新版的直接而全面。装置的底部同样做了 24 秒的刻度,不过真正的小秒盘位在上方 9∼10 点间。


▲开面式表面设计
少了面盘可以直接看到时分针是透过很夸张的支架才能拉到表面的高度,同时动力储存显示的齿条在动力低下时也会从底下露出来。其实表款的右半部还是算有盘面的,不过印象远不如开面半边的强烈。


▲独立制表的浪漫
其实突出式的表壳最早是出现在四陀飞轮的原型表上,不过四陀飞轮实际产品化要等到 2008 年,因此反而是 24 秒陀飞轮率先採用。表侧同样镶有铭版,上面刻的是 GF 的制表理念。


TAG HEUER Carrera MikrotourbillonS
豪雅对计时走时分离这项机制的研发将近十年,时至今日他们对这套系统的基本结构已经相当纯熟了,再往上加码似乎也成了接下去不得不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双陀飞轮的计时码表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的产物。


MikrotourbillonS 是 TAG HEUER 豪雅的「计时/ 走时分离」系统中迄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从 2005 年的 Calibre 360 开始算起,豪雅对计时走时分离这项机制的研发将近十年,时至今日他们对这套系统的基本结构已经可以说是相当纯熟了;当然,早期的 Calibre 360 还是直接在 ETA 2892 上加装计时模组,实验性质还重,这整套技术的一体化、成熟化应该要从 2011 年以后的 Mikrograph 100 开始算起,但无论如何到了 MikrotourbillonS 推出的 2012 年时双轮系各自独立的结构对豪雅来说已经很有基础了,因此再往上加码似乎也成了接下去不得不这麼做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嘛就再拉高震频,要嘛就增加机芯的复杂程度,而后者就催生 了这款双陀飞轮的计时码表。

其实不要说是双陀飞轮,在这之前豪雅连陀飞轮表都没出过,只是在这款上头所谓「品牌第一款陀飞轮」的话题性远远比不上它分离式系统本身的魅力。MikrotourbillonS 的两个陀飞轮是完全独立的,一个是负责走时轮系的正时,一个是计时轮系的正时,简单来说就是将他们计时走时分离机制中两个系统的擒纵部都升级成陀飞轮。

两个系统中负责走时部份的是震频 28,800vph 的一分鐘陀飞轮,这个规格以时下业界累积的 Know-how 来说不算很难,但计时部份的就很麻烦了。负责计时的陀飞轮震频 360,000vph,迴转週期为一圈 5 秒,也就是一分鐘要转 12 圈;两个数字当中 3 万 6 千转对豪雅来说相对容易些,毕竟他们在这一部分累积的经验很多,相形之下 5 秒一圈的高速陀飞轮才是更大的问题。轻量化自然是第一要务,不论是考量到动力消耗或是质量惯性这都是个重要课题;豪雅在这裡採用了所谓的「无笼架」结构——当然,实际上陀飞轮装置不可能真的没有笼架,这裡所谓的无笼架只是尽可能地将笼架简化,整个装置几乎只用最小的桥板从中央、底部固定住擒纵轮系,从而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此外这颗计时陀飞轮是用来当码表用的, 要能够应付瞬间啟动、停止、再啟动的操作需求,而对陀飞轮机构来说由静止状态再啟动其实是一大难题,因此这裡对于如何将发条扭力瞬间转换驱动陀飞轮的动力传输肯定也下过一番功夫。



▲TAG HEUER Carrera MikrotourbillonS
18K 玫瑰金、鉭金属材质/自动上鍊机芯/时、分显示/动力储存显示、双分离式陀飞轮装置、 1/100 秒计时码表功能/鱷鱼皮表带、折叠扣/蓝宝石水晶镜面、螺丝固定式透明底盖/防水 100 米


▲计时停止的煞车系统
计时陀飞轮的煞停是透过一根鉤状的槓桿,弯勾的方向和摆轮垂直,计时停止时会抵住摆轮煞住整个系统。相形之下朗格的陀飞轮停秒机构比较复杂,不过这跟两者摆轮的种类不同也 有关系。


▲高速运转下的储能
机芯是透过同一个表冠来为两个系统的发条上鍊,其中计时系统的动力储存大约是 60∼80 分鐘,而能够维持 1/100 秒精度的则是在头 10 分鐘,以这样的震频和陀飞轮转速来说已经相当不易了。


▲工业风格设计
表款的设计走工业感风格,从陀飞轮表桥到表耳侧面的鏤空都很有建筑钢骨的印象,是豪雅近年偏好的风格。表款的作工堪称精致,虽然是较粗獷的设计,但像陀飞轮表桥各个切面的打磨都还是很细。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106》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