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钟表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只OMEGA Speedmaster Professional(欧米茄超霸专业版、也就是登月表)几乎等于实现一个梦想,它既是第一只伴随太空人登上月球的手表,也象徵着人类探索精神的结晶,国外有表友在购入Hesalite碳纤维玻璃胶镜面版本的登月表三年后,分享了他对这款经典时计的深刻观察,这份心得不是要谈什麼钟表神话,而是关于一只日常佩戴的超霸,如何在长时间使用下展现它的真实面貌。
▲Source:Chrono24
经典的耐看与细节的魅力
登月表的设计几乎没有大改过,这一点对收藏家而言有加分作用,自1960年代末以来,42mm的表径与47mm的表耳距离成为它的黄金比例,这样的尺寸让它既保留了运动表的气势,又不会在中等粗细以下的手腕显得笨重。
▲表友认为登月表设计历久弥新,黑色阶梯面盘耐看百搭,无论正装或休閒皆展现经典气质。Source:Chrono24
虽然手表厚度约13.5mm,但由于表壳的斜角与曲线修饰得好,实际上佩戴起来比数据看起来更纤细,面盘则延续了传统的黑色阶梯式设计,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深灰与漆黑的变化层次,细节如「数字90上方圆点」的测速计刻度、微微凹陷的小表盘等,都是对历史致敬的巧思。这种设计即使在表友入手三年之后仍然耐看,无论搭配链带、皮带或NATO表带,都能呈现不同风格,对这位表主而言,这正是超霸最令人着迷之处,能轻松在正式与休閒之间转换,从会议室到周末旅程都不突兀。虽然碳纤维玻璃胶镜面版本没有蓝宝石镜面那样的现代感,也少了透明底盖可欣赏机芯,但钢制底盖上刻有NASA认证与登月纪念铭文,让整只表更具传奇氛围。
▲Hesalite镜面质感温润但易刮伤,所幸可用拋光膏修复,不会造成太大困扰。Source:Chrono24
机芯与性能表现稳定和精准
现行的超霸登月表搭载手上链的Co-Axial Master Chronometer机芯,通过METAS认证,具备每日0~+5秒的精准度与15,000高斯抗磁性能。表友在三年间的佩戴经验中观察到,实际走时每天约快1秒,几乎完美,这样的稳定度不仅符合官方标准,也让人对其内部品质产生信心。然而,作为手上链表,它仍有使用习惯上的挑战,50小时动力储存意味着大约两天就需要重新上链一次,要完全上满约需转动表冠70圈,长期下来手指难免有些疲累,虽然比前代机芯手感滑顺许多,但对忙碌的人而言,这是一点需要适应的小麻烦。
表款防水50米虽不是潜水级别,但已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泼水情况,表友坦言,他还没让自己的登月表下过水,但这种结构上的坚固性让他佩戴起来更放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斜角设计的指针与刻度让可读性很高,即使在不同角度或光线下,时间仍一目了然,对于日常佩戴而言,这是一个实用却常被忽略的优点。
▲手上链具仪式感且走时稳定精准,但50小时动力限制使频繁上链成日常小挑战。Source:Chrono24
品质与耐用性三年后依旧可靠
三年下来,表友最意外的发现是这只表「几乎没有老化」跡象,铝质表圈没有任何退色或刮痕,表冠、按把与表扣依然操作顺畅,链带部分的佩戴感极佳,内外打磨都圆润细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刮手,尤其链带的拉丝处理耐磨性出色,比表主其他手表更不容易产生刮痕,就算偶尔出现刮伤,也几乎不明显,这说明OMEGA在细节打磨与表面处理上的水准,已达到高手级别。
至于会令人担心的镜面部分,表友觉得实际表现比想像中更坚固,儘管碳纤维玻璃胶材质相较之下容易留下细纹,但他自己使用专用拋光膏即可轻松修复,与蓝宝石材质相比,这种镜面的优势是光线折射更柔和,看时间时没有冷硬的反光感,也让整只表更有复古气息,反而意外造成一种「可修复的缺陷」的魅力;另外有个稍嫌不足的是实心底盖的耐刮性不佳,比表壳和链带更容易留下刮痕,不过这在表主可接受范围内,不影响整体印象。
▲NASA认证刻字象徵传奇意义,然而钢制底盖表面使用后容易留下细微刮痕。Source:Chrono24
表友认为是值得一辈子的经典选择
综合三年的实际佩戴经验,表友给出结论:如果重新选择,他依然会毫不犹豫再买一次超霸登月表,它也许不是最轻、最薄、功能最多的手表,但在历史底蕴、经典设计与实用性之间达到完美平衡。缺点方面,主要是手动上链带来的操作频率与底盖容易刮伤,但这些在日常使用中并非致命问题;相对的,它的准确度、耐用性与耐看外观,让它仍是许多人的「终身表」。
以台币20万出头的定价来看,这款拥有太空传奇背景、精准机芯与坚固结构的手表,其实称得上划算,他认为佩戴三年后的超霸,没有因时间而失色,反而更让人理解它为何能屹立数十年不衰,这款表的价值不在于新潮或炫技,而是那种「可靠到可与你共度一生」的稳定感,对许多表迷来说,这正是机械表的浪漫所在。欧米茄登月表依旧是那只陪太空人上月球的手表,但也是许多人戴在手腕上、面对现实生活的理想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