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LGARI的Octo Finissimo系列已创下多项超薄纪录,把制表工艺推向另一个高度,但它的厉害之处不只是技术,而是能把罗马建筑风格转化成当代设计,手表外观的八角形结构与层层切角,像是一座压缩成手腕上的建筑,既冷冽又带点诗意。
▲Source:Hodinkee
过去,宝格丽曾与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妹岛和世合作,把Octo表壳当作艺术舞台,留下许多经典,而这次找来的,是现居日本、以Mono-ha(物派)闻名的韩裔艺术家李禹焕。李禹焕作品的核心,在于「物与物的关系」与「在场感」,他常用岩石、钢板或镜面构成对话,带出一种存在的张力,宝格丽把这种哲学搬进表壳,创造出一款既是时计,又像是艺术装置的小宇宙,更是宝格丽对于设计实验和感知呈现的延续。
▲超薄钛金属经手工銼磨,纹理粗獷而独特,每只皆不可复制,此工艺赋予冷冽几何结构以人文气息,呼应李禹焕「非制作」理念。
评点一:手工研磨钛金属的「非制作」质感
这只表最抢眼的地方之一,就是表壳与链带表面的特殊处理,不同于一般Octo Finissimo常见的喷砂或拉丝,这次宝格丽大胆採用「手工銼磨」的方式,工艺师以三角銼刀在钛金属表面一刀一刀雕琢,产生粗獷、不规则、带有自然感的纹理,这种效果看起来像陨石切割后的表面,既粗糙又闪烁光泽。最有趣的是,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每一只表的纹理都会不一样,换句话说,限量150只裡面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真正做到了「独一无二」。这样的处理方式其实非常符合李禹焕的艺术思想——Mono-ha所强调的「非制作」,意思不是否定创造,而是让材料自己发声,工艺师只是以最简单的介入,让金属本身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存在状态。这种粗獷的手感与Octo Finissimo一向的理性几何形成对比,让这款表多了一种人文气息。
▲极简拋光镜面完全去除时标与字样,仅留黑色指针,反射世界与佩戴者自身,正是李禹焕「岩石与镜」哲学的时计诠释。
评点二:镜面面盘与「岩石与镜」哲学
如果说外壳代表「物质」,那这只表的镜面面盘就是「虚空」与「反射」,整片拋光镜面,没有时标、刻度,没有文字,什麼都没有,只留下黑色指针和偏心小秒针,这样的设计乍看之下极度简约,但其实暗藏李禹焕作品裡的哲学密码。李禹焕最着名的系列之一《关系项》(Relatum),经常把粗獷的天然石头放在镜面钢板上,让观者思考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对话,这款表正是把同样的概念移植到手腕上,让外部世界透过镜面面盘映照进来,佩戴者自己也被反射其中,面盘本身就成为一面舞台,让「感知」和「存在」浮现。而在不同光线下,镜面还会出现层次变化,有时看似透明,有时又像是一片深邃黑色,这种随环境而变的效果,让手表不再只是用来看时间,而是佩戴者与世界之间的连结,它把抽象的艺术概念,转化成每天能感受到的存在体验。
▲有专家评论Octo本身像是「知面」,代表理性的设计与技术,而李禹焕的介入则带来「刺点」,一种能直击人心的情感震撼。Source:Monochrome Watches
评点三:从技术到感性的跨界震撼
很多跨界合作联名表,可能只是换个顏色、加个签名,但这只李禹焕限量版的不同,在于它真的做到了「把艺术风格变成一种佩戴的感受」。首先,它延续了Octo Finissimo系列的技术底子,如极薄结构、完美比例、自制机芯,这些是基本盘,但更关键的是,它突破了制表的传统框架,把李禹焕的Mono-ha理念转化成「可触碰的日常艺术」,外壳的手工纹理与镜面面盘的互动,不只是好看而已,而是能触动情感。这只表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是设计实验,而是真正能佩戴的「移动雕塑」,它既延续了安藤忠雄合作款对光影的探索,也呼应了妹岛和世合作款对纯粹表面的追求,但李禹焕版本更进一步,让佩戴者在日常中感受「物与空」、「自然与工业」之间的张力,对收藏家来说,佩戴这款表会像是一段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辨旅程。
李禹焕 x Octo Finissimo限量表
钛金属材质/BVL138自动上链机芯/时、分显示/蓝宝石水晶镜面、透明底盖/防水30米/表径40mm/限量150只
★如果你想入手:
这款李禹焕 x Octo Finissimo限量表,吸引力很直接,它多方融匯稀有性、独特性与艺术性,加上限量150只,光是少少的数量就足以让它成为市场焦点;加上每一只的手工纹理都不同,更让它具备「唯一性」,对收藏家来说,这不是一只可以随时再买到的表,而是一件专属于当下的艺术化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让人感受到的不只是技术的骄傲,还有情感与哲学的深度,当一只表能同时满足「机械工艺」、「艺术诠释」和「日常佩戴」三个层面时,它自然会成为让人梦寐以求的选择。
◎关于艺术家李禹焕:
李禹焕(Lee Ufan,1936年生)是南韩出生、旅居日本的艺术家与哲学家,日本战后「单色画派」(Mono-ha)代表人物,他的创作探索自然与人类、物质与空间的关系,强调「感知与在场」,代表作《关系项》常以岩石与钢板并置,呈现东方哲思,享誉欧亚艺术界。